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免疫学串讲医学免疫学串讲基础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基础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13.12第第1章章 绪论绪论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 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基本概念:是机体对是机体对“自己自己”和和“非己非己”抗原的识别和应答,从而抗原的识别和应答,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机制。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机制。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些情况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p 免疫的基本类型:免疫的基本类型:固有免疫固有免疫和和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两类。两类。p 固有免疫的特征:先天获得、非特异性固有免疫的特征:先天获得、非特异性p 适应性免疫应
2、答的重要特征:后天获得、特异性、记忆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特征:后天获得、特异性、记忆性 p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功能功能生理反应(有利)生理反应(有利)病理反应(有害)病理反应(有害)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其他抗原超敏反应超敏反应 (过高)(过高)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过低)(过低)免疫自稳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维持自身耐受胞,维持自身耐受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紊乱)(紊乱)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病毒感清除突变或病毒感染的细胞染的细胞肿瘤肿瘤 (过低)(过低)病毒持续性感染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学发展史上一些重要的人和事免
3、疫学发展史上一些重要的人和事p16-17世纪,我国人痘苗(旱苗法和水苗法)世纪,我国人痘苗(旱苗法和水苗法)预防天花预防天花p18世纪末,英国医生世纪末,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牛痘苗预防天花,牛痘苗预防天花p19世纪中,法国微生物学家世纪中,法国微生物学家 Pastuer 减毒疫苗减毒疫苗p19世纪末,俄国世纪末,俄国 Metchnikoff 发现细胞吞噬作用发现细胞吞噬作用p20世纪初,德国世纪初,德国 Behring发现白喉抗毒素,开创免疫血发现白喉抗毒素,开创免疫血清疗法清疗法p20世纪初,德国世纪初,德国 Ehrlich提出体液免疫理论和抗体生成的提出体液免疫理论和抗体生
4、成的侧链学说侧链学说p20世纪初,比利时世纪初,比利时 J.Bordet 发现补体发现补体p20世纪中,澳大利亚世纪中,澳大利亚 Burnet 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说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的。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 中中 枢枢 外外 周周膜型分子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分泌型分子 胸腺胸腺 骨髓骨髓 脾脏脾脏 淋巴结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 NKNK细胞细胞 NKTNKT细胞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5、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等嗜碱性粒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CRTCRBCRBCRCDCD分子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MHCMHC分子分子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补体分子补体分子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第第2章章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中枢:中枢: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功能;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功能;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骨髓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基地以及细胞分化成熟基地以及B细胞再次应答场所细胞
6、再次应答场所p外周:外周:成熟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淋巴结:淋巴结: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定居区细胞定居区,初级淋巴滤泡、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初级淋巴滤泡、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定居区细胞定居区。T细胞占细胞占75%,B细胞占细胞占25%。脾:脾: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B细胞约占细胞约占60%,T细胞约占细胞约占40%。T、B细胞定居区细胞定居区。1.1.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7、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2.2.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域。第第3章章 抗原抗原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 抗原(抗原(Antigen,Ag)的概念:指能够刺激机体的概念:指能够刺激机体T、B淋巴细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即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即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8、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 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两大特性:1.