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芣苢“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1、了解、了解诗经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点。2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3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
2、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谣。毛诗序毛诗序:“芣苢芣苢,后妃之美,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其他说法有所谓成毛序的说法。其他说法有所谓“伤夫有伤夫有恶疾恶疾”说、说、“室家乐完聚室家乐
3、完聚”说、说、“喻求贤喻求贤才才”说、说、“祈子求福祈子求福”说、说、“童儿斗草嬉童儿斗草嬉戏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等。等等。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fy):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
4、:取得,获得。掇(du):拾取,摘取。捋(lu):从茎上成把地采取。袺(ji):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边诵边读,用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读节奏。采采采采/芣苢芣苢,薄言,薄言/采之。采采采之。采采/芣苢芣苢,薄言,薄言/有之。有之。采采采采/芣苢芣苢,薄言,薄言/掇之。采采掇之。采采/芣苢芣苢,薄言薄言/捋之。捋之。采采采采/芣苢芣苢,薄言,薄言/袺袺之之。采采。采采/芣苢芣苢,薄言薄言/襭襭之之。梳理结构2.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图中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图中处填写完整。处填写完整。描写具体采集动作袺襭赏析艺术
5、芣苢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有什么艺术效果?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前人前人说说芣苢芣苢一诗一诗,“自然生其气象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的景象?答案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
6、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芣苢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总结全文总结全文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
7、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薄言言采之(说话)B.薄言有有之(取得,获得)C.薄言掇掇之(拾取,摘取)D.薄言袺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1.答案:A 解析:言:助词,无实义。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全部错误的一项是()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薄言掇之(选取)赖有诸孙替老人(依靠,依赖)急炊大饼偿饥乏(赔偿)多博村酤劳苦辛(求取)赋诗怜汝足精神(爱怜)A.B.
8、C.D.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C.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子数整齐划一。全诗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还会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文氏即文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
9、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高了诗歌鉴赏水平。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C项,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