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教学理念】1.数学课堂生活化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红领巾,三明治等,与要学的三角形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引导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进而探究出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获得亲身体验的过程。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
2、象。4.转变教师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的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垂线和平行线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具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例1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对三角形的特征已经
3、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联系生活实际,逐渐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例2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继续从现实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量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进而感知三角形高的特征,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设计思路】1.注重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学例1时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到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在画三角形的操作中,
4、把头脑中三角形的表象外显出来,这样既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探索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初步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特征的过程和方法,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注重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随后的试一试,从选4个点中任选3个点画三角形,改编成先出示两个点,让学生自由选择第3个点的位置画一画,接着把第3个点放在跟前两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追问学生此时能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下节课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一些铺垫。3.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例2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量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让学生联
5、系生活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三角形高的特征,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主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结合老师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以及实物投影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6、。【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类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学本课时应该选择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由于学生对观念的抽象化,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融合,在比较中划分,进而对知识系统进行重组和建构。【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认识三角形的基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7、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红领巾,三明治等【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出示斜拉桥,你能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吗?2.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3.出示教师准备的三角形:红领巾,自行车架,三明治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场景图,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再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既唤醒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也为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8、。)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学习单)生1:生2:师:一样吗?有什么相同点?老师也来画一个三角形,看 谁有什么想说的?(2)三角形概念、特征生:三条线段不能出头?也就是?师演示正确画图,强调“首”“尾”。(板书: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师:说说三角形有3个什么?生自学书上第75页内容,并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各部分名称。小练习:下列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三角形可以使表象清晰化,并在画三角形的过程中外化,继而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紧接着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内容,初步感知三角形特征。随后
9、而来的小练习,通过出示一组含正例、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2.出示: 师:我想画一个三角形,第三个点在哪里?继续追问:第三个点可以在这里吗?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回答,小结,教师补充:选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进一步总结: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计意图:把书上的试一试,从选4个点中任选3个点画三角形,改编成先出示两个点,让学生自由选择第3个点的位置画一画,接着把第3个点放在跟前两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追问学生此时能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下节课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一些铺垫。)3.
10、认识三角形的高(1)认识三角形的高出示书上人字梁图片师:我想量他的高,应该量哪条线段? 生:中间的那条线段 师补充:垂直线段 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问为什么不是它?生:人字梁的高实际上是从最高点到它的对面横梁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师补充总结:我们知道了人字梁的高,实际上就是从这个三角形上面的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三角形的底。板书: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三角形的底。(设计意图:从观察人字梁到量人字梁的高度,突出了量高的方法以及所量的线段与横梁所在线段的关系,从而为学生自主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将话题转到三角形的高,由
11、于理解三角形的高有了“原型”,在教师边画图边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对三角形高与底的认识更为清晰。)(2) 画三角形的高我们来把人字梁简化成一个三角形,想一想,这个三角形的高怎么画呢?师在黑板上演示画高过程,并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在对边标上底字。课件出示:实物投影演示高的画法。学生展示,学习单。想一想:跟画什么方法一样?(设计意图:回忆以前所学的画垂直线段有关内容,通过教师黑板演示和课件动画,让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再通过师生交流,理解并掌握画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操作技能。)(3) 直角三角形的高底底底师:我们看第一个图,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哪一个角是直角,你能指出直角
12、的两条边吗?怎样画它的高呢?接着讨论第二个图。小结: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条直角边看作三角形的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师:请同学们看第3个图,如果我把这条边看做底,这条底边上的高,你能画出来吗?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每条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设计意图:通过对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高和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1.学习单第2题。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师讲解学生错误画法。 说一说:从哪个顶点画高?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师讲解学生错误画法。 2.学习单第3题。
1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并组织汇报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画高和量高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高和底的认识及画法,深化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是5cm,高是3cm的三角形。说说先干什么?再画什么?实物投影展示两个学生画出的不同三角形,提问:这两个三角形底相等吗?高呢?4.下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以点A和点B为顶点。 A B(1) 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要求画出的三角形的第3个顶点,都在另一条直线上。(2) 量一量画出的三角形的高都是( )厘米。实物投影,交流展示。师:在一条线上,只有这么多吗?除了这个点可以,还有哪个点可以?生:只要在这条线上,都可以。师:
14、能画多少个?师:同学们,这跟四年级上册哪一个知识点是相通的?生: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师:三角形样子不同,但有什么相同之处?生回答(画出的三角形的底相等,高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体会确定表示三角形底边的线段后,只要是另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等于高的长度就可以了,顶点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进而复习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底确定后,高也是相等的,为后面学习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作铺垫。)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就这一道题,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师生回忆,认识了三角形哪些知识?拓展:你知道吗?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的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15、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会改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感受三角形的魅力。)五、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应内容。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教后反思:三角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上,难点是教学画三角形的高。整个设计过程都是由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的,包括小结。这样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去交流,促进思维的发展。课堂中教师还注重及时进行评价,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