免疫原性免疫原性:能刺激能刺激T、B淋巴细胞产生致敏淋巴细胞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或抗体的能力。抗体的能力。2.抗原性抗原性:能与免疫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发生特异结合的:能与免疫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发生特异结合的能力。能力。p 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p 半抗原: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仅具备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p 完全抗原完全抗原=半抗原半抗原+蛋白质载体蛋白质载体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p 异物性
9、: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异物性越强p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1.化学性质:蛋白质化学性质:蛋白质多肽多肽多糖多糖核酸核酸脂类脂类 2.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大分子量大免疫原性强免疫原性强 3.化学组成:越复杂越强,含芳香环的氨基酸免疫原性化学组成:越复杂越强,含芳香环的氨基酸免疫原性强强 4.物理性状:物理性状:颗粒抗原颗粒抗原可溶性抗原,多聚体可溶性抗原,多聚体单体分子,单体分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直链分子直链分子 5.分子构象的易接近程度分子构象的易接近程度 p 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1.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皮下
10、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口服 2.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导致耐受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导致耐受表位或抗原决定基的概念和分类表位或抗原决定基的概念和分类p表位或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表位或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决定抗原特异性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通过表位与相应淋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通过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BCR)或)或者特异性者特异性Ab结合。结合。p依据识别表位的淋巴细胞分为:依据识别表位的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表位和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细胞表位。抗原的种类(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1、及意义)抗原的种类(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意义)p 按与机体的亲缘关系:按与机体的亲缘关系:1异种抗原:异种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马血清抗毒素)如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马血清抗毒素)2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如如ABO抗原、抗原、HLA抗原抗原3自身抗原:包括正常的、或隐蔽的或经修饰的自身组织成分:自身抗原:包括正常的、或隐蔽的或经修饰的自身组织成分:如晶状体蛋白、精子抗原如晶状体蛋白、精子抗原4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Fossman抗原):抗原):存在于人、不同种属动物和存在于人、不同种属动物和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如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如A组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型溶血性链
12、球菌细胞壁M蛋白蛋白与人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与人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p 按是否由按是否由APC合成分类:合成分类:1.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被的肿瘤抗原。被MHC-类分子提呈,由类分子提呈,由CD8+T细胞的细胞的TCR识识别。别。2.外源性抗原:如被外源性抗原:如被APC吞噬的细胞或细菌成分等。被吞噬的细胞或细菌成分等。被MHC-类分子提呈,由类分子提呈,由CD4+T细胞的细胞的TCR识别。识别。p 根据激发免疫应答是否需根据激发免疫应答是否需Th细胞辅助:细胞辅助:1TD抗原抗原:即胸
13、腺依赖性抗原,为大分子蛋白质,这类抗即胸腺依赖性抗原,为大分子蛋白质,这类抗原激发原激发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有细胞产生抗体,必须有Th细胞参与才能完成;细胞参与才能完成;2TI抗原抗原: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为多糖类物质,这类种: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为多糖类物质,这类种抗原不需抗原不需Th细胞参与,可单独刺激细胞参与,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细胞产生抗体。特性特性TD-AgTD-AgTI-AgTI-Ag化学特性化学特性蛋白质蛋白质多糖多糖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结构复杂结构复杂具有多种不同决定簇,既有具有多种不同决定簇,既有T T细胞决定簇又有细胞决定簇又有B B细胞决定簇细胞决定簇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具
