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21663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江苏大学医学院 川崎病概述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目前已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川崎病的严重性取决于冠状动脉损伤程度,部分患儿发展为冠状动脉瘤后容易形成血栓,可进展为冠状动脉阻塞性扩张,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肌梗死,造成儿童及青壮年猝死。因此,川崎病又称为儿童的“冠心病”。川崎病的发现 1961-1966年,第一例病例的发现 1967-1974年,从“皮肤-粘膜-眼综合征”到“伴有指(趾)特异性脱皮的小儿发热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1978-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 儿科著名教科书Nelson儿

2、科学,在1979年第11版收录了这个疾病,最终被国际承认。 川崎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的年龄与性别 川崎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在1824个月,50的发病在2岁,80的8岁的儿童,则很少发病。 男性与女性的比率为1.5:1。 川崎病在同胞兄妹患病的相对危险性远高于同龄的正常人群,说明川崎病发病可能存在家族聚集性,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发病的季节性与地域性 川崎病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发病季节与地域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高发于冬春季节。在中国,高发于春夏;在韩国,夏季高发;在日本,川崎病的发病率全年并无明显差异。

3、 在我国,在 5 岁以下儿童中约为 30-50/10 万,也有稍低的调查在 20-30/10 万。在日本,川崎病再发率为3.9%,在北美1%。 川崎病的病因感染学说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如持续性发热、皮疹、粘膜疹、淋巴结炎等)均表明其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但与之相关的感染源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多种病原性微生物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免疫学说 普遍学者认为免疫反应参与了KD 的发病过程,是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产生了免疫应答,使急性期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增加,导致炎症反应,但引起这种免疫反应的是普通抗原还是超抗原,目前仍在研究之中。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和病毒产物具有强大的刺激T /

4、 B 细胞活化的能力,这些产物称超抗原。超抗原为致病微生物分泌的一类家族性蛋白或外毒素,无需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可直接与抗原呈递细胞和淋巴细胞结合,使靶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川崎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婴幼儿中并不常见,且自身免疫性疾病极易复发,而川崎病复发现象并不常见(在日本,川崎病再发率为3.9%,在北美1%)。此外川崎病患儿血液中循环自身抗体含量也并未升高。川崎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激活,T细胞亚群失衡(CD4/CD8比值升高),一氧化氮参与的血管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损伤等有关。

5、川崎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研究认为,与川崎病发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有数十种之多,机体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和遗传因素等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目前对于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虽有进展,但仍然不明确,影响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还不能完全避免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随着对川崎病研究的深入进展,将实现对该病更完善的诊治及预防。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免疫系统激活近年来研究表明川崎病在急性期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免疫激活。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CD4(Th细胞)增多,CD8减少(Ts细胞),CD4/CD8比值升高。这种改变在病程3-5周最明显,至8周恢复正常。CD4/CD8比

6、值升高,使机体处于免疫激活状态。CD4(辅助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多(IL-2、IL-4、I L-5、IL-10、IFN等),促进B细胞多克隆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导致血IgG、IgA、IgM、IgE等升高。活化T细胞分泌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IFN、TNF等。这些淋巴因子、活性介素均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和产生新抗原:另一方面有促进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如抗内皮细胞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等,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溶解的细胞毒作用,内皮细胞损伤发生血管炎。IL-1、IL-6、TNF增高可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反应性蛋白质,如CRP、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等,引起本病的发热反应。本病患儿CIC

7、增多,在第一周可测得,3-4周达到高峰,但病变部位无CIC沉积,血清C3不降反升。现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宿主对多种感染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血管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 尽管世界各国均有K D 病患者的报道,该病在日本和东亚地区国家最为常见。日本5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220/100000,韩国为100/100000,约为西方国家的10-20 倍。1996 年至2006 年间,美国夏威夷地区中的日本居民的KD年病发病率为210.5/100000,与日本本土发病率几乎一致;而夏威夷本土白种儿童发病率为13.7/100000,与美国大陆地区发病率相似。因此考虑遗传因素在川崎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8、。川崎病易患基因候选基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炎性反应的基因,另一类是参与血管功能的基因。众多学者主要报道的相关基因有:MMPs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血管源性生长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白细胞介素基因。对众多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的进一步研发将进一步推动川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为治疗川崎病提供新途径。川崎病的病理分期期(初期):1-9天(临床为急性发热期,约1-2周),其特点为 小动脉、小静脉和微血管及其周围的发炎 中等和大动脉及其周围发炎 淋巴细胞核其它白细胞的浸润及局部水肿期(极期):12-25天(临床为亚急性期,约2-4周),其特点为 小血管的发炎减轻 以中等动脉的

