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2 梅岭三章 课时 1 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 是陈毅的经典之作, 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 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 体裁上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 是以旧诗形 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 方
2、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游击战争的艰难不是很了解,所以背景的渗透很重要。 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在九年级上学期中有所了解, 第一课中也是教学重点, 本节课 继续拓展加深。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诵读诗歌,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理解诗歌中多种意 象的含义。 3. 体会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 坚定信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意象,赏析修辞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学习方法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 学习本单元, 要在反复朗读、 感受
3、诗歌韵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下面我们将进行诗歌梅岭三章的学习,这是陈毅的一组现代诗,我们用 一课时完成学习。 2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 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 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作者陈毅元帅, 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他在赣粤边梅岭开展革命斗争的传奇经 历令人难忘。他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写诗甚多,郭沫若先生称他“一柱天南百战 身,将军本色是诗人。”他的诗歌留世的
4、尚有300 多首,其中梅岭三章尤其 感人肺腑,广为流传。 三、写作背景 这组诗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呢? 1934 年10 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 事指挥。1935 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 的油山和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 年冬,由于叛徒告密,陈毅在大庾岭 遇险受伤, 转回梅山, 正遇上敌人搜山, 他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敌人放火烧山, 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敌人的围捕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担心不 能脱险,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写下了梅岭三章,留在衣底,作为自己 的绝命诗,准备慷慨赴死。生与死的抉择,是
5、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梅岭三 章正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这组诗,创作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中的艰 难时刻,见证了一段异常艰苦的峥嵘岁月。 四、文题解读 首先我们来解读文题: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三首。 题目交代了作诗的地点及诗歌数量,也表明了梅岭三章是包括三首诗歌 的组诗。 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五、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识记字词:我们先来识记一下本课的字词,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朗读: 丛莽(mng)、旌旗(jng)、阎罗(yn)、诸君(zh)、 血雨腥风(xu xng) 这些字词,你读准了吗? (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有
6、感情地诵读、体会意象的含义、学习诗歌运用多 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 把握诗歌的内容, 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感。 重点是: 3 把握意象、赏析词语、理解情感。 重点是:把握意象、赏析修辞、理解情感 (三)小序释义 请同学们默读小序部分。思考: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看出 “小序” 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代了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 地点、写作背景和写作缘由。 “小序”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以及 以诗明志、革命到底的决心。 (四)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 重音 语速 语气 语调 三首诗既独立成篇,又紧密相连。 六、精读细研,品味诗情。 每一首诗,我们都从诵读、意象
7、、炼字修辞、内容、情感五个方面入手。 赏析第一首诗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诵读呢? 一二句要读得低沉、 舒缓, 三四句要读得痛快、 豪迈。 为什么要这么诵读呢? 这首诗中借用了三个特殊的事物,泉台:指代阴间、旌旗:指代军士、阎罗:比 喻敌人,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声势浩大的杀敌场景。同学们,不禁要问了:为什 么要到阴间去斩杀敌人呢?我们还要从第一句看起, 今日就要走上断头台了, 此 时我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一个“招”字,体现出号 召力和声势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
8、头之恨、未竟之志, 痛快淋漓地展现出来。表现了诗人生死不渝、壮怀激烈,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 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 赏析第二首诗 我们来看第二首诗。这一首的情感还是富于变化的。 一二句要读得深沉、豪壮,三四句要读得舒缓、昂扬。这首诗又借用了哪些 意象,你找到了吗?烽烟:指代战争,捷报:指代胜利、纸钱:告慰死者。这首 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壮志未酬,诗人死不瞑目,鼓励战友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 来告慰死者, 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呢? 一个 “须” 字表现出为革命殉难的光荣。 “多” 表达了对战友的嘱托与期望。 “飞 来”是胜
9、利的翩然而至,与上首诗紧密呼应。“头悬国门”,引用春秋时期伍子 胥“眼悬东门”的典故,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但更表达出革命胜利的 坚定信念。情感在逐渐地推向高潮。 赏析第三首诗 由追忆往昔、到面对现在,到展望未来。我们来看第三首诗。 4 展望未来,一定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向往和豪迈,这就是第三首诗诵 时读要把握的情感。 第三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可以思考一下。 我们还是从意 象入手。不难找到,这首诗借用的意象是“血雨腥风”和“自由花”,“血雨腥 风” 借喻战争, 指反动政府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 与首章 “百战多” , 次章 “烽 烟正十年”相照应;“自由花”借喻革命胜利、人民解放的
10、美好前景。“投身” 是义无反顾、“应有涯”是坚信必胜、“遍种”是美好前景。 “取义成仁”引 用孟子论语“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名言,表达了愿为正义、 为信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这两句是对第一首诗中“断 头今日意如何”最深刻的回答,也是全篇的中心所在,奏出了无产阶级正气歌的 最强音。 这三首诗都要读出抑扬顿挫之感,读出革命者的忠贞不渝、凛然正气。 七、习题巩固 (一)填空。 1.梅岭三章的“章”就是_。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是 _ 。 2. 请写出第三首诗的韵脚_、 _、 _。 3.“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生死观,课文中的 “_”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
11、真情表白。 答案:1. 首、绝句;2. 家、涯、花;3.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二)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D (三)下面的诗句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境相同的是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答案:A 八、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 5 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
12、自独立成章,又相互 关联,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 无限忠于革命事业, 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理想, 展现了革命必胜 的坚定信念。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 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 巧妙运用设问、借代、借喻、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 了表达效果,使语言形象精练。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 “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
13、达了不屈的战斗 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借助这些意象, 体会到了革命者深沉博大而又炽 热激越的情感。 九、作业 1. 背诵、默写诗歌 2. 仿照诗歌,创作一首小诗。 十、拓展阅读、启示人生。 梅岭三章是陈毅元帅的代表作,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犹如挂在 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 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 将永远激励人们 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回望历史, 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一生, 他们留下的壮丽诗篇鼓舞了一 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名字照耀史册,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6 屈 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 飞三十功名尘与土
14、,八千里路云和月。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推荐阅读:陈毅的陈毅诗词选集、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 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等诗作。 希望同学们展开阅读,理解作者的理想信念和伟大人格。 当然,不仅仅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也仍然会涌现出大批的仁人志士,他们有 可能是名人,也有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2020 年的春节,注定会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肺炎疫情 爆发, 祖国正在经历磨难。 成千上万的平凡的普通人, 走向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 不计得失,无论生死,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老师创作了一首小诗,向英雄致敬,为祖国祈福。 出征 庚子初年新冠狂, 逆行身影赴战场。 万千同胞与子裳, 春来山河定无恙。 欣赏视频:出征 七、教学反思 1.能够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单元说明,完成诗歌教学的基本任务,把握 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2.联系现实生活,关注时事,展现了抗击疫情,全国齐心、驰援湖北,医护 人员“不计得失,无论生死”奔赴战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中华儿女所激发出来 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致敬英雄、热爱祖国,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争做有家国 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时代青年。 发挥了诗歌文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 3.由于时间限制, 指导诵读的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 课堂小结也以PPT 的形 式展示出来,没有详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