14、有重复出现的同一种具有重复出现的同一种B B细胞决定簇细胞决定簇T T细胞依赖性细胞依赖性是是否否应答类型应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诱导的诱导的IgIg类型类型各类各类IgIgIgMIgM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有有无无常见的抗原种类常见的抗原种类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牛血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牛血清蛋白、卵白蛋白、类毒素)清蛋白、卵白蛋白、类毒素)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脂多糖、聚合鞭毛素多糖、聚合鞭毛素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p超抗原超抗原:在极低剂量水平即能活化大量的在极低剂量水平即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细胞或或B细胞。细胞。p佐剂
15、佐剂: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增强增强APC处理处理和提呈能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和提呈能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p丝裂原丝裂原:T细胞丝裂原:细胞丝裂原:ConA、PHAB细胞丝裂原:细胞丝裂原:LPS、SPA第第4章章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抗体(抗体(antibody,Ab):):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后,由B 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体液免
16、疫的重要效应分子。p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似的球蛋白。Ig根据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两种:分泌根据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两种:分泌型型(sIg),具有抗体各种功能;膜型,具有抗体各种功能;膜型(mIg),构成,构成B细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胞膜上的抗原受体(BCR)。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p四条肽链:四条肽链:2H+2Lp可变区:分别占重链和轻可变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链的1/4和和1/2。VL、VH各各含含3个个CDR和和4个骨架区个骨架区p恒定区:分别占重链和轻恒定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链的3/4和和1/2p铰链区铰
17、链区p其他成分:其他成分:J链(将单体链(将单体Ig连接为多聚体)和分泌片连接为多聚体)和分泌片(分泌型(分泌型IgA的黏膜转运及的黏膜转运及保护其免受酶降解)保护其免受酶降解)p根据重链根据重链C区不同分类:区不同分类:、对应的对应的Ig类型为:类型为:IgG、IgA、IgM、IgD、IgEp同一类同一类Ig根据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根据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别分为不同的亚类。数目和位置的差别分为不同的亚类。p根据轻链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分型:区氨基酸分型:、型型 Ig类型(五类、两型)类型(五类、两型)1、IgG再次应答的再次应答的“主力军主力军”2、IgM初次
18、应答的初次应答的“大个头先锋部队大个头先锋部队”3、IgA参与粘膜免疫的参与粘膜免疫的“边防战士边防战士”4、IgE介导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型超敏反应的“内乱分子内乱分子”5、IgD 成熟成熟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五类五类Ig的特性与功能的特性与功能Ig生物学作用(功能)生物学作用(功能)p V区的作用:区的作用:特异性结合抗原,特异性结合抗原,对细菌、毒素、病毒等的对细菌、毒素、病毒等的中和作用。中和作用。p C区的作用:区的作用:1.激活补体系统:激活补体系统:IgG1-3、IgM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凝聚的凝聚的IgA、IgG4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通过
19、旁路途径激活补体。2.结合结合Fc受体:受体:(1)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FcR结合,引起结合,引起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2)IgG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的细胞的FcR结合,介导结合,介导调理作用调理作用和和 ADCC作用。作用。3.通过胎盘和黏膜:通过胎盘和黏膜:IgG借助胎盘滋养层细胞表面的借助胎盘滋养层细胞表面的FcR穿穿过胎盘,是婴儿获得天然被动免疫的主要原因。过胎盘,是婴儿获得天然被动免疫的主要原因。4.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p多克隆抗体(多克隆
20、抗体(polyclonal Ab,pAb)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中,含有针对该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中,含有针对该抗原多个抗原决定基的多种抗体。抗原多个抗原决定基的多种抗体。p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b,,mAb)由单一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针对抗原中某一特定细胞克隆产生的只针对抗原中某一特定表位(抗原决定基)的高度均一性抗体。表位(抗原决定基)的高度均一性抗体。特点:性质纯、效价高、特异性强,基本无交叉特点:性质纯、效价高、特异性强,基本无交叉反应。反应。第第5章章 补体补体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 补体的概念补体的概念 是由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血清、组织液和细
