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此物何足
2、贵?但感别经时。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诗十
3、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达到成熟的标志。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奇树:华:滋:攀条:遗:盈:致:经时:检查预习检查预习佳美、珍贵的树。花。繁盛。攀引枝条。给予,馈赠。充满。送达。历时很久。诗歌大意。诗歌大意。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花香充满
4、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是描写什么是描写什么内容的诗歌?内容的诗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这是一首描写孤居在家的妻写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的诗歌。的丈夫的诗歌。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的怀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女折花送给丈夫的场景。这种场景和思妇妇女折花送给丈夫的场景
5、。这种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五、六句紧承前两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五、六句紧承前两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示了人物的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相思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通篇不离“奇树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诗歌赏析诗歌赏析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这
6、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诗的开头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诗的开头四句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四句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发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发读者许多联想。读者许多
7、联想。赏析赏析“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诗人用诗人用“盈盈”字将人和花作密切融合,让读字将人和花作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色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赏析赏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两句诗这两句诗。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
8、扬的。可是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此物何足贵”,对花落,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龟虽寿龟虽寿曹曹 操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曹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建安风骨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武皇帝”,庙号
10、,庙号“太祖太祖”,史称魏武帝。史称魏武帝。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十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十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此时已五十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此时已五十三岁的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乐府歌三岁的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乐府歌辞辞著名的组诗著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业的豪情
11、壮志。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依次为观沧海观沧海冬十月冬十月河朔寒河朔寒龟虽龟虽寿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龟虽龟虽寿寿即为其中的第四章,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即为其中的第四章,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神龟:寿:竟:骥(j):枥(l):烈士:暮年:检查预习检查预习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长寿。良马,千里马。终结,这里指死亡。马槽。有远大抱负的人。晚年。
12、已:盈缩:但:养怡:停止。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仅,只。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课件课件PPT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
13、定的。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感受。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诗歌大意。诗歌大意。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
14、是由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思想感情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根据诗歌内容,划分层次。根据诗歌内容,划分层次。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
15、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中指出慨的咏志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的扬积极进取的精神,精神,建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运可以改变。作者的作者的这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的精神是很可贵的。诗歌赏析诗歌赏析课件课件PPT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龙蛇的通灵,生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龙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活着”,而在于奋,而在于奋发有为。衰老
16、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发有为。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年迈的志士,尚有未曾泯灭的雄心。有了这年迈的志士,尚有未曾泯灭的雄心。有了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出人生华美的乐章。而寿命的长短,并不只出人生华美的乐章。而寿命的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寿延年。诗歌赏析诗歌赏析 诗歌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诗歌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从人生哲理的感叹从人生哲理的感叹壮怀激烈的高壮怀激烈的高歌歌哲理的思辨。哲理的思辨。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
17、人怎样的精神气概?怎样的精神气概?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发的精神和统一全国发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的壮志。赏析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终为土灰”。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的限制,更何况人
18、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不要虚度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心不已”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情感?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情感?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
19、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赏析赏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可见诗人对“天命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
20、规律,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擅自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擅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年益寿吗?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全诗开头四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开头,说明全诗开头四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开头,说明世间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世间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表选了诗人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接根本规律,表选了诗人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接着四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对人生和事业着四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对人生和事
21、业的看法,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的看法,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后四句表明人的寿命或长或短,不完全出最后四句表明人的寿命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全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全诗构思新巧,清竣刚健,读来铿锵有力,富含哲诗构思新巧,清竣刚健,读来铿锵有力,富含哲理,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理,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进取精神。赠从弟赠从弟刘刘 桢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赠从弟
22、(其二其二)刘桢刘桢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cn)、徐干、阮瑀(y)、应玚(yng)、刘桢。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亭亭:瑟瑟:一何:惨凄:罹(l)凝寒:检查预习检查预习高耸的样子。形容寒风的声音。多么。凛冽、严酷。遭受严寒。罹,遭受。诗歌大意。诗歌大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谷间瑟瑟呼啸
23、的狂风。风声是如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劲挺!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劲挺!当冰霜降下,周围一片凄惨凄凉景象之时,当冰霜降下,周围一
24、片凄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直。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直。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严寒的本性!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该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该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志向之坚贞。赠从弟赠从弟共三首,为刘桢代表作,尤以第二共三首,为刘桢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首著称于世。诗歌赏析诗歌赏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山上松”和和“谷谷中风中风”展开较量,以展开较量,以“风声风声”之之“盛盛”衬托衬托“松枝松枝”之之“劲劲”,又用,又用“一何一何”加以咏叹,加以咏叹,对松
25、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起首二句,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以起首二句,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以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绘影绘声,简洁生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绘影绘声,简洁生动,突出了青松的傲骨。动,突出了青松的傲骨。诗歌赏析诗歌赏析最后两句变换句式,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对堂弟寄予了无限品格,对堂弟寄予了无限期望。全诗语言质朴,刚期望。全诗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又情深意长。劲峭拔而又情深意长。诗歌赏析诗歌赏析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
26、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写,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赠从弟赠从弟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中的一句中的两个两个“一何一何”在表达上有何不同?在表达上有何不同?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第一个第一个“一何一何”突出了谷中风突出了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第二个“一何一何”突出了青松的突出了青松的雄健
27、挺拔。雄健挺拔。赏析赏析“冰霜正惨凄冰霜正惨凄,终岁常正,终岁常正”。通过冰雪的残酷,通过冰雪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的再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傲骨。全诗主要运用全诗主要运用象征象征的手法,借松柏挺的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自喻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自喻高洁高洁、坚贞、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写法探究写法探究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赠从弟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咏物
28、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壮美。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
29、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梁甫行曹曹 植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梁甫行 曹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代表作有七
30、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曹丕篡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异气:剧:草墅:行止:林阻:柴门:翔:检查预习检查预习气候不同。艰苦。行动的踪迹。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山林险阻之地。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绕行。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他们的栖身之
31、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妻子和儿子像禽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穿梭毫无顾忌。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梁甫行梁甫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作者的什么情感?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
32、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属于什么描写?有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什么作用?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和边海人们的荒蛮和边海人们的恐惧和凄楚。恐惧和凄楚。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作。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作。三国乱世,人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野三国乱世,人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诗的开篇,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岭,与野兽为伍。诗的开篇,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施惠于民;中间四句,不假雕饰,如实记录了百姓施惠于民;中间四句,不假雕饰,如实记录了
33、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最后两句,咏叹家园荒芜,狐兔流离失所的困境;最后两句,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了主题。诗歌赏析诗歌赏析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试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全诗虽只有四十个字,却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苦全诗虽只有四十个字,却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难生活。诗中“草野草野”“”“禽兽禽兽”“”“柴门柴门”“”“狐兔狐兔”等景物,等景物,均来自现实生活,描写生动、特色鲜明,诗人想表达边海均来自现实生活,描写生动、特色鲜明,诗人想表达边海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
34、,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禽兽”来比喻,十分生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观失望之情。此外,诗歌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毫无雕此外,诗歌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毫无雕琢造作之感,足见诗人运笔之妙,才情之高。琢造作之感,足见诗人运笔之妙,才情之高。平时要多积累古诗词,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去体会诗词的美,培养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总总 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