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7994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颈内静脉造影示意图一、脑静脉窦的解剖 脑静脉窦主要有6个: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直窦在直窦在MRI的位置的位置 横 窦 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横窦起于窦汇,向外、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直下延续为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约63%),所以右侧横窦较粗。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横窦在横窦在MRIMRI的位置的位置乙状窦 是两侧横窦的延续,也是颅内成对的静脉窦。位于颞骨乳突部和枕骨内侧的乙状沟内,上接横窦,下经颈静脉孔延续为颈内静脉。接受诸多导静脉和小脑静脉的引流。乙状窦在MRI的位置主

2、要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 横窦血栓形成 86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62直窦血栓形成 18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17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12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栓形成 11Stam J.Thrombosis of the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N Engl J Med.2005;352(17):1791-1798.二、静脉窦血栓的病因感染性:易引起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非感染性:多见于上矢状窦。约20%原因不明。感染性静脉窦血栓病因易引起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眼眶、面部、乳突、鼻窦、颅内感染或败血症,中耳乳突部的感染。非感染性静脉窦血栓病因(1)血液成份

3、的改变:高凝状态,高脂血症、口服 避孕药、血液病。(2)血液动力学改变:全身衰竭、脱水、心力衰竭、高热等,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3)机械因素:外伤、开颅后、肿瘤或血肿压迫等。(4)近年来,遗传因素受到重视,约占15%20%。(5)活性蛋白抵抗的个体患本病的危险度较正常 人增大2 7倍。三、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多见炎性静脉窦血栓形成。神经系统症状因受累静脉窦的部位、范围、血栓形成的速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有以下症状:1、颅内压增高 2、静脉窦阻塞引起循环障碍的局灶症状(颜 面肿胀、静脉怒张、球结膜水肿、突眼等)。3、继发的脑梗塞、出血所致的限局性症状。四、静脉窦

4、血栓的影像1、MRI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且脑静脉窦中血栓有特异信号表现,并对显示血栓后继发性病变的敏感性较强。但MRI在显示直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敏感,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3、MRV对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晰显示,而且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4、MRI和MRV结合可提高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MRI和MRV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5、DSA检出率高,但有创伤性。左侧乙状窦血栓3 days T1等高信号,T2低信号M/27Y headache 5 daysMR静脉造影(MRV)诊断的直接征象:脑静脉窦血流高信号缺失,或静脉窦的边缘模糊。诊断的间接征象 病变

5、以外有静脉侧枝形成,出现其他途径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MRV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除显示大静脉窦外,对MRI显示欠佳的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晰显示,临床实用价值很大。五、鉴别诊断静脉窦解剖变异的判断:在诊断静脉窦血栓时,应排除先天性静脉窦变异可能。以下解剖变异可能会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五、鉴别诊断1、窦闭塞(闭锁或发育不良,多见于横窦)、非对称性引流(枕窦、双窦)2、正常窦充盈缺损(蛛网膜颗粒、窦内分隔),要小心静脉窦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假阳性”。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延续为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约63%),所以右侧横窦较粗。正常人亦可见一侧

6、横窦缺如。解剖变异五、鉴别诊断不要发现缺乏血流就认定静脉窦血栓形成,还要看 MR平扫像上是否存在信号改变,增强后是否存在充盈缺损,该段静脉窦相关的回流静脉是否通畅在真正的一侧横窦发育不全者,至少Labb静脉能正常回流,该侧乙状窦通常也是存在的;而一侧横窦静脉血栓时,乙状窦和颈静脉球、颈内静脉上段均可能血栓形成。鉴别诊断:蛛网膜颗粒压迹蛛网膜颗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蛛网膜颗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作用: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脑作用: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脑

7、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入静脉。蛛网膜颗粒压迹是蛛网膜颗粒在颅骨内板上引起的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是蛛网膜颗粒在颅骨内板上引起的压迹。蛛网膜颗粒临床上是无症状的,有的表现蛛网膜颗粒临床上是无症状的,有的表现为溶骨性时,则需开颅手术。为溶骨性时,则需开颅手术。数目、大小及深度,常随着年龄和性别而数目、大小及深度,常随着年龄和性别而不同,儿童很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不同,儿童很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同年的男性较女性较为多见。出现,同年的男性较女性较为多见。蛛网膜颗粒的X线、CT表现变异较大,边缘锐利而不整齐的颗粒状透亮影,变异较大,边

8、缘锐利而不整齐的颗粒状透亮影,直径约直径约0.5-1.0cm左右,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左右,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旁,很少超过中线旁,很少超过中线4.0cm意外的地方,通常较对意外的地方,通常较对称。称。CT半圆形、或浅弧形,少数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半圆形、或浅弧形,少数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改变,深度可达板障甚至达外板。改变,深度可达板障甚至达外板。边界清晰,周边可见硬化环。边界清晰,周边可见硬化环。MR表现(1)好发于上矢状窦近段外侧陷窝内的蛛网膜颗粒好发于上矢状窦近段外侧陷窝内的蛛网膜颗粒表现为顶前区、中线旁的局限性骨质缺损;表现为顶前区、中线旁的局限性骨质缺损;(2)缺损区与脑脊液信号相同,长缺损区与脑脊液信号相同,长T1、T2信号;信号;(3)边界清楚,边缘光滑,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边界清楚,边缘光滑,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颅内板常见缺损口,常不穿过板障及外板,周颅内板常见缺损口,常不穿过板障及外板,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影及占位效应;围无软组织肿块影及占位效应;(5)增强扫描无强化。增强扫描无强化。以往解剖学研究发现蛛网膜颗粒最多见于上矢状窦,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大都位于横窦。这是因为上矢状窦前段的蛛网膜颗粒多位于外侧陷窝而并非上矢状窦腔内,CT和MRI显示此处的蛛网膜颗粒有较大局限性所致。巨大蛛网膜粒压迹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