21、胞膜表面的一是由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连续而分级的激活反应系统。该系组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连续而分级的激活反应系统。该系统对热敏感,具有酶活性,一旦激活,可介导一系列重要统对热敏感,具有酶活性,一旦激活,可介导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反应。的生物反应。p 补体的组成补体的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的固有成分:(1)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q、C1r、C1s,C4、C2)(2)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D、B、P因子)因子)(3)参与)参与MBL途径的成分(途径的成分(MBL,MASP)(4)补体活化的
22、共同组分()补体活化的共同组分(C3,C5C9)2、补体调节蛋白、补体调节蛋白3、补体受体、补体受体补体三种激活途径的比较补体三种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途径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激活物激活物Ag-Ab 复合物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微生物表面的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半乳糖或甘露糖某些细菌,某些细菌,LPS,酵母酵母多糖等多糖等补体成分补体成分 C1C9C2C9,D,B,P因子因子C3,C5C9,D,B,P因因子子启动因子启动因子C1MBL+MASPD因子因子C3 转化酶转化酶C4b2aC3bBbC5 转化酶转化酶C4b2a3bC3bBb3b功能功能 中晚期
23、防御中晚期防御早期非特异性防御早期非特异性防御早期非特异性防御早期非特异性防御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的生物学功能p溶菌、溶细胞及溶解病毒作用:溶菌、溶细胞及溶解病毒作用:有激活物(主要是有激活物(主要是Ab)存)存在的情况下,补体激活产生在的情况下,补体激活产生MAC,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最终导致,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细胞崩解。p调理作用:调理作用:C3b或或C4b、iC3b附着于细菌或其它颗粒表面,再通过附着于细菌或其它颗粒表面,再通过这些补体片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这些补体片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CR1或或CR3、CR4结合,促进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吞噬
24、细胞吞噬细菌。p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之后,可通过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之后,可通过C3b而黏附到而黏附到表面有表面有C3b受体的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小板等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可能有助等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可能有助于被吞噬清除。于被吞噬清除。p炎症介质作用:炎症介质作用:1、过敏毒性作用:、过敏毒性作用:C3a、C5a能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能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介质。2、趋化作用:、趋化作用:C5a对中性粒细胞有强的趋化作用。对中性粒细胞有强的趋化作用。第第6章章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
25、ne,CK):由免疫原、丝裂原或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其他因子刺激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pCK来源:(来源:(1)活化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活化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2)基质)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小胶质细胞等;(3)某些肿瘤细胞。)某些肿瘤细胞。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
26、能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趋化因子趋化因子chemokines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p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抗感染、抗肿瘤作用、抗感染、抗肿瘤作用2、调节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应答3、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4、参与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反应 5、促进创伤的修复、促进创伤的修复第第7章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
27、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p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各个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p CD的概念的概念(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称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称CD。人。人CD的编号已从
28、的编号已从CD1命名至命名至CD350,可大致划分,可大致划分为为14个组。个组。p 黏附分子的概念:黏附分子的概念: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p 整合素家族和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和选择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选择素家族:L-选择素(选择素(CD62L)E-选择素(选择素(CD62E)P-选择素(选择素(CD62P)第8章 MHC及其编码的分子p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HC)p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pHLA复合体复合体编码编码HLA抗原抗原pH-2复合体复