9、炎变为主,多见于冠状动脉全血管炎,可形成动脉瘤及血栓。 大动脉全血管性炎变少见 单核细胞浸润或坏死性变化较著。期(肉芽肿期):28-45天(临床为恢复期,约4-7周),其特点为: 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 中等动脉发生肉芽肿期(陈旧期):数月-更长时间,(临床为慢性期,约7周-数年或更久),其特点为 血管的急性炎变大多消失,代之以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狭窄、梗阻、内膜增厚、动脉瘤及疤痕形成。关于动脉病变的分布,可分为: 脏器外的中等或大动脉,多侵犯冠状动脉:腋、髂动脉及颈、胸、腹部其它动脉 脏器内动脉,涉及心、肾、肺、胃肠、皮肤、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脑等全身器官川崎病的病理特点 病初以小血管炎为主

10、,以后累及主动脉等中、大动脉,特别好发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炎变之外,病理还涉及多种脏器,尤以间质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为显著,并波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在期引起死亡。冠状动脉瘤破裂及心肌炎是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到了期、期则常见缺血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可至死亡。除冠状动脉有血管瘤及血栓形成外,主动脉、回肠动脉或肺动脉等血管内膜均有改变。心肌、脾脏、淋巴结的动脉壁均有IgG沉积。颈部淋巴结及皮肤可出现血管炎,伴有小血管纤维性坏死。还有胸腺萎缩,心脏重量增加,心室肥大性扩张,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已经淋巴结充血和滤泡增大。川崎病的血管病理改变与婴儿型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非常相似,故曾有学者认为二者是同一

11、疾病。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发热:39-40度,持续1-2周或更长(有时可达3-4周),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若果能及时使用静脉丙球及阿司匹林,发热可在1-2天内缓解。2、球结膜充血:在发热后1-2天(也可于起病后3-4天出现)可出现双侧球结膜充血(也可见睑结膜充血,但较球结膜充血少见),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前葡萄膜炎。3、口咽部表现:也多见于发热后1-2天,初为口唇泛红,几天后出现肿胀、皲裂及出血,可见舌乳头增生,口咽部粘膜弥漫充血,但无溃疡及分泌物。4、手足症状:在起病后3-5天出现手掌及足底发红,双手足硬肿。热起后10-20天手足硬肿与泛红趋于消退,进

12、入亚急性期,指趾末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开始膜状蜕皮,逐渐累积整个手掌与足底。重者指趾甲可脱落。川崎病起病后1-2月,在指甲上可出现横沟(Beau线)5、皮肤表现:常在第一周出现(发热2-3天出现,约一周左右消退),可见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皮疹在同一病人也可见许多类型。可同时在四肢出现,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一般无显著特点。腹股沟皮疹和蜕皮时有发生。约20%的病例肛周皮肤发红、蜕皮,或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部位再现红斑或硬肿。6、颈部淋巴结肿大:比较而言,以上症状可出现在90%的患儿,而颈部淋巴结炎见于50-70%的患儿。淋巴结肿大在起病后1-2天(发热后3天内)出现,热退时消散。多见于

13、单侧,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可大于1.5cm,触之柔软,稍压痛,但不可推动,无化脓。川崎病的伴随症状神经系统:易激惹、无菌性脑膜炎、颅神经麻痹心血管系统:心肌炎、心包炎、主动脉及二尖瓣反流,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瘤、外周动脉炎引起动脉瘤及坏疽,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消化系统:腹泻、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黄疸、胆囊肿大、麻痹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无菌性尿道炎、蛋白尿呼吸系统:咳嗽、流涕、中耳炎、间质性肺炎肌肉骨骼系统:关节炎、关节痛 所有川崎病的相关症状都是提示有多脏器受累。除了心血管的并发症外,所有脏器受累都为自限性。川崎病的病程1、急性发热期(病理期):病程1-2周(1-11天),主要症状于发热后陆续

