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7651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神经内科常见症状(优选)神经内科常见症状 1、头晕的相关概念 2、机体平衡的解剖生理 3、发病机理 4、头晕的分类 5、常见的疾病 6、问诊和体检的主要内容一、头晕与眩晕的概念一、头晕与眩晕的概念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感觉环境在旋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感觉环境在旋转,各方向皆有,头活动后加重。转,各方向皆有,头活动后加重。头晕仅表现为头重脚轻、站立或行走不稳,无自身或外界物头晕仅表现为头重脚轻、站立或行走不稳,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或旋转感。体运动或旋转感。失衡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失衡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头重脚轻漂浮、晕或摇

2、摆感头重脚轻漂浮、晕或摇摆感晕厥前的黑蒙感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晕厥前的黑蒙感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二、感受机体平衡的解剖生理二、感受机体平衡的解剖生理 平衡的神经调节有赖于平衡三联和皮质皮质下的平衡的神经调节有赖于平衡三联和皮质皮质下的 整合作用整合作用 平衡三联平衡三联 迷路前庭系统耳迷路前庭系统耳 视觉系统眼视觉系统眼 本体觉系统颈本体觉系统颈1、平衡三联、平衡三联 迷路前庭系统迷路前庭系统,是机体维持平衡,和感知与外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把头的直线和角运动力转换成反射性地控制体位和运动神经冲动。自内耳迷路,经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脑干内有关纤维,交叉到对侧丘脑

3、腹后外侧核,直到大脑皮质前庭代表区(颞上回后上半部,颞顶交界处,岛叶的上部)的整个神经通路1、平衡三联、平衡三联 视觉来自视网膜与协调眼球活动有关的冲动,为机体提供视觉来自视网膜与协调眼球活动有关的冲动,为机体提供躯体的位置、运动机周围环境间关系的信息,利于维持平躯体的位置、运动机周围环境间关系的信息,利于维持平衡。衡。本体觉由体位、反射和随意运动引起,来自关节和肌肉的本体觉由体位、反射和随意运动引起,来自关节和肌肉的本体觉冲动,维持平衡(颈部来的冲动,对维持头和身体本体觉冲动,维持平衡(颈部来的冲动,对维持头和身体其他部位相对位置的平衡尤其重要)其他部位相对位置的平衡尤其重要)2、内耳迷路、

4、内耳迷路 内耳迷路由5个感觉器官组成 两个球状囊和椭圆囊斑感受头部直线运动。耳石是埋于胶质中的钙质,由“斑”支持,静止和直线运动时,由重力作用改变位置。三个半规管感受头部的角加速运动。附于半规管壁的“嵴”为半规管的感觉受体,管内液体的流动使这些受体活化三、发病机理 1、平衡三联中前庭系统、视觉、本体觉,三种任一受损,均可引起头晕。视觉、本体觉传送平衡信息,且与前庭系统联系密切。引起的头晕的程度轻、时间短。常被其他症状掩盖。三、发病机理 迷路前庭系统极易受累 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团,最易受损 该区血供深穿支较小,内听动脉的迷路支和小脑前下、后下动脉均为终动脉,血管腔突然地、甚至微小的改变,

5、或血压下降,均可影响迷路前庭系统功能。三、发病机理 2、当异常兴奋的空间关系感觉冲动传入脑干时,能活化邻近的神经结构,影响到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和孤束核时,可致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表现。三、发病机理 3、前庭器官是产生病理性眩晕的主要原因。眩晕综合征是前庭功能障碍表现。眩晕、迷走兴奋表现(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团,最易受损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DixHallpike位置试验又称内耳眩晕病,多于50岁左右起病。2、机体平衡的解剖生理5D:dizziness(头晕),diplopia(复

6、视),dysphasia(构音障碍),drop attack(跌倒发作),dystaxia(共济失调)平衡的神经调节有赖于平衡三联和皮质皮质下的又称内耳眩晕病,多于50岁左右起病。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整合作用常见为后半规管耳石和水平半规管耳石。后半规管的改良的Epley方法1)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自觉症状(头重、头晕感等)波动性消长晕厥前的黑蒙感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团,最易受损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CCCI),是脑动脉硬化症的代名词。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鉴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可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

7、IA患者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视觉、本体觉传送平衡信息,且与前庭系统联系密切。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眩晕、恶心、呕吐、持续眼震。四、头晕的分类前庭系统性眩晕周围性(真性)中枢性非前庭系统(非特异)性眩晕 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贫血或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经功能失调等五、头晕及眩晕常见的疾病 1、后循环缺血(PCI)2、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3、前庭神经元炎 4、美尼尔病 5、慢性脑供血不足 6、精神心理性 7、颈性眩晕 8、其他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

8、叶及上段脊髓。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鉴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可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患者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用PCI涵盖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1、后循环缺血(2006.09)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主要的血管病理基础。最主要的血管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段。栓塞是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子主要来源

9、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中脑和丘脑。症状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视力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综合征等。特征一侧脑神经损害伴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5D:dizziness