29、合体 编码编码H-2抗原抗原pHLA复合体基因位于人复合体基因位于人第第6染色体短臂染色体短臂,其特点,其特点之一是多基因性,即组成之一是多基因性,即组成HLA复合体的基因数复合体的基因数量和结构具有多样性。量和结构具有多样性。p按照按照HLA基因座的定位和特点分为:基因座的定位和特点分为:、类基因类基因人人HLAHLA复合体基因组成及定位复合体基因组成及定位MHC的遗传学特点pMHCMHC多态性:多态性: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等位基因。即群体中不同个体同一存在两个以上等位基因。即群体中不同个体同一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存在差别。基因座位上的基因
30、存在差别。p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系列系列p共显性表达:共显性表达:MHC每一对等位基因均能编码相应每一对等位基因均能编码相应产物产物p单元型遗传单元型遗传p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pMHC分子的分布:分子的分布:pMHC-I类分子:类分子:广泛分布。分布于所有广泛分布。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表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表面。面。pMHC-类分子:类分子:局限分布。表达于专职局限分布。表达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如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如B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树
31、突状细胞;以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等表面。细胞等表面。pMHC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MHC-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因结构示意图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因结构示意图 MHC-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因结构示意图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因结构示意图比较项目比较项目HLA-类分子类分子HLA-类分子类分子 肽链的组成肽链的组成由由 链和链和2m组成,组成,链为跨膜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结构,其胞外段有 1、2、3结构域结构域由由HLA-类基因编码的类基因编码的 链和链和链组成,胞外段分为链组成,胞外段分为 1、2、1、2结构域结构域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肽结合的部位)由由 1、2结构域组成结构域
32、组成由由 1、1结构域组成结构域组成Ig样区样区由由 3结构域及结构域及2m组成,组成,3结结构域是构域是CD8分子结合的部位分子结合的部位由由 2、2结构域组成,是结构域组成,是CD4分分子结合的部位子结合的部位组织分布组织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网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主要表达在专职主要表达在专职APC和激活和激活T细细胞表面胞表面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提呈内源性抗原供提呈内源性抗原供CD8+T细胞细胞识别(对识别(对CTL的识别起限制的识别起限制作用)作用)提呈外源性抗原供提呈外源性抗原供CD4+T细胞识细胞识别(对别(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的
33、识别起限制作用)HLA类和类和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第9章 免疫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淋巴干细胞祖祖B B细胞细胞祖祖T T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NK细胞细胞T细胞细胞骨髓外周胸腺骨髓T细胞的表面分子细胞的表面分子vTCR-CD3TCR-CD3v分化抗原:分化抗原:CD2、CD3、CD4/CD8、CD28、CTLA-4、CD40Lv病毒受体:病毒受体:CD4vMHC分子:分子:MHC-、MHC-分子(活分子(活化后表达)化后表达)v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IL-2R、IL-4R、IL-6R等等v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受体:PHA、ConA受体受体
34、等等 T细胞亚群T细细胞胞T细胞细胞T细胞细胞CD4+T细胞细胞CD8+T细胞细胞CD4-CD8-CD8+(少数少数)NK T细胞细胞黏膜、黏膜、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外周淋外周淋巴组织巴组织90-95%Th2细胞细胞CD4CD4+ThTh细胞细胞Th1细胞细胞Th0细胞细胞B细胞的分化发育祖祖B细胞细胞成熟成熟B细胞细胞未成熟未成熟B细胞细胞前前B细胞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原非依赖期抗原非依赖期(骨髓骨髓)抗原依赖期抗原依赖期(外周淋巴组织外周淋巴组织)B细胞表面标志细胞表面标志pBCR:BCR:与与Ig/Ig形成复合物。形成复合物。B 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是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是B B细胞特异性识
35、别抗原表位的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的分子基础分子基础;p组成:因组成:因B B细胞发育阶段而细胞发育阶段而异:未成熟异:未成熟B B细胞:细胞:IgMIgM;成;成 熟熟 B B 细细 胞:胞:IgMIgM、IgDIgD;活化后活化后B B细胞:不表达细胞:不表达IgDIgD,只表达只表达IgMIgMvCD分子:分子:CD19、CD21、CD81、CD80/CD86(B7-1/B7-2)、CD40v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受体:LPS受体、受体、SPA受体等受体等v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IL-4R、IL-5R等。等。v补体受体:补体受体:CR1、CR2(CD21)等。)等。vFcFc受体:受体
