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高考作文写作赏析:绿色是和谐、敬畏与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绿色生活”是现代社会人们热衷追求的生活方式。食物要吃绿色有机的,装修要用绿色环保材料,居住小区要有绿色环境,城市要绿色宜居。对此,也有人说,这些都是物质的绿色,高质量的文明城市和文明生活更应该追求精神的绿色。你觉得呢?请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对“绿色”的理解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例文愿将此绿深入心,精神之树万年青(总分总)白云苍狗,万物流变,人类文明浩浩荡荡,入侵了每一寸土地。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时代走来,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不断征服、掠夺自然的同时,也敲响了丧钟。所幸人们在自食其果之
2、后幡然醒悟,于是绿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绿色材料、绿色食品、绿色出行、绿色环境.但是这些都是物质的绿色,而精神的绿色远比物质的绿色更能焕发出生机,因此,物质绿色不是最终目标,精神绿色才算是真正的绿色。(承接材料,回顾历史,提出论点)精神的绿色是和谐,是“人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并列分论点)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才能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人们通过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而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平和的心灵皈依。因此,我们才能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才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谁都不愿意看到森林锐减、苍翠蒙尘,生灵流浪、莺歌消逝
3、。况且我们是和形形色色的生命体一起,共享着这茫茫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家园,大自然的修复需要所有人的力量注入,需要全人类营造良好和谐氛围,携手共创、联合共进。如此,绿色才能在城市的每一处落笔,笔笔皆是生机,笔笔皆是希望。精神的绿色是敬畏,是人人都是“善怕者”(论点)。曾国藩说:“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当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行动方向和行为准则,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当我们心怀敬畏,在砍伐焚烧、排放污秽、铺张浪费时,便会有所顾虑,考虑到行动的后果。当我们敬畏自然,便不会只知一味攫取,而是把自己置身于自然,犹如梭罗先生看那湖泊如玉、松柏如翠,与花鸟虫鱼为邻,感云雨的鲜活变化。他
4、崇尚独立与自由、敬畏生命与自然的人生哲学,也透过它来提醒世人:唯有知晓敬畏,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唯有心怀敬畏,才能居人世罅隙,也享天地绿。精神的绿色是实践,不是空谈口号,而是履行口号(论点)。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扎根荒漠,植树治沙,三代不息,浇灌血汗,用时光和容颜换来了林海绿洲,铸就了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自然之友”梁从诫把绿色宗旨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穷尽晚年之力,为民间环保事业奔走呼号,向祖国的绿水青山行了一个庄严郑重的揖拜礼;反观(中外正反对照)瑞士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虽然心有绿色,却空谈环保,一味凸显生态与经济之间的龃龉,缺少为保护生态而进行脚踏实地的实践。遍数人杰古
5、今中外,那些深切感知到自然之音的绿色布道者,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环保斗士,而是真正用生命施行环保的英雄。三字经说得好:“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物质的绿色可能随岁月流逝,但精神的绿色会永远青翠、代代延续。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没有物质保障谈何精神升华?深陷眼前的苟且又何以追求诗和远方?所以,在环境恶劣的地方,便先做好绿化,实现物质绿色。在已经是称为绿色城市的地方,便进行精神绿色的教导。这样物质与精神就实现了良性转化,是社会发展进取的不竭动力。(辩证关系,深化补充)绿化的是家园,文明的是人心。愿我们拥有高质量的文明城市和文明生活,实现它的绿色的精神是脚下的路,是平仄的诗行,最终化成不老青
6、山。愿长空濯青碧,人心植新绿。愿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让家园常绿,让精神长青。赏析主旨明确,结构清晰。本文在总体上呈总分总式的结构,本论部分则是典型的并列式,这让文章的框架清晰明了。作者开篇承接材料,回顾历史提出论点;接着以“和谐”“敬畏”“实践”三个分论点阐述对绿色精神的理解,并以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作深化补充,行文流畅,扣题紧密。例证丰富妥帖,逻辑理顺成章。文章共有三个分论点,论点的展开各有特色。谈“绿色精神是和谐”,则使用多个时事金句作阐释,辅之以假设、道理论证阐释其内涵;提“绿色精神是敬畏”,以曾国藩之名言、梭罗之事迹为串联,由浅入深阐明观点;讲“绿色精神是实践”,则例举中外、正反事例形
7、成对照,令人信服。作者对素材的处理方法值得大家学习。语言精炼,节奏感强。作者的措辞准确、表意清晰,善用四字短句,让文章文采斐然。文中还大量使用借代、比喻等手法,如“扎根荒漠”“浇灌血汗”“奔走呼号”“绿色布道者”等,准确地概括事物特性,也赋予了其更丰富的意蕴。可见,优美的文章并非需要华丽的辞藻堆砌,简练的言辞更能让读者如沐春风。建议分论点的编排可以稍作调整。从开头段的表述,以及三个分论点的内在关系来看,“和谐”与“敬畏”可以进行对调。开头提到,历史上人们有“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活动,这是对自然缺乏敬畏的缘故,所以第一个分论点可以顺势来谈“敬畏”的重要性。而从论点逻辑来看,自然也是先存敬畏自然之心,再明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最后有脚踏实地之行,这样的层次或许更合理讨论某个问题时,可以回顾问题的历史,既能帮助我们梳理问题的成因,也能为文章增添历史感。如:白云苍狗,万物流变,人类文明浩浩荡荡,入侵了每一寸土地。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时代走来,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不断征服、掠夺自然的同时,也敲响了丧钟。在具体的分论点论述中,我们依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中心句提出论点,结尾总结句小作升华、增添文采。如:精神的绿色是敬畏,是人人都是“善怕者”。(开头)唯有知晓敬畏,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唯有心怀敬畏,才能居人世罅隙,也享天地绿。(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