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九单元,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九)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栏目导航,角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角度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角度二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角度三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
2、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
3、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2016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
4、代史,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纺织业和采煤业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的信息思考。(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外资集中”“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等信息思考;第二小问,依据近代中国社
5、会巨变等,从西方入侵和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中信息,“天津华明镇模式”从“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和土地制度”等角度回答;“瑞士小村镇模式”从“私有化”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瑞士社会经济转型角度回答。(4)依据材料中信息围绕城市化从“城市化过程和原因”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动力:工业的发展。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
6、私有。(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材料三(1976
7、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平凡的世界(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于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答案(1)现象:宋代拜金主义盛行。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社会观念世俗化。(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解
8、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3)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文革”“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生活贫困。措施: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跃市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农民基本政治权利;农业税的废除和其他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言之有理即可),近代化史观,也称现代化史观。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9、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即生活方式、习俗的变革。,素养9近(现)代化史观,本文档仅为【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资料,【例题】(2018广东深圳调研)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我国的发展观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从注重“综合平衡”到“抓革命,促生产”,转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转到关注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10、。发展观的变迁体现了()A从单一的经济计划转向全面的发展规划B由苏联特色转向中国特色C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趋势,【解析】 材料中注重“综合平衡”是结合国情探索的结果,关注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趋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体现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趋势,故D项正确。【答案】 D,(1)注意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理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主线;从横向角度理解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内容,主体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同时注
11、意横向角度分析对比中国与世界近代的相互影响与借鉴。(2)注意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模式。世界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各国国情决定。,(3)理清人类步入现代化的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如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二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如亚非拉落后国家。(4)防止认识现代化的几种偏差: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世界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需要客观评价认识,如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不能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现代化有西
12、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态度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1统购统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用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2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经济体制:是指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的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其所有制形式特点是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是一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过渡形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