36、:FcR vMHC I/MHC 分子分子B细胞亚群及功能性质性质B1细胞(细胞(CD5)B2细胞(细胞(CD5-)初次产生的时间初次产生的时间胎儿期胎儿期出生后出生后更新方式更新方式自我更新自我更新骨髓产生骨髓产生自发性自发性Ig的产生的产生高高低低特异性特异性低低高高分泌分泌Ig的同种型的同种型IgMIgGIgGIgM体细胞高频突变体细胞高频突变低低/无无高高对碳水化合物的应答对碳水化合物的应答是是可能可能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可能可能是是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antigen-present
37、ing cell,cell,APCAPC),表达,表达MHCMHC和协同刺激分子,能够和协同刺激分子,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把抗原肽提呈给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把抗原肽提呈给T T细胞的一类特化的细胞群。细胞的一类特化的细胞群。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MHC分子表达分子表达成员成员专职专职APC组成性表达:组成性表达:MHC 类分子类分子B7等等单核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细胞非专职非专职APC 靶细胞靶细胞诱导后表达:诱导后表达:MHC 类分子等类分子等 表达表达MHC-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所有有核细胞所有有核细胞p抗原加工:蛋白质抗原在细胞内被降解成能
38、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的过程。p抗原提呈: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将其展示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p内源性抗原: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非己抗原-主要由MHC类分子提呈。p外源性抗原:由细胞外摄入细胞内的蛋白质抗原,包括非己抗原和自身抗原-主要由MHC类分子提呈。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p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p唯一能活化唯一能活化初始初始T细胞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1 1)未成熟)未成熟DCDC:可通过内吞、吞饮、吞噬作用有效摄取抗原;可通过内吞、吞饮、吞噬作用有效摄取抗原;能合成能合成MHCMHC类分子,具有强的
39、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类分子,具有强的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低表达低表达CD80CD80、CD86CD86等共刺激分子等共刺激分子2 2)成熟)成熟DCDC:高表达高表达MHC/MHC/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能有效地将加工、处理过的抗原以能有效地将加工、处理过的抗原以MHC-MHC-抗原肽复合物的形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初始式提呈给初始T T细胞。细胞。DC前体细胞前体细胞成熟成熟DC未成熟未成熟DCDC分化、发育和迁移分化、发育和迁移特特 点点MHC I类途径类途径MHC类途径类途径抗原来源抗原来源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降解抗原部位降解抗原部位蛋白酶体蛋
40、白酶体内体、溶酶体内体、溶酶体MHC分子荷肽部位分子荷肽部位内质网腔内质网腔MHC类分子腔室类分子腔室伴随蛋白伴随蛋白钙联蛋白、钙联蛋白、TAP等等Ii链链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所有有核细胞所有有核细胞专职专职APC应答细胞应答细胞CD8+T细胞细胞CD4+T细胞细胞MHC I类途径与MHC类途径的比较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病毒蛋白抗原病毒蛋白抗原 (病毒感染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抗原肽抗原肽-MHC-I-MHC-I类分子类分子 CD8CD8+T T细胞细胞MHC-IMHC-I类分子类分子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
41、原 (专职(专职APCAPC)抗原肽抗原肽-MHC-MHC-类分子类分子 CD4CD4+T T细胞细胞MHC-MHC-类分子类分子识别识别提呈提呈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加工处理一、概述一、概述1.1.免疫应答的概念: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免疫应答的概念: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自身活化、增殖与分化,表现出一定的生自身活化、增殖与分化,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物学效应的全过程。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T T细胞介导)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B B细胞介导)细胞介导)第第10章章 适应性适应性免疫应答 2.2
42、.基本过程基本过程(1 1)识别启动阶段)识别启动阶段(2 2)活化、增殖与分化阶段)活化、增殖与分化阶段(3 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3.3.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4.4.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MHCMHC限制性限制性二、二、T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1.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 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T 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 T细细胞,通过胞,通过效应性效应性T T细胞及其产生的淋细胞及其产生的
43、淋巴因子巴因子 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效应,称细胞免疫应答。效应,称细胞免疫应答。2.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别双识别 TCR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MHC分子复合物(分子复合物(TCRTCR既识别抗原肽,同时也识别既识别抗原肽,同时也识别MHCMHC分子分子)免疫突触免疫突触 T T细胞与细胞与APCAPC表面黏附分子通过受体表面黏附分子通过受体-配体相互作配体相互作用而紧密接触,形成的以用而紧密接触,形成的以TCR-TCR-抗原肽抗原肽-MHC-MHC三元结三元结构为簇状中心,周围环
