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51928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部编部编版版六六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册册全册全册 说说 课课 稿稿 2020 年 05 月 1 1 1 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 【说教材】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我们介绍了丰富 多彩的民间风俗。老舍先生的这篇老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 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人们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购买年货、 过小年 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初一、元宵,最后写正月十 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 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

2、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 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说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15 个生字,正确读写“货摊、通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 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主题及阅读要素,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我将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为教学的重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为难点。 【说教法学法】 新课

3、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精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 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以北京的春节童谣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简介作者,学生初步认识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了解写作顺序

4、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引导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给了你什么印象? 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 (本文以时间 (腊 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 (3)思考: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铺户上年货、儿童大人忙 乱准备过年、小年的“彩排” 、除夕以前、除夕、初一光景、初六开张、元宵) (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

5、特点。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换词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 。联系腊八粥的材料 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 ,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 3.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4.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引 导抓住“翡翠” 、 “色味双美” ,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5.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2 6.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设置情境,体会孩子看到货摊上卖起年货时激动 的心情。 7.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找出“忙乱”和“紧张”的具体表现。 (四)分清详略 1.

6、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 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五)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仔细读读,勾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语句,结 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体会。 2.学生自由读。学生交流。 3.感受除夕。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 (板书:热闹) 4.想一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人们的活动。从味、色、声的描写。 5.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学生自由说。

7、6.感受正月初一,指名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 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 “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 的呢? 7.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 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8.感受元宵节, 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 读读这部分, 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 (灯) 9.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做种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出示灯的图片。 (六)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三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 好,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

8、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 板书:详、略 2.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 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 色。 (七)课文小结 本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 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 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层次清晰地概括各部分内

9、容,帮 助学生把握春节各个时期的特点,体会其中的喜庆欢乐气氛。 北京的春节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 欢乐 年后 平静 2 2 腊八粥腊八粥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 的传统食品。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 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 价,到惊讶,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3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

10、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 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 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 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说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 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 八儿的心理变化

11、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认识,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 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而教师引导流程, 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衔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 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启发思考,引导整体感知:

12、(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 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 的这种感情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 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 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 2-17 自然段) 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

13、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等粥)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 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 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 28 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 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 “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

14、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 4 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 4、5 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 物对话。 (4) 怎样理解第 8 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 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板 4 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 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读 911 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了什么?(纯真可爱) (1) “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15、6.猜粥。男生齐读第 13 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7.看粥。师读第 14 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 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 7 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 18-19 自然

16、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喝粥) 2.齐读第 19 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 “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示: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六)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 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说板书设计】 板书与讲解一样,贵乎“少而精” 。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板书要做到“少书” “精书” , 板书

17、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上,起到“画龙点睛” “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次板书以八儿的心理变 化为轴,直观展现了详写的“等粥”部分,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 妙 看 惊 异 吃 十分美味 3 3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说教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古人从 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首先写 春天京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 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蜡烛。诗人描绘寒食节的景象,

18、从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 这首诗, 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 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 写出距离之远; 第二句既写织女,也写银河的清亮。接下来两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织女的姿态美和勤劳 形象,五六句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明写织女,却暗连牛郎,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 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后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前面的“迢迢”相照应,有力地强调了织 女离愁别绪的哀怨。最后两句中“盈盈” “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 5 绵情意。这首诗一韵

19、到底,十句诗中有六句用了叠字: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 脉” ,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古诗。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 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 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寒食描绘了古代人们过寒食节的情景, 迢迢牵牛星借七夕节牛 郎织女的传说,想象了织女与牛郎分离后的离愁别绪,抒发了分离的悲苦。 十五夜望月通过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望月所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说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 7

2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 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 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 “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古诗中的节

21、日记忆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疏通字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 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 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寒食 1.简介作者韩翃和寒食节。 2.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3.结合课文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诗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得是否准确。 4.教师逐句翻译诗句,讲解诗歌大意。 大意: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晚皇宫传 赐蜡烛,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5.引导学习第一、 二句。 从 “无处不飞

22、花” 中感受春天京城里花开烂漫的生机勃勃景象。 “飞” 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6.学习第三、四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 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7.讲解诗歌中蕴含的讽刺情感。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可是权贵豪门 却能够破例点蜡烛,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委婉的讽刺。 8.归纳主旨:寒食 前两句运用高度凝练而华美的语言, 描绘了春意浓郁、 笼罩全城的画面, 后两句借古讽今,委婉表达了对权臣乱象的不满和讽刺。 (四)学习迢迢牵牛星 1.简介古诗十九

23、首 。 2.齐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先理解诗句大意。 3.教师逐句翻译诗句,讲解诗歌大意。 4.让学生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一说诗歌表达的情感。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来? 5.学习诗歌的前四句。诗的前两句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 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后两句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 6 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6.读“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想一想,为什么织女会“泣涕零如雨”呢? 7.引导感悟诗中表现出分离的悲苦。结尾的“脉脉不得语” ,将这种悲苦表现得更浓郁更真切 动人。 8.归纳主旨:这首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主

