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湖北省武汉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 谧 (m ) 屋檐 棱 ( lng)镜 铃铛 B、抖 擞 ( su) 摇蓝 狭 窄 ( z) 姣媚 C、 竦 ( sng) 箫瑟 匿 ( l)笑 流转 D、徘 徊 (hui) 烂漫 整 宿 ( xi) 诀别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_
2、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 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 _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B、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 C、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D、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 3、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一种为家庭提供烹饪劳务的计时服务近日在海滨市格外走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门路。 D、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
3、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 ?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 ? B、“唱得真好 !”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C、“爱是不是太阳 ?”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 D、对于公众而言,多读她的文学作品、多学她的淡定、从容,是对杨绛先生最好的纪念。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 7 题。 “师傅”和“师父” 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4、= 理“师傅”与“师父”这两 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 8 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 “傅”是并列关系。史记中 9 处 11 次出现的 “师傅”,都是这一意思。这时的
5、“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从西汉到南 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 称呼一般的授业者。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
6、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事情。“文革”后期人与人的称呼也渐渐改为师傅了,甚至是男女通用的。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非 常有限。四库全书虽然有数百次的出现,但大都别有所指,与我们要讨论的“师父”不同。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说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 东海王师父”。在文苑英华中,“师父”也一再出现。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如“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盐梅;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迟
7、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某乍到京国,未获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北宋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高邮强盗尉九,疾足善走,日 行数百里,气势猛壮,白天吃喝,夜则为盗。有一天早食时,被一个道人“呼为师父,且拜之”。这里一个善于幻术,一个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 人。 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 道士的尊称。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中,有“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 拜师父丈室”之语;“锡号帝师”的著名僧人八思巴,当时士人大都称他为“师父”。元史刑法志中,也有“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
8、兄弟财者”之说。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清初学者蓝鼎元曾予以指斥:“凡遇秃厮,皆呼师父。不思此何人也 ,而师之父之 ?”这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9、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且道士之称受业 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王端毅奏 议卷十三 )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老师为“师父”,于理为然,于情洽切。 “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 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如榖梁传中的“师傅”,在白孔六帖和渊鉴类函中就写作“师父”。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师傅深怀敬意,师傅的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当,他就完全可以称呼自己的“师傅”为“师父”。 5下 面选项中,文章内容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 A“师傅
10、”与“师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B“师傅”和“师父”的历史和意义演变。 C“师傅”和“师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D“师傅”和“师父”的使用频率和范围。 6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是 ( ) A“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 B“师傅”称呼从专指帝王的老师演变成指学习上老师,后来称年长的人为“师傅”,最后平民百姓的教师也称呼为“师傅”了。 C 从唐朝起,“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 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D “师傅”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相对于“师父”而言,“师傅”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 7下列材料中有关“师傅”与“师父”称呼
11、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者大笑道:“呆子倒有买卖。师父照顾你牵马哩。”三藏道:“这猴头又胡说了!” B小侯准备到图书馆去,路上他问一个陌生人:“请问师父,到图书馆往哪个方向走啊?” C 罗希说:“我不小心摔倒在车站站台,幸亏那个师傅把我扶了起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D 小王买了些礼品,对妈妈说:“ 明天我准备给师傅去拜年。” 三、(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 10 题(每题 3 分)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 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
12、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 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粤中:今广东番禺市。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神格:神条与气质。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厅事:指大堂。火卒:军中伙夫。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
13、邻 镇粤将军署 邻:邻居 B、 适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适逢 C 将军以其 方之大而夸也 方:在 D:遽 诘 之曰 诘:喝问 9、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 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因指厅事所张画幅 而命之对 B、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C、将军 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因指厅事所张画 幅而命之对 D、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 对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有恭小时候聪明,有神童的美誉,将军初见他是认为他是个自大的人。 B、庄有恭之所以能闯进将军府,是因为将军府的衙役忽视了他,没看见他。 C、面对将军的诘难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