44、形分布着黏附分子,这一构为簇状中心,周围环形分布着黏附分子,这一瞬时性结构称为免疫突触。瞬时性结构称为免疫突触。3.T3.T细胞活化的条件细胞活化的条件双信号双信号第二信号第二信号:T T细胞与细胞与APC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相互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相互结合结合(如如CD28-B7CD28-B7等等)第一信号第一信号:TCRTCR、辅助受体与抗原肽、辅助受体与抗原肽MHC-MHC-类类/MHC-MHC-类分子复合物的结合类分子复合物的结合 4.CD4 4.CD4+ThlThl释放的主要细胞因子及其作用释放的主要细胞因子及其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主主 要要 作作 用用IL-2刺激刺激CD8+CT
45、L增殖分化为效应性增殖分化为效应性CTL;刺激刺激CD4+Th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更多细胞因子;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更多细胞因子;增强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活性;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活性;诱导诱导LA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细胞的抗肿瘤活性。IFN-增强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MHC-/类分子的表达,提高抗原提类分子的表达,提高抗原提呈能力;呈能力;活化单核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杀菌能力;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杀菌能力;活化活化NK细胞,增强其杀瘤和抗病毒作用。细胞,增强其杀瘤和抗病毒作用。TNF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等靶细胞;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等靶细胞;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其吞噬杀
46、伤病原体。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其吞噬杀伤病原体。5.5.CTL CTL杀死靶细胞的杀死靶细胞的机制机制穿孔素穿孔素-颗粒酶系统颗粒酶系统效效-靶细胞结合阶段靶细胞结合阶段致死性打击阶段致死性打击阶段导致靶细胞导致靶细胞坏死坏死或或凋亡凋亡FasL/FasFasL/Fas系统系统细胞因子途径细胞因子途径靶细胞溶解阶段靶细胞溶解阶段CTLCTL杀死靶细胞的特点杀死靶细胞的特点 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不依赖抗体不依赖抗体););受受MHC-MHC-类分子的限制类分子的限制;杀伤效率高杀伤效率高(可连续多次杀伤靶细胞可连续多次杀伤靶细胞););需要抗原致敏需要抗原致敏;(1 1)抗胞
47、内感染病原体;)抗胞内感染病原体;(2 2)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3 3)介导免疫病理损伤:迟发型)介导免疫病理损伤: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身免疫病。6.6.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三、三、B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1.概念概念 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B B 细胞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通过成、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的特异抗体发挥的特异性免疫效应性免疫效应称体液免疫应答。称体液免疫应答。2.B2.B细胞活化所需信号细
48、胞活化所需信号双信号双信号第一信号第一信号:BCRBCR与与抗原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信号第二信号:黏附分子与相应的受:黏附分子与相应的受(配配)体体结合如结合如CD40 CD40LCD40 CD40L等等 3.B细胞对TD-Ag、TI-Ag应答的特点B B 细胞对细胞对TI-AgTI-Ag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应答的特点 不需不需ThTh细胞辅助;细胞辅助;无再次应答无再次应答(无免疫记忆);(无免疫记忆);只产生只产生IgMIgM。B B 细胞对细胞对TD-AgTD-Ag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应答的特点 需需ThTh细胞辅助;细胞辅助;有再次应答(有免疫记忆);有再次应答(有免疫记忆);
49、产生各类产生各类IgIg。4.4.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1 1)抗体产生的顺序规律)抗体产生的顺序规律IgMIgM-IgG-IgA-IgE-IgG-IgA-IgE (2 2)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规律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潜伏期长;潜伏期长;AbAb效价低;效价低;体内维持时间短;主要产生体内维持时间短;主要产生IgMIgM,后期可产生,后期可产生IgGIgG;低亲和力低亲和力AbAb。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潜伏期短;潜伏期短;AbAb含量高;含量高;体内持续时间长;抗体类别主要是体内持续时间
50、长;抗体类别主要是IgGIgG;AbAb亲和力亲和力高高p意义意义(1 1)诊断方面;()诊断方面;(2 2)指导预防接种)指导预防接种5.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1 1)中和作用)中和作用 中和毒素中和毒素 中和病毒中和病毒(2 2)调理吞噬)调理吞噬(3 3)介导)介导ADCCADCC效应效应(4 4)激活补体发挥溶细胞作用)激活补体发挥溶细胞作用(5 5)介导免疫病理损伤)介导免疫病理损伤第第11章章 免疫耐受知识要点免疫耐受知识要点一、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的概念 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二、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二、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