14、出现,可发生严重的心肌炎。尽管冠状动脉炎夜发生于此期,但心彩超无法测出动脉瘤的存在。2、亚急性期(病理期):病程2-4周(10-21天),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机血小板增多为特征,重症可持续发热。可发生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动脉瘤破裂,猝死的危险性最大。3、恢复期(病理期):病程4-7周(21-60天),临床症状消退,血沉恢复正常,若无冠状动脉病变则逐渐恢复,有冠状动脉瘤则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4、慢性期(病理期):病程7周至数年。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儿进入慢性期,可迁延数年,遗留冠状动脉瘤、狭窄、阻塞,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梗死危

15、及生命。川崎病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CRP、ESR 血生化:肝功能、心肌酶谱、血脂、前白蛋白、低钾低钠 免疫学检查 川崎病患儿在急性发病时血清IgG、IgA和IgM、IgE明显升高,且伴有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Ig水平较无伴有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升高更显著,说明异常免疫反应在川崎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血清Ig水平的明显升高对提示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CIC升高,Th2类细胞因子如IL-6升高,总补体和C3正常或升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增高,有心包积液者更明显。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增加,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性加大。但ASO、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阴性。川崎病的其它检查微量元素:川崎

16、病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常发生改变,全血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童。血培养和病毒分离等阴性。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可有异常阴影和/或心影增大。心电图:早期可见非特异性ST-T变化,P-R,Q-T延长,恢复期多数恢复正常。心包炎时可有广泛性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ST明显抬高、T波倒置和异常Q波。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有室颤。超声心动图: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心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直径3-4 mm为轻度,4-7mm为中度),冠状动脉瘤(8mm以上)、冠状动脉狭窄。(详见KD的心血管损害)冠状动脉造影:心彩超有多发性冠状动脉瘤,或心电图有心肌

17、缺血表现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治疗多层螺旋CT:在检查冠状动脉狭窄、钙化、血栓、等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可部分代替冠状动脉造影。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持续5 d 以上的不明原因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伴以下五项中四项者 (1)、双眼球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渗出; (2) 口唇皲裂、潮红,口腔黏膜弥散性充血,杨梅舌; (3) 急性期手足硬肿,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有膜状脱屑或肛周脱屑; (4) 多形性充血性红斑、皮疹; (5) 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1.5 cm 甚至更大。 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对于持续5 d 以上的不明原因发热、伴有其它3 项主要临床表现,加上二

18、维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提示存在冠脉病变者也能确诊为KD。川崎病的鉴别诊断1、与猩红热的鉴别(1)、皮疹在发热后3天开始(2)、皮疹形态接近麻疹和多形红斑(3)、好发婴幼儿及较小儿童(4)、青霉素等无效果2、与幼年性类风湿性病的鉴别(1)、发热期较短,皮疹较弥漫(2)、手足硬肿,掌跖红斑(潮红)(3)、RF等阴性3、与渗出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病)的鉴别(KD刚开始发现时曾被认为是一种Stevens-Johnson病)(1)、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2)、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4、与SLE的鉴别(1)、皮疹在面部不显著(2)、白细胞及血小板一般升高(3)、抗核抗体阴性(4

19、)、婴幼儿及男孩多见川崎病的鉴别诊断5、与出疹性病毒感染鉴别(1)、唇潮红、皲裂、有杨梅舌(2)、手足硬肿,掌跖红斑(潮红),后期有指趾端蜕皮(3)、眼结膜无水肿和分泌物(4)、白细胞及粒细胞百分数升高(5)、ESR、CRP升高(麻疹白细胞减少,有麻疹粘膜斑)6、与淋巴结炎的鉴别(1)、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较轻、局部无红肿(2)、无化脓病灶7、与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1)、冠状动脉病变突出(2)、特征性手足改变(3)、高热持续不退8、与风湿性心脏病的鉴别(1)、冠状动脉病变突出(2)、无有意义的心脏杂音(3)、好发婴幼儿川崎病的鉴别诊断9、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中毒症状

20、严重,有休克表现并见感染灶。10、结节性动脉炎(KD曾被认为是婴儿型结节性动脉炎)(1)、结节性动脉炎为系统性疾病,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多脏器损害表现。发热、乏力、消瘦、腹痛、关节痛。(2)、有时可沿动脉血管摸到皮下小结,也可由瘀斑、网状青斑、水肿或溃疡,偶有指趾坏死。(3)、肾损害多见,多数有尿改变、血压增高,急性肾功能衰竭。11、药物热(1)、与特异性体质有关(2)、一般在用药后一周出现,常伴皮疹(3)、有用药史或以往用药后类似病史。12、耶尔森菌感染该病可变现为发热、超声可有冠状动脉病变,但常伴腹痛、腹泻,严重时肾功能不全,病原学检查阳性。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 不完全KD主要是指患

