1、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1 页 共 9 页 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这篇文章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 作者陈醉云先生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 呈现出六幅美丽的画面:屋前搭瓜棚、屋后竹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嬉戏、院落吃晚餐、夜 听催眠曲,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朴实中又带着几分华丽的美。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品读感悟、朗读再现,读中质疑探 究,读中想象迁移,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反思自己这一课的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的部分: 一、在院中鸡觅食这幅画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自己喜欢的
2、部分,感受母鸡雄鸡的悠 闲自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把身边的事物写的形象生动,并及时设计一 个小练笔,练习这种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二、品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指名读、评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 式交错使用,最后配乐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 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还有许多:自己对课前的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检查的不够充分;授课过程中学生的 反应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思路,心理素质还需锻炼;板书的设计还要再多下功 夫,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整节课中心内容的
3、把握以及何时将文章感情推向高潮还应再反复揣摩。 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力争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2 页 共 9 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随笔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随笔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 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 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 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 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
4、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 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 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 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教学本课时, 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 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的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 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 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或
5、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子住宅的示意 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然后组织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 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 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3 页 共 9 页 绿绿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 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 颜色,是生命的律
6、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 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这堂课下来, 我做出如下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 成长的过程。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 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轻声播放音乐,
7、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在作品展示过程中, 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 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 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 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布 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 欠缺
8、引导。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老师富有诗意的语 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时 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课后,我们年级组展开评课。从中,我认识到平时应该对自己的语言多加工润色,要围绕重 点展开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紧凑;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多利用幻灯片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 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讨论。灰色的单调 乏味的课堂,孩子们是没有兴趣可言的;只有打造充满绿意的、富有生机的有趣的课堂,
9、才能吸 引孩子们的眼球和注意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4 页 共 9 页 猫猫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 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 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 需要
10、,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 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 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 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果 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 受益。 二、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
11、老 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 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三、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 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 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 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 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 的感知经
12、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 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 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 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5 页 共 9 页 海上日出海上日出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杂记,是作者 1927 年 1 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 学,途径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 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时,
13、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通过探“实”、“现”、“形”、“寄”、“情”、 “赏”、“奇”,再观作者的艺术形象,从而净化字里的感情,陶冶字里的情操,美化字里的心 灵。对这篇课文教学的思考是: 一、着眼于“读” 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先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名读一读课文整 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 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 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
14、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 的美好景象。 最后教师或学生边诵边背全文边配放乐曲,使全体学生轻声跟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海上 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导学生对课题和首段的分析之后,可采用“潜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这不是伟大 的奇观么”这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接着指出:海 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用这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奇观”上带回到课文中。 三、再现于“形象” 围绕“奇观”引导学生品词嚼句,再现“奇观”之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中 要抓住的一个特点。教学时应把握好几点: 1.引导学生在“动词”上着墨,想象太阳上
15、升时形状及过程。 2.引导学生在“红”字上着笔,感悟颜色的可爱。 3.引导学生在“亮”字上落笔,体会光亮的变化。 四、升华于情感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从这幅日出图得出:太阳都使劲上升”、“冲破”云彩,突破 “黑云”把光亮送向大地,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熔铸着作者对光明向往的浓重 思想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6 页 共 9 页 小英雄雨来小英雄雨来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 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 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
16、质。 我在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 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故事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都乐于表达。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 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 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 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学生也是乐 此
17、不疲。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 就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 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 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如: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念书 掩护李大叔 勇斗鬼子 宁死不屈 机智逃生 4.讲故事,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本组教学内容 的特点,就组织了一次“英雄故事会”,除讲述课文中的英雄故事外,还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 英雄故事,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5.课后安排了“资料袋”
18、,内容为“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安排在这里有利于帮助学 生认识战争,特别是为学生阅读理解后面的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组织学生阅读、了解。 6.本课多音字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如:“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 读“hun”、“dn”、“zh”、“nn”。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 “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 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总之,教师应该把握课堂,把握教本,让学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7 页 共 9 页 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广
19、泛的发展。 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 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 的 40 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 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 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 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
20、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 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 “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 (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 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 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 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 式训练, 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 更到位。 本节课, 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 “船长真把自
21、己忘了吗?” “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 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 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 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 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 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2、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8 页 共 9 页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 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 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 致些。 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教学教学随笔随笔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在 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 留在那里,他的
23、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之后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 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能和大家 一齐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运用比较进行写作,如巨人回来之前和巨人回来之后 花园的不同景色,春天来了花园内外的不同变化,孩子们进入花园和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不 同景色等等,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运用比较进行教学。 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巨人不再时,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巨人回来了,花园又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后面的文章,在学生初步了解巨人的加入给花
24、园带 来的变化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从“有孩子就有春天” 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两个方面进行阅读。学生通过找句、品词,慢慢的感悟到,巨人不愿意 让孩子到花园里来玩,所以春天永远不会来到花园里,是巨人的自私换来了寒冬,文章告诉我们 有了快乐就应和大家一起分享。 其次是阅读,我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 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 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最后我安排学生说一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 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 辣的,为什么火辣辣的,却也没有写出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 的潜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精编精编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