10、(头晕),diplopia(复视),dysphasia(构音障碍),drop attack(跌倒发作),dystaxia(共济失调)2、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内耳耳石症。为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特发性或原发性的BPPV占5070%,愈后好。老化、内耳供血不足、头部外伤、中、内耳疾病等均可引起耳石脱落 囊斑的超微结囊斑的超微结构构囊斑主由毛细胞构成囊斑主由毛细胞构成 毛细胞上的毛细胞上的果冻样物质果冻样物质为耳石膜为耳石膜 耳石膜上有耳石耳石膜上有耳石 睡眠不足、疲劳、饮酒可为诱因。临床特点处于某一特定的头位或体位时突发出现眩晕伴眼震。历时短暂(数十秒至1分钟),可伴恶心、呕吐。重复变换头位

11、仍可诱发,但逐渐不再出现。无耳蜗症状。常见为后半规管耳石和水平半规管耳石。诊断旋转试验 治疗手法复位。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DixHallpike位置试验水平半规管BPPV的仰卧位转头试验阳性反复发作性眩晕,每次数小时视觉、本体觉传送平衡信息,且与前庭系统联系密切。耳石是埋于胶质中的钙质,由“斑”支持,静止和直线运动时,由重力作用改变位置。4)眼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4)年龄在60岁以上;视觉系统眼2、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症状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视力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在过了1218个月后出现后续发作

12、;神经系统疾病眩晕型偏头痛、颅内肿瘤、小脑出血、脑干脑炎、脑寄生虫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药物源性眩晕、遗传性共济失调等。5D:dizziness(头晕),diplopia(复视),dysphasia(构音障碍),drop attack(跌倒发作),dystaxia(共济失调)2、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团,最易受损听力减退,随发作次数而明显,听力障碍多为单侧。5D:dizziness(头晕),diplopia(复视),dysphasia(构音障碍),drop attack(跌倒发作),dystaxia(共济失调)1)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自觉症状(头重、头晕

13、感等)波动性消长1、后循环缺血(2006.失衡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失衡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头重脚轻漂浮、晕或摇摆感治疗主要为手法复位。但须谨慎。后半规管的改良的Epley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的Babecue翻滚复位3、前庭神经元 可能为病毒感染前庭周围器官、前庭神经元及前庭神经。多于3050岁,病前有发热、上感或泌尿系感染史。表现为明显眩晕,转头可加剧,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眩晕、恶心、呕吐、持续眼震。多无耳鸣、耳聋等。在过了1218个月后出现后续发作;后续发作多较轻,持续时间较短。病程数日到6周。又称内耳眩晕病,多于50岁左右起

14、病。临床特点表现为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三联征。反复发作性眩晕,每次数小时 听力减退,随发作次数而明显,听力障碍多为单侧。耳鸣 耳闷涨感 温度试验,半规管功能低下4、梅尼埃病5、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CCCI),是脑动脉硬化症的代名词。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指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头重、头晕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但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诊断均未发现有提示血管性或其他脑器质性病变的改变,而且也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范畴的一种疾病。诊断标准 1)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自觉症状(头重、头晕感等)波动性消长 2)无脑部局灶性神经体征 3)

15、多数伴有高血压 4)眼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 5)在脑灌流动脉可听到血管杂音。另外还有(1)CT、MRI检查未见血管性器质性病变;(2)脑血管造影或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等显示脑灌流动脉闭塞或狭窄改变;(3)脑循环测定显示脑血流减低;(4)年龄在60岁以上;(5)确切排除可引起上述自觉症状的其他疾病。6、精神性眩晕或头晕“眩晕”时间长,呈持续性无变化伴随症候多躯体化症状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患者愿意找到客观病因:颈椎病或供血不足愿意穷尽检查和药物治疗应行精神状态评估颈椎病与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的关系:不大骨赘增生不易压迫到椎动脉,转颈后头晕/眩晕并非PCIPCI者有颈椎病,但更多的是有

16、动脉硬化绝大多数头晕/眩晕的病因是非血管性的7、颈性眩晕极少(5)确切排除可引起上述自觉症状的其他疾病。(3)脑循环测定显示脑血流减低;另外还有(1)CT、MRI检查未见血管性器质性病变;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指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头重、头晕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但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诊断均未发现有提示血管性或其他脑器质性病变的改变,而且也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范畴的一种疾病。本体觉由体位、反射和随意运动引起,来自关节和肌肉的本体觉冲动,维持平衡(颈部来的冲动,对维持头和身体其他部位相对位置的平衡尤其重要)5D:dizziness(头晕),diplopia(复视),dys

17、phasia(构音障碍),drop attack(跌倒发作),dystaxia(共济失调)反复发作性眩晕,每次数小时晕厥前的黑蒙感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把头的直线和角运动力转换成反射性地控制体位和运动神经冲动。该区血供深穿支较小,内听动脉的迷路支和小脑前下、后下动脉均为终动脉,血管腔突然地、甚至微小的改变,或血压下降,均可影响迷路前庭系统功能。(4)年龄在60岁以上;视觉、本体觉传送平衡信息,且与前庭系统联系密切。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整合作用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2、机体平衡的解剖生理1、平衡三联中前庭系统、视觉、本体觉,三种任一受损,均可引起头晕。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CCCI),是脑动脉硬化症的代名词。8、其他 神经系统疾病眩晕型偏头痛、颅内肿瘤、小脑出血、脑干脑炎、脑寄生虫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药物源性眩晕、遗传性共济失调等。非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全身性感染、休克早期、贫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神经内科常见症状示范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