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4)影响积极性: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
2、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内容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3)代表,(4)评价积极: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启蒙性,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和自然科学知识。局限:影响范围有限,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背景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
3、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3)内容,(4)评价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5)实践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
4、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法制建设: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4.新文化运动(1)背景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5、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有人甚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孔乙己是新文学的典范。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4)评价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文化平民化,形成平民教育思潮。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局限性。,二、无产阶
6、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表现(1)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社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3.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重
7、理解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联系: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2)区别: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不同境遇(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为新文化运动的
8、发展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3)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的境遇,是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和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决定的,其被利用或否定的现实,都说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3.新文化运动的“新”含义(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传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4.中国近代思想
9、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1)特征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方面。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从学习背景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2)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其中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要
10、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一个问题是“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个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要根据时代特征进行辩证地分析。(2)定时空,找关联: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康有为主张回归原典,回归儒家经典,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要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反映出强调儒学
11、为现实服务、为政治服务。,【答案】 认识: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态度: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深化拓展】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
12、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影响有限。(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认识”需要根据材料概括,材料信息非常明确,不难解答;而“原因”则主要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内外两个角度回答即可。(2)定时空,找关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是,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东西方文化也存在着绝
13、对化的倾向。(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也未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合理的成分,不能全盘否定。【答案】 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深化拓展】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侧重材料中两种观点的任意一个均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2)定时空,找关联: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民族主义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明确反帝,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3)提信息,找关键:肯定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指出民族主义的局限性。【答案】 侧重一: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