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402558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归省(shng) 桕树(ji) 羁绊(bn) 戛然而止(g) B. 撺掇(duo) 欺侮(w) 蓦然(m) 金吾不禁(w) C. 凫水(f) 糜子(m) 斡旋(w) 垂珠联珑(lng) D. 叉港(ch) 亢奋(kng) 幽悄(qio) 斗方大字(du) 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蕴藻 怠慢 米酒油馍 心有灵犀B. 乌蓬 登时 叹为观止 人情事故C. 棹船 脑畔 大彻大悟

2、振耳欲聋D. 船楫 眼框 翠羽流苏 眼花潦乱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 分)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 _(演进 演绎 前进),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 如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的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和贵宾,向世界传递出“更团结”和“一起向未来”的强烈信号。(2)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 _ (感人肺腑 荡气回肠 勾魂摄魄) 的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4.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 分) (1)_,胡为乎中露?(式微) (2) _,君子好逑。(关雎) (3)蒹葭苍苍,_。(蒹葭

3、) (4) _,悠悠我心。(子衿) (5)坐观垂钓者,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8)潭中鱼可百许头,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9)_,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回延安) (10) _,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 5. 【2022舟山】名著阅读。(2 分) 网上有这样的议论:傅雷家书写的都是傅雷教育儿子的内容,适合父母看,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请你根据自己阅读本书的体验,选择一个角度,对网民的观点进行反驳。6.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3 分)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_,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_。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1)请指出第句中画线短语的结构类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 分) A. 文化底蕴 B. 文化内涵(3)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_二、综合性

5、学习(7 分) 7.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是知名度非常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学了回延安后, 班里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完成练习。(1)延安腰鼓天下闻名,腰鼓队员们舞起来,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说一说延安腰鼓的特点。(1 分) (2)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标语。(2 分)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文初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几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

6、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3)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请根据它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左右。(2分) (4)假如你也参加了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2分)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2022乐山】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材料一: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

7、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从古至今,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 (摘编自叶小文美育为什么重要?)材料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

8、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摘编自杨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材料三: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

9、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面塑。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郎佳子彧:我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他挺害羞地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麻烦就大了。我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记者: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郎佳子彧:这个作品叫巾帼,是我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

10、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表达对女性的敬意。 (摘编自孟繁哲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B. 从古至今,先贤们的各种美育思想结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C. 通过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D. 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郎

11、佳子彧做了很好的示范。9.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怎么做?请根据材料二概括。(3分)10. 请结合三则材料,探究郎佳子彧作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成功的原因。(3分)(二)【2022泰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15 题。(21 分) 野 火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的活也十分艰苦。地面上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上去只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掉不下多少土来。刨

12、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往年这个时候,人们早已停了地里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下的镐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野火!” 是的,是野火。远处的山麓上腾起一股浓烟,这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

13、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人们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 有人在努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被这地毯铺满了。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 “这火下了山岗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爬上另一座山岗了。” 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快到山沟了。” 他们以为山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 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 “火已经

14、过了山沟!” 过了山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山间地势崎岖不平,且长满了一种浑身是刺的植物。衣服碰上,会被撕破; 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 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好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

15、,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 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 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 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 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

16、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 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锹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锹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一起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 我眼前站着的这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 (有删改)注 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里面有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

17、夕烟”。11. 请分析本文首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6 分) 12. 文章刻画的农民形象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 分) 13.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14. 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诗句有哪些作用?(4 分)1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阅读本文应采取“冷读法”,还是“热读法”?为什么?(结合文本分析,理由不少于两点)(4分)链接材料: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成,达到感同身受或

18、身临其境的效果。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2022宝鸡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

19、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改动)【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确实。浣衣:洗衣。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阡陌交通_ (2)屋舍俨然_ (3)偶舍骑步行_ (4)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17. 下列加点的“之”和“余顾而慕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学而时习之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盖江北之俗 D. 送孟浩然之广陵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分)(2)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

20、俱耘于田间。(2分)19. 安宁、幸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样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链接材料: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节选自桃花源诗)(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0. 这是两首送别诗

21、。其中“五津”和“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2分)21. 这两首诗在表现诗人情感方面有何不同之处?(2分)四、作文(50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是他(她)让我成熟自立;成长中,是它让我丰富重情。他(她)是我的师长同学,他(她)是我的邻居亲朋;它是萍水相逢的一个微笑,或者是先贤圣哲的一句教诲;它是一朵花、一首诗、一个心爱的物件、一个美妙的故事。他(她、它)让我学会思考,学会珍藏,学会感恩,学会绽放我的青春,因他(她、它)而有梦、有歌。请以我的_中有他(她、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自选;(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

22、、人名等相关信息;(4)不少于600字。 答案一、积累和运用1. D点拨:A项,“省”应读“xng”, “戛”应读“ji”; B项,“蓦”应读“m”, “吾”应读“w” ;C项,“糜”应读“mi”。2. A点拨:B项,“乌蓬”应写作“乌篷”,“人情事故”应写作“人情世故”;C项, “振耳欲聋”应写作“震耳欲聋”;D项,“眼框”应写作“眼眶”,“眼花潦乱”应写作“眼花缭乱”。3. (1)演进点拨:“演进”,演变进化;“演绎”,铺陈、发挥;“前进”,向前行动或发展。根据语境,本句选择“演进”更合适。 (2)感人肺腑 点拨:“感人肺腑”,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23、“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根据语境,本句选择“感人肺腑”更合适。4. (1)微君之故 (2)窈窕淑女 (3)白露为霜 (4)青青子衿(5)徒有羡鱼情(6)海内存知己 (7)芳草鲜美(8)皆若空游无所依(9)几回回梦里回延安(10)身长翅膀吧脚生云5. 示例:本书内容丰富,书信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中学生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所以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6. (1)主谓短语。(2)BA(3)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二、综合性学习7. (1)

24、示例:粗犷豪放、剽悍威武、气势磅礴、浑厚雄壮、铿锵有力、潇洒大方、有张有弛等。(2)示例:品味延安风情,游览革命圣地。(3)示例: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部分;实施阶段包括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部分。(4)示例:本次活动我收获很多。我真正理解了毛主席的那句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深刻领会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三、阅读(一)8. A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中的“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可知,A项“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的表述与原文不符。9.

