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竖折折钩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毛笔书法、对书法的技巧还存在一个朦胧的状态。很多地方都是懵懂的,基础相对薄弱。以我之愚见,需要形象生动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 教材分析竖折折钩是三年级下册13课的内容。本课板块包括“看一看、练一练、找一找和知识链接”四个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能够正确掌握竖折折钩的写法,特别是竖折折钩中三个转弯处的调锋用笔技巧。能将“号、鸟、弘、佛、粤等字结构书写合理和其中的竖折折钩的笔画写正确。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把一个竖折折钩的笔画拆分为三个部分:1竖折、2横折、3弯钩。竖折折钩的转弯处分别对应着三个复合笔画和三个用笔技巧。1、竖折切,2
2、横折顿3、弯钩回。从这些微小的差别中区分开这三者之间调峰处理手法。感情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逐渐让学生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美感。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增强他们审美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竖折折钩的用笔特点,明白三个转弯处的用笔技巧和三个技巧之间的区分方法。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折笔的用笔技巧。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个转弯处的用笔方式,举一反三学会拆分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五、 教学难点:在汉字书写当中如何灵活运用技巧书写,处理好转弯处的调峰技巧。六、教学过程。(一) 导入部分时通过一个赛车视频对学生进行启发。赛车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3、一是车子的性能,二就是赛车手的技术。如果在车子的性能都一样的情况下,你说一个专业的赛车手一般会选择什么位置进行超车?学生答案是转弯处。从而引出竖折折钩这个课题。我们学习今天这个笔画拐弯处较多,那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弯道超车”的技术呢?学生回答:想。那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开始吧! (二)新授部分1、“弯道 ”赛车道可以分为直道和弯洞湾到两大方面。然而笔画也主要是分为直线和弯线这两大类。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辨识和掌握,我对每个“弯道”行了标识,第一个弯道是切,第二个弯道是顿,第三个弯道是回。教学的顺序为学生先看视频,了解切这个技术动作怎么书写,然后让学生练习。接下来就依次完成“顿”、“回”这
4、两种用笔技巧,然后再依次让学生进行练习。当学生把三个弯道的技术都掌握了之后,邀请两位同学在展示台上把刚才所学知识串起来,把竖折折钩这个笔画完整的书写一遍。让他们体验,让他们试错。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然后老师再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完整的竖折折钩的书写方式,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印象,把知识点掌握得更牢。2、“直道”当学习完刺激的“弯道技术”后了之后就进入到了学习冷静的“直线技术”了。请学生们先观察课本35页,黑底白字的图片上的汉字,让学生细心观察各个竖折折钩的各种形态,并以书空的方式对各自汉字中的竖折折钩了解一遍。再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
5、总结得出,如何处理直线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如长短、粗细、取值、方向等(三)练习老师以号字为例讲解书写一个完整的汉字。从而再次串讲一遍竖折折钩在汉字书写当中的应用技巧及方法。之后,让学生进入到自由练习时间。让学生参照书本上的写练习内容进行自由书写,要求认真体会其中竖折折钩“弯道”与“直道”的细微变化和用笔技巧,把每个汉字书写到位。(四)展示与评价在这一环节。把这个班共分为五组学生。以每组收取一到两张作品拿到黑板上来进行展示评价。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来分享自己的所得和体会。第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让学生做学习上的主人,谈谈他自己的看法。多去发现和寻找别人的优点。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是一个评委或
6、是一名老师,你特别想对哪位同学的作品说说你的看法?让他在之后的学习当中能有更大的进步呢?当学生在发现和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和其他人总结和复习的过程。他们在在这平等的交流中,已是潜移默化地把知识掌握了。(五)总结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定会有曲折、起伏。但我劝大家不用害怕,正是因为有了曲折,这才是我们逆袭的好机会。我们何尝不来一个弯道超车呢?所以我希望从今天之后,每位同学都有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谢谢!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以赛车为切入点。一个专业的赛车手要处理直道和弯道,如何处弯道,是特别能够体现一个赛车手技术的地方。赛车弯道和今天要
7、学习的这个笔画非常的相像,因为竖折折勾的弯道特别的多。如何处理好转折处,成了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心放在了如何分析和处理弯道的调峰技巧和用笔技巧上面。亮点:1、情境导入,以弯道赛车这个比赛项目贯穿整节课。以“切、顿、回”这三个字对应三个转弯处进行标示,让学生掌握和记牢。2、通过一边学习一边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课堂更高效。3、让学生上台演示和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通俗易懂。4、在师生示范和作品展示环节中都增加了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环节,这样使得整节课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就是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不足:1、本节课的语言还不够流畅。2、最后的作品展示以及评价环节略显仓促,学生作品的评点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