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刘翔学跨栏跟刘翔学跨栏跨栏跑跨栏跑起跨腿技术起跨腿技术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宁波宁波镇海职教中心镇海职教中心 蒋威蒋威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 教学中教师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通过此次课程的 学习,为学生将来的生存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1)教材出处: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 材体育与健康(南方版)第三章第一节要为生存打好体能基础,田径教学模 块中跨栏跑技术,本次课为第二次课,主
2、要内容是复习摆动腿攻栏技术、学习起 跨腿蹬、展、拉技术。 (2)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跨栏本身是在奔跑中克服一定数量 人为障碍物的练习, 更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 节奏比较强的运动项目。 该教材的重点是跨栏步,难点是跨栏步与栏间跑技术协接。 练习该项目有着很多 意义,不仅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身体动作的协调 性与节奏感,更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我校港机维护专业高一学生,共 44 个男生,高一学生经历 了初三体育中考的洗礼,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他们是未来港口事业的一线工作 人员,今后的工作
3、地形较为复杂,他们经常需要跨越栏杆,翻越障碍物去进行检 查和维修设备, 所以通过跨栏跑的学习, 能为学生专业的发展打下良好体能基础。 四、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跨栏跑技术动作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跨栏跑 过栏技术的动作要领,能积极参与技能学习,形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起跨腿蹬、展、拉的技术动作,使 80%的学生能够 在栏侧完成该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的重五、教学的重、难点难点 重点:起跨腿的蹬、展、拉。 难点:积极提拉起跨腿。 六、教六、教法法学
4、法学法 教学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结合的讲解手段,以直 观式,诱导式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模仿、配合,理解教师的讲解并让 学生自主练习,教学进程安排从易到难,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提倡学生互助互学,在学 习过程中,穿插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的展示,共同发现问题并加以说明改正, 提高学生的技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第一次课后让学生在家 里利用网络查找刘翔比赛的视频,提前了解跨栏跑的概念, 思考课堂上即将要学 习的新技术动作,提高课堂学习主动性。 (二
5、)课堂内容:为了更好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安排了身 心准备、学习技能、身心放松三个教学环节。 1、身心准备(8 分) 为增强课堂愉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本课开始部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 段刘翔的跨栏比赛视频,让学生对跨栏产生一种向往,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慢跑和跑动中的引导性练习让学生进入热身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 6 节徒手操准备活动,并做一些专项性活动跨栏坐练习,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理 状态进入本课的学习。 2、学习技能(30 分) 第一部分(5 分):复习摆动腿攻栏技术,通过跨越小垫子,提高摆动腿技 术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对障碍物的信心,为学习新技能做身心准备 第二部分(
6、22 分): (1)教师通过多媒体的结合,更加直观形象的为学生讲解分析起跨腿的技术环 节。通过教师简单示范,通过两人一组相互帮助进行练习原地起跨腿的展、拉练 习,并在教师的鼓励与纠正下不断完善蹬、展、拉动作环节。 (2)再通过走跨小垫子,学生分四组练习,每人练习 2 到 3 次,学生体会行进 间起跨腿的蹬、展、拉,并感受起跨腿的积极提拉。 (3)学生练习走动中和跑动中栏侧起跨腿动作技术,逐渐掌握起跨腿蹬、展、 拉的技术动作,并加强积极主动提拉起跨腿的意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提高起跨退技术动作。 (4)学生练习跨低栏,学生体会跨栏架的感觉,体会起跨腿的完整技术,再通 过优生的示范,教师的
7、言语指示下进一步完善跨栏跑的技术动作。 (5)最后分层教学,学生更加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练习,有跨垫子、练习栏 侧起跨腿和跨越低栏供自主选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改进跨栏步技术动作,通 过不同的练习手段进一步强化跨栏步的技术动作。 第三部分(5 分):跨栏跑接力比赛,让学生在基本掌握技术下,能够更好 的展现自己。并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垫子和栏架的摆放,模拟工作场景,摆放小 垫子障碍。不仅让学生动起了创新、创意的思想,更是让学生体会跨栏技术的作 用并在欢笑中结束本次课学习内容。 3、身心放松(5 分) 放松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放松活动,使学生达 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教师总结本课
