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授课年级:三年级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
2、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2.能够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
3、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光盘等。教学过程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考考你: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三、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2
4、.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4.师生议论。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当国歌响起
5、时你想到什么?6.师生议论。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四、音乐知识:“上行”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设计意图: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设计意图: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