24、要写织女,通过织女织布的“不成章” ,到“零 如雨” ,再到“不得语” ,描写细腻,充分表现出分离的悲苦。结尾的“脉脉不得语” ,将这种悲苦 表现得更浓郁更真切动人 (五)学习十五夜望月 1.简介作者王建。 2.教师讲解诗句大意。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 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提示: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 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 怡人的情景。 ) 4.诗的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你还知

25、道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一下。 提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结合所学寒食 ,说一说这两首诗蕴含了哪些传统习俗,查找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歌 写到了传统习俗。 6.归纳主旨:诗人运用形象凝练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时清寂月明的氛围,结尾运用疑问“不 知秋思落谁家?” ,将思亲之情表现得委婉动人,也给全诗留下了思深情长的意境和结尾。 【说板书设计】 在一堂课中,板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设计优美、形象生动的板书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本次板书紧扣教学内容,抓住古诗主线,表现古诗内容,概括诗人情感,简单明了,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 寒食 春城飞花 斜柳 不满、讽刺

26、寒食权臣 烛火 迢迢牵牛星 织女 形状皎皎动作擢素手 弄机杼 苦闷思念 结果终日不成章 原因泣涕零如雨 分离的悲苦 慨叹 脉脉相望 不得语 景 地白 树栖鸦 清寂明亮 十五夜望月 冷露 湿桂花 无声轻盈 思深情长 情 人尽望月 思亲之情 委婉动人 秋思谁家? 委婉发问 4 4 藏戏藏戏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藏戏 。 本单元是以感 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藏戏一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 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全文,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 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

27、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 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说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7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教 学的重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质疑问难、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

28、交互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 表现自己。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穿针引 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藏戏的图片及介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性提问: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圈画语句,建立整体感知。 (三)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第 5-7 自然段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 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

29、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 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 座铁索桥。唐东杰布和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 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 58 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 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八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 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四)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第 1-3 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 世界上这样的剧

30、种很少, 而藏戏是其中之一;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 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 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第 8-18 自然段,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4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 面具演出的特点; 1516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7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 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 (2)自由读 814 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

31、)自由读 15 和 16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体会藏戏以广阔 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 你想看藏戏吗, 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 古朴、 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 结合看戏人, 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第 8-14 自然段。 (2)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第 15 和 16 自然段。 (3)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第 17 自然段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

32、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 8 剧种, 到几百年后的今天, 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描绘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反映了传统戏 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呈现藏戏的形成及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形成: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藏戏 特点 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其他特色:舞台、剧情、程式 唱腔、动作、演出时间 5 5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鲁

33、滨逊漂流记 。 本单元 是外国名著单元,引导学生读外国名著,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 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历险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课文首先为我们呈现了这 篇小说的梗概,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内容。随后课文摘录了小说中鲁滨逊流落荒岛生活的部分,塑 造了一位不畏艰险、乐观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直面困境、分析困 境的态度,对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说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等词语。 2.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3.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34、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 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感知课文,认识梗概,了解其特点及作用,片段阅 读时,补充相关资料进行活动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 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从而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受到启 发,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如果一个人流落到了荒岛上,没有电,没有食物,生活资料极度匮乏, 他将怎样在荒岛

35、上生活下去呢?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及书写。 3.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笛福。 (2)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 组成) (3)了解什么是梗概。 (大略的情节。节选是小说中节选的部分,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 法,而梗概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写) (4)读了梗概,谁能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个岛上,生活了二十 八年) (5)梗概中介绍了他遇险后,在岛上都做了些什么?(简略地说,两三个字:动词名词: 搬物品、搭帐篷、打猎、捕鱼、养

36、山羊、种麦子、救野人、救船长、回英国) (6)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会是什么?(写他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他怎样 9 想方设法克服的) (三)阅读梗概,了解内容 1.默读梗概。思考,鲁滨逊面对着哪些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指名学生回答。 (先说困 难,再说方法) 2.想一想,除了面临物质生活上的苦难,他还面对着什么困难?(孤独 ) 3.面对困难,鲁滨逊是怎样做的?读梗概第 4-7 自然段。 4.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提示: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养羊种麦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四)浏览节选部分,体会精彩之处 1.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

37、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 一下文章的节选部分。先请大家快速浏览,看看这个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两个内容:一 是在岛上的生活情况: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把船上的东西搬岛上,没有工具用很吃力,每 天到处寻找食物。二是对自己生活的思考:罗列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 ) 2.哪一内容最精彩,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鼓励学生回答) 3.分小组读好处和坏处表,思考,从这个表格里,鲁滨逊对自己的遭遇有了什么看法?用文 中的一词来概括。 (焉知非福) 5.理解焉知非福的意思。 (尽管自己流落到荒岛很不幸,但是通过比较下来鲁滨逊觉得自己 还是比较幸运的。这反映了鲁滨逊心态的变化,由