21、儿发热5 d以上,但KD其他5项临床表现中仅具有2项或3项,并除外猩红热、药物过敏综合征、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腺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疾病。对疑似不完全KD的患儿,需进一步评估其实验室指标。 若CRP80 mgL和或ESR40 mmh,伴以下6项中3项者:(1)、白蛋白30 gL;(2)、贫血;(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4)、病程7 d后血小板计数450 X 109L;(5)、白细胞计数15109儿;(6)、尿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若有3项指标符合以上标准,就可确诊为不完全KD,要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进行治疗。新生儿川崎病的特点 川崎

22、病在新生儿罕见,目前文献报道也不过20余例。但因其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而引起大家关注。新生儿川崎病不如婴幼儿典型,多为不完全川崎 ,起病快(生后2-3周发病),心血管并发症严重。新生儿川崎病实验室检查与小婴儿相似,但过50% 的新生儿川崎病CRP正常。新生儿川崎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母亲被动免疫或某一病原体参与有关。由于新生儿川崎病常伴瓣膜反流,加之缺乏典型表现,可与SBE混淆。当新生儿发热并出现瓣膜反流时,除警惕SBE外,要防止KD可能,应及时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较大儿童川崎病的特点 川崎病较少发生于大于8岁的儿童,其所有的临床特征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表现的不够明显。这些儿童从发病道诊

23、断所需时间较长,长耽误治疗。另外,年长儿的伴发症状如吐泻、头痛、无菌性脑膜炎、咽痛等比较多见,年长儿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畸形。成人川崎病的特点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但成人少见。成人川崎病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目前仍参考日本川崎病研究院推荐的儿童川崎病诊断标准。与儿童川崎病相比,成人川崎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肝炎、关节痛等为多见,而脑膜炎、血小板增多、冠状动脉瘤等临床表现较少。一部分成人川崎病可表现为不完全川崎病,其诊断需排除其它发热、皮疹性疾病。 川崎病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至今为止阿司匹林仍然是治疗KD 的主要支柱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小剂量)、减轻

24、炎症反应(大剂量),来缓解急性期KD 患儿高凝状态及预防或减轻冠脉病变的发生,但单独使用阿司匹林不能起到降低冠脉病变发病率,需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 目前对于阿司匹林治疗KD 的使用剂量、方法和时机上仍存在争议。众所周知,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临床作用主要表现为抗血小板聚集,大剂量则主要为抗炎作用,鉴于大剂量容易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更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国内和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通常采用中等剂量即3050 mg/(kgd) 治疗,23 次/d。但美国仍以大剂量即80100 mg/(kgd),4 次/d 进行治疗,其理由是急性期KD患儿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但最近的Meta分析显示,大

25、剂量和中剂量组疗效无明显差异)。若存在呕吐、呼吸深快、嗜睡、肝损害时,需检测血药浓度。川崎病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 在阿司匹林治疗KD 患儿的减量时机和疗程方面,AHA 认为在大剂量使用2 周后减至35 mg/(kgd),但此法在国内可能并不适合,因为按此疗法KD 患儿容易出现阿司匹林不耐受情况。另外,川崎病患儿热退后炎症状况仍继续进行,如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高,血沉快, CRP高等仍存在,故减量过快,可能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故国内的治疗推荐建议是在退热72 h 后先减量至1030 mg/(kgd),连用14 d后在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减至35 mg/(kgd) 的剂量(一次顿服。不超过100

26、mg)。目前较为认可的阿司匹林服用疗程为68 周(持续用药2月,无冠状动脉瘤,血小板及血沉正常可停药),但对于合并CAL 者则需持续用药至CAL 证据消失方可停药,最近有学者提出采用小剂量氯吡格雷代替阿司匹林治疗KD 合并CAL 者,其理由是阿司匹林容易使部分患流感或水痘患儿发生瑞氏综合征。川崎病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 由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或肝功能不良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低的患儿处理:开始用中等剂量ASA3050 mg/(kgd),热退3天后立即改为350mg/(kgd),同时加用潘生丁35mg/(kgd),持续6-8周或直至冠状动脉损害消失。 因阿司匹林存在引起溃疡的潜在危险,故宜选择饭

