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本课通过三个小题目(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与旧教材对比,本课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将两次工业革命看作一个整体来阐释,内容增加,而且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增强。对于工业革命学生在初中也学得比较详细,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所以内容方面扩展性的讲述提供了方便,并
2、且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有利于增强历史知识的连贯性,突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这个有利于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整体情况。【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课教学借助工业革命的典型之物,以新的视角展开对工业革命的观察和探讨。同时,基于高中生更高的能力基础和素养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史实,同时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和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习目
3、标】1.搜集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的变化史实,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培养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引导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的认识,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培养从正确的角度来对工业革命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历史解释)3.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史料实证) 4.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唯物史观)5.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
4、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创设历史情境,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通过利用历史与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追求与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难点: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概念解读】何谓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
5、20世纪初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教学流程图】课标展示解释英国成工业革命先驱的原因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突破重难点即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教师点拨提升,课堂归纳总结探讨工业革命的历史启示典例剖析,作业布置【讲授新课】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不一样的变革,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甚至还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教师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工业革命呢?”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思考!明晰概念:何为工业革命?一、工业
6、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英国不仅具备了物质条件和政治条件,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思想条件。思考1:结合教材57页和多媒体的6个图片,归纳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政治保障、市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因素。预设学生回答,然后师生一起分析归纳。1.政治方面:英国“光荣革命”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民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2.经济方面: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
7、场。【历史纵横】圈地运动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共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特别提醒】圈地运动的深层影响:推动城市化、出现工人阶级。3.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
8、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4.技术方面(1)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2)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常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合作探究:1、阅读P58页,找出推动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发明成果?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和完成的
9、标志?生产组织形式从什么变革成什么?(两次工业革命)3、近代工厂的开端是什么?它的出现标志着什么?4、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有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实际应用?5、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如何?从哪里扩展到哪里?6、请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完善并总结。展示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一览表。 【思考】学生合作研究,依据表格并结合课本内容,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zh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成就:工业革命的急先锋棉纺织业 纺织领域:织与纺双重变奏中,人与机器的
10、相遇管理模式: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动力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开辟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机械制造方面: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
11、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1)背景: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 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
12、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成就动力方面:电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交通领域: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被称为“柴油机之父”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 化学领域: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焕发新的活力。 (3)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
13、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在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学思之窗】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
14、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有应用研究。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设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中,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角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自主学习】探究: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整个世界?积极方面:(1)生产力与产业结构:生产力大发展,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商
15、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全面展开。(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生产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3)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展开斗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4)社会生活:以工厂为中心形成大批城市,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消极方面:(5)社会问题与立法: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垄断组织也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的消极现象。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
16、法来解决这些问题。(6)世界面貌与格局:彻底改变世界的面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殖民统治,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图片情境合作探究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3)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
17、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等。(4)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业布置】1、做历史填充图册及红对勾上的习题,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2、小组长的督促下课后检查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下节课抽查测试。3、抽时间阅读与本科内容有关的课外书扩展知识面【教学反思】这一课内容涉及范围广,相应的知识点零散且繁多,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多次运用图文史料、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以及课本中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并且通过抛出问题,小组讨论,将课程层层推进。使学生从视觉到感知具体的历史情节有一定的连贯性,并且在课堂上适当讨论,让学生发表观点,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