38、沮丧到乐观) 6.从第 9-10 自然段中,我们看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板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读句子“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 的东西。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 在困境中, 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 小结:正是因为他的乐观向上,他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才不再去抱怨老天的不公,才能一心 一意地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才让他的日子越过越好。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 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

39、信心。 (五)深入探究,感受人物 1.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 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2.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逊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板书坚韧不拔的意志) 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 己种的粮食;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3.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逊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板书 丰富的知识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 (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 篷。那

40、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强、有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不怕困难,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毅力, 在岛上盖木屋,用记日记的方式排遣、给自己加油打气等生活情节,表达了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 【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编排特点及故事的发展提炼内容, 概括板书, 最后总结中心, 突出鲁滨逊的精神。 层次清晰地帮学生串起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 鲁滨逊漂流记 自立自强 物质:计算时间 收罗工具 搭建住所 聪明能干 解决困难 心理:写日记,罗列好处与坏处焉知非

41、福 积极乐观 10 6 6 骑鹅旅行记 (节选)说课稿骑鹅旅行记 (节选)说课稿 【说教材】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了小男孩尼尔斯变得很小很小后,遭到了 鹅、鸡、猫咪、牛的报复,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试图阻止大雄鹅飞走却被带上了高 空的故事片段。想象奇特有趣,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事物。 【说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2.能概括尼尔斯骑鹅旅行的原因,对尼尔斯的性格进行评价。 3.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童话,乐于读童话。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是教学的重点,能概括尼尔斯骑 鹅旅行的原因,对尼尔斯

42、的性格进行评价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角色朗读入 景体验法,同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 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动画片骑鹅旅行记片段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解决生字词, 读通课文。 我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文注音的字和词语, 指导学生认读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启发思考: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3、。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 1-3 自然段,小男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是什么? 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小男孩发现自己变成小人,决定去找小狐仙讲和。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找小狐仙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2.读第 4-9 自然段。从家禽们的对话中,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调皮捣蛋) 3.分角色朗读家禽们的对话,感受童话语言的趣味性。 4.分角色读第 10-21 自然段猫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课文描写猫发怒的场面。概括段意:这 一部分写男孩被猫给打败了。 5.读第 22-30 自然段,这三头牛为什么这么讨厌小男孩?(因为小男孩曾经恶作剧捉弄过它 们)

44、 6.“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 就再也不捣蛋了” 。这句话反映出了什么?(小男孩本性善良,只是有些淘气,现在他认识到了自 己的错误) 7.读第 31 自然段, 这里的描写写出了男孩怎样的心理? (这里细致描写了男孩环顾自己的家, 房屋、耕地、牛棚的景象,表现出男孩对家的留念,写出了男孩失落和伤心的心理。 ) 8.“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这句话属于什么 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里属于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 用优美欢快的环境与男孩的沮丧难过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表现了男孩内心的难过和失落。 9.读

45、第 37 自然段, 引导学生注意老母鹅说的话。 老母鹅的话为后文男孩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0.读第 44-45 自然段,探究尼尔斯骑鹅飞行的原因。因为尼尔斯急切地想要阻止雄鹅飞走, 所以他忘记了自己弱小无力。他想到了父母亲发现雄鹅飞走了后会很伤心,他不想他们伤心。 11.概括第 31-48 自然段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写男孩与雄鹅一起飞向北方) 11 12.深入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在课文中尼尔斯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转换? 提示:课文开始时的尼尔斯是凶狠、喜欢恶作剧、非常调皮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安静忧 郁的孩子,再后来变成了一个能为父

46、母着想的勇敢的孩子。他变小之后在鸡的嘲笑下变得礼貌, 在与猫争斗后感到羞愧,又在牛的数落下认识到自己从前的错。 (四)课文小结 本文节选了小男孩尼尔斯变得很小很小后,遭到了鹅、鸡、猫咪、牛的报复,对自己以前的 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试图阻止大雄鹅飞走却被带上了高空的故事片段。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事 物。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 发展,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现尼尔斯的心情变化,展现童话想象的趣味。 变成小人 (1-3) 无奈 受到家禽的驱赶(4-9) 气愤 骑鹅旅行记(节选) 被猫打败(1021) 羞愧 被牛数落的过错(22

47、30) 沮丧 和雄鹅一起飞行(3148) 着急 7 7 汤姆索亚历险记 (节选)说课稿汤姆索亚历险记 (节选)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名著单元,汤 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本课选取的是“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 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 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 以及汤姆、 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 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 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

48、洞中。 故事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 引孩子的地方。 【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 点的能力。 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 理解课文。所以我

49、在这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导”的作用,扶与放相结合。有张有弛,既体现老 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主要的是由点及面,由节选,再到整本书,再到其 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学习的名著作品,简介马克吐温及汤姆索亚历险记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人。 3.思考本文的场面描写有哪些特点。 12 (三)学习课文内容 1.默读第 1-3 自然段,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人们找到孩子们时的激动的? 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声音, 镇上传来发疯、 人们疯狂地大嚷大叫、 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 人们的欢呼等;另一个方面是动作,街上挤满了人、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