25、 (1)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3)引导年轻人追求美,懂得欣赏中国之美。 10. (1)个人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继承传统文化,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尝试用老手艺做新题材,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利用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3)以美为媒,沟通世界,在国际交流中传播民族之美。(二)11. 交代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天寒风急、风沙击面的恶劣环境中,同时交代了北梁子地质条件的恶劣地坚如石;渲染了紧张氛围;为下文写农民冒着大风在恶劣的环境中扑灭野火做铺垫。 12. 文章通过描写这群农民艰难地挖坑田的

26、情景和他们挖坑田时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们生活平凡,性格质朴;又通过写这群农民在救火过程中的表现,突出了他们勇敢的英雄形象,体现他们伟大的一面。点拨: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抓住文中描写农民的关键句来分析。13. 示例: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火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狂风呼啸、大火肆虐的情景,侧面烘托了这群农民的英勇无畏,表达了作者对这群农民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14. 引用毛主席的诗句,称赞眼前的这群农民是英雄,点明中心,抒发了作者对这群农民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点拨:本题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意思是“尽是农民英

27、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文章末段自然而巧妙地引用了毛主席的这句诗,把农民当作英雄来写,赞美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同时,诗句的引用,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5. 应采取“热读法”。这是一篇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文章对农民精神的赞美之情强烈,阅读时要调动感情,鼓舞精神;文章多用短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点拨:本题考查阅读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根据链接材料中的“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可知,本文应该采取“热读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成,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是“热读法”的优势,本文详细描述了农民救火的情节,表达了对他

28、们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从第段中的“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可知,面对肆虐的大火,农民们没有丝毫的迟疑,勇敢地与其斗争,这段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鼓舞精神;从第段中的“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第段中的“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等句子可知,文章多用短句,节奏感强,感染力强,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三)16. (1)交错相通 (2)整齐的样子 (3)放弃 (4)浇灌17. A 点拨:“余顾而慕之”中的“之”是代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B项中的“之”是助词;C项中的“之”是助

29、词;D项中的“之”是动词。18.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事物。(2)(我)刚行走了几里地,(便)看见田野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19. 安宁、幸福的生活体现在自然环境优美、和平安定、人人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等方面。点拨:文中的桃花源环境优美、和平安定、人人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是理想社会的样子。链接材料也体现了理想社会的样子:环境优美、和平安定、人人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关系和睦、自劳自得、丰衣足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乙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我)刚行走了几里地,(便)看见田野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这大概是江北

30、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人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四)20. 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都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赴任远方的关切之情。21. 甲诗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志趣和旷达胸怀;乙诗情感略显忧伤,更多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四、作文22.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31、题目我的_中有他(她、它)中的“我”,提示作文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体验、感悟或认识等。根据提示语可知,“他(她、它)”可以是人,如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师长等,或者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可以是物,如一朵花、一首诗、一个心爱的物件等;还可以是一句教诲或一个美妙的故事等。选材范围广泛,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或最有感悟的人(物)等进行写作,不管选择什么,都要体现“他(她、它)”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横线上所补的内容,根据提示语“生活中”“成长中”分析并发散思维,可以是“生活”“成长”,也可以是“内心”“眼”“青春”等,所补内容决定了所写的范围。如写“我的青春中有他”,就要选择在青春岁月中“他”带给“

32、我”的难以忘怀的内容来写。文体上,适合写记叙文,可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做到叙真事、抒真情。例文:我的记忆中有她蝉鸣夏日,烈日炎炎,我的耳边又响起了外婆的声音:“好好学习,长大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的记忆逐渐开始与童年重叠。还记得,清澈的池塘,年幼的玩伴。那时候,我和天真的伙伴奔跑在乡间的田野上,油绿的草丛,我多想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徜徉其中。我们在清澈见底的池塘里嬉笑玩乐,在这炎热的夏天,没有什么比在池塘里玩水更舒服的了。我们在一起捉迷藏,逮知了。那,不就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吗?还记得,忙碌的身影,慈祥的脸庞。“开饭喽!”我知道,外婆一定又给我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我赶忙跑去厨房,果不其然,饭桌

33、上各色食材相得益彰,不禁令我垂涎三尺。看上去最有食欲的便是红烧肉了,我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直往嘴里塞。慢慢品尝,这块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让我回味无穷。那,不就是外婆的味道吗?还记得,蛙鸣的夏日,难眠的夜晚。那时候的农村条件不好,别说空调,连电风扇都很少有,再加上蚊子胡作非为,夏日的夜晚便更加难熬。我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睡在一旁的外婆也很心疼,拿着一把蒲扇在旁边替我扇风,扇走了讨厌的蚊子,送来一阵阵凉风,送我进入甜美的梦乡。那,不就是外婆对我的爱吗?和外婆在一起的记忆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我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她就像我的启蒙老师:教我“11”的,是她;教我“床前明月光”的,也是她。她跟我说:“好好学习,长大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她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但时光飞逝,一道道皱纹爬上了她的脸庞,她早已不再年轻。我记忆中的她,平凡而伟大,岁月匆匆,我会永远记住她!第 15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