27、后服用,必要时加用制酸剂或胃粘膜保护药。密切观察患儿大便的性质、定期查大便隐血。另外肝功能不良者,宜减量并加用保肝药或选择其它抗凝药。有流感样症状或注射流感或水痘疫苗后 6 周内慎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以防Reyes 综合征:如氟比洛芬(氟布洛芬): mg/(kg.d) ,分 3 次服用,不良反应为肝功能不全,胃肠道溃疡,仅用于有严重阿司匹林肝毒性者,作用优于布洛芬,不良反应较轻,可用布洛芬替代,剂量相同;川崎病的常规治疗潘生丁 可与ASA同服,尤其用于ASA不耐受者,35mg/(kgd),分2-3次口服。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血小板数量决定疗程。如无冠状动脉病变且血小板正常可用到病程3-6月,有

28、冠状动脉病变或血小板持续增高可小剂量长期维持。不良反应有窃血现象,对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儿可引起心绞痛。 血小板在急性期后出现轻微的下降,但是在恢复期有显著的增高,血小板高蓄积状态可能持续至少三个月,甚至会持续一年,因此,即使无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异常的患儿,也建议应用少量的抗血小板药物三个月(潘生丁及ASA),而对于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者,可以持续少剂量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等。川崎病的常规治疗IVIG大剂量(2 g/kg) 使用IVIG 是急性期KD 的有效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CAL 发病率及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并加速急性期炎症因子水平的恢复。其治疗KD 的作用机制仍未

29、完全阐明,可能与封闭自身抗体、纠正Th1 /Th2 功能、抑制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调节细胞因子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免疫异常激活等有关,从而改善症状,减轻冠状动脉损伤。在初次使用IVIG 的时机上目前仍有争议,应用时间过早( 发热5 d 内) 容易引起IVIG 抵抗,过晚(10 d 后) 则可能无法预防CAL 的发生,目前较为公认的推荐IVIG 最佳治疗时机为发病早期( 即5-7 d,10天内),但对于不能早期及时确诊的病例在发病后10 d 仍可使用。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于初次IVIG 治疗无效的患儿仍可进行再次IVIG 治疗,但2 次治疗仍无效的患儿比例仍很大,因此如何寻找更有效的治

30、疗方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应用IVIG的剂量包括2 gkg单次应用(应于10-12小时内缓慢输入);1gkg,(应于5-6小时内缓慢输入)使用12 d;400 m gkg(应于2-3小时内缓慢输入)使用35 d。而多项研究表明,2 gkg单次应用效果最佳。80的KD患儿在使用IVIG治疗后48 h内体温可降至375以下。若48小时后体温仍较高,可考虑加用一次1gkg。目前无10天后使用IVIG的资料,如果10天后患儿仍持续发热或有其他感染症状,IVIG仍可使用,因其可改善临床症状。若患儿无感染性发热,哪怕有冠状动脉病变,IVIG也无效。川崎病的常规治疗IVIG 对于IVIG治疗无反应

31、的患儿,可以使用第二次IVIG 2 gk g或1 gkg治疗。张永兰等的研究表明,对于IVIG无反应的KD患儿,使用IVIG 2 gkg比l gkg治疗效果好。应用IVIG的患儿在9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的接种,因为特殊的抗体可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 接受IVIG治疗的患儿约3%出现副作用,主要有轻度心力衰竭,少数有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因KD易影响心肌,CK-MB升高者可达42.4%,患儿常有舒张期功能障碍,血中脑钠肽(BNP)增高,故IVIG2g/kg.d者液量较多,可使血容量增多诱发心力衰竭,故必须缓慢滴注(于10-12小时内缓慢输入,开始以0.3ml/min,持续15分钟

32、,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规格2.5/50ml)川崎病恢复期的治疗和随访 在起病后6-8周应复查血常规、血沉、CRP及心彩超,若检查均正常可停药。1-2%的患儿可复发。无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于出院后1、3、6月及1-2年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检、心电图、心彩超等。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20-25%发生冠状动脉损害,更应长期密切随访,每6-12月一次。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2年消退,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大的动脉瘤常不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有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患儿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加用法华令0.1mg/kg.d。此时病人应限制活动,不参加体育运动,每3-6月检查心脏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