8、情况并宣布下课。 (三)课后作业:为了让更好的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后,利用班级 QQ 群的 平台, 教师把上课中拍摄记录的视频上传到群里,让学生观查自己和刘翔的技术 动作,进行对照,查找自己的技术问题,为下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八、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主教材是跨栏跑起跨腿技术学习,教学手段围绕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难点展开,在本课中学生承受一定程度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有 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有效的。 本课教学的亮点 1. 体现以生为本,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 跨栏跑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整个教学环节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掌 握技术动作,克服恐惧心理。以学生为主,
9、区别对待,着重辅助待优生练习,让 他们在不同学习程度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 2.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课前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提高,在课中运用了多媒体教 学辅助手段,更加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 标。 3.本课教学内容与港口维护专业相结合,模拟工作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4、以跟着刘翔学跨栏为主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场地器材九、场地器材 跨栏架 20 个,小垫子 15 个,多媒体设备一套 跟刘翔学跨栏跨栏跑起跨腿技术教案 授课班级:高一港口维护班 人数:44 人 课次:第二次课 教 材
10、 内 容 跨栏跑起跨腿技术 重点 难点 起跨腿的蹬、展、拉 积极提拉起跨腿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了解跨栏跑动作技术结构,能积极参与技能学习,形成自我保护的 安全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起跨腿蹬、展、拉的技术动作,80%的学生能够在栏侧完 成该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 学 结 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次数 准 备 部 分 1.体育委员整队报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 生。 5.观看刘翔比赛视频 6.一路纵队绕练习场地 慢跑。 1)慢跑
11、 2)跑动中跨越练习 7.徒手操。48 拍 A扩胸运动 B腹背运动 C弓步压腿 D膝关节运动 E腕踝运动 8.专项动作练习 1) 坐位体前屈 2)跨栏坐练习 1教师精神饱满 2教师口令响亮 教师解说 口令准确、声音响亮 哨声提示 示范动作有力,口令响亮。 示范动作有力,口令响亮。 要求:快、静、齐 注意力集中,认真听口令 队列整齐 学生积极练习,动作规范 2 2 2 4 8 拍 基 本 部 分 一、 复习摆动腿攻栏技 术 1方法:跨越小垫子 练习抬、伸、压的摆动 腿技术。 二、 学习起跨腿技术动 作 1.讲解技术动作 起跨腿由后向前提拉 到身体正前方时, 上体 要抬起, 起跨腿屈腿外 展时,
12、踝关节外翻不要 高于膝关节。 三字要领:蹬、展、拉 2.原地练习起跨腿。 3.走跨小垫子练习起跨 腿技术。 4.栏侧起跨腿练习。 (1)走跨栏侧 (2)跑跨栏侧 5.跨低栏练习。 6.分层教学 三、 跨越障碍趣味接力 分四组, 小组讨论摆放 垫子,跨过三个小垫 子、三个栏架,并折返 跑回, 与下一名同伴击 掌出发。 1.教师提示要点,并且巡视 指导 1. 教师利用起跨腿示意图 讲解分析起跨腿动作要领 1 教师讲解示范两人一组原 地练习 2.组织练习,口令提示。 1.教师讲解要求并示范动 作。 2.教师强调抬、伸、压,蹬、 展、拉的动作要点 1.注意身体的平衡,手脚的 协调 2.及时纠错 1.教
13、师讲解内容并组织进行 练习。 2.组织优生示范,教师点评 教师安排学生自主选择练 习内容。 教师讲解比赛要求,并监督 比赛进行。 学生遵守规则,积极加油 1原地模仿练习 2两人一组原地练习 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动作,仔细听 讲 2.认真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优生示范,学生互评 学生按照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内 容 1学生自主讨论 2遵守比赛规则 30” 1 1” 4 2 2 1 2-3 次 4-5 次 4-5 次 2-3 次 2-3 次 8-10 次 4-6 次 4-6 次 2 次 结 束 部 分 1 集合, 放松练习 2 评价本课 3 师生再见 4回收器材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模 仿练习 要求:对学生进行表扬 鼓励,提出要求,布置 课后任务 学生跟上教师节奏,动作到位 2 场地 器材 20 个垫子、15 个栏架、多媒体设备 课 后 小 结 一、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的教学消除了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了学生练习起跨腿作 的积极性和学会动作的信心。 二、通过逐步提高难度的跨栏练习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跨栏动作,提高了课 堂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