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5211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1 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 (联 )某经济政策: “ 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 该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故 A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

2、,故 B 项错误;从该政策实施的结果来看, C 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D 项错误。 答案: A 2下表为 1913 1928 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 年份 (年 ) 1913 1922 1928 谷物播种面积 (百万公顷 ) 102 72 101 谷物收获量 86 56 73 马 (百万头 ) 36 24 34 牛 (百万头 ) 61 46 66 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1928 年谷物收获量低于 1913 年收获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 土地的需求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解析: A 项是

3、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故 A 项错误;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 B 项错误; 1921年 1928 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 C 项正确;苏联全盘推行集体农庄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与图表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列宁说: “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 强攻 办法即用最简单、 迅速、【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

4、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 强攻 转为 围攻 。 ” 这里的 “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 重点是指 (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解析:依据材料 “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 ” 信息可知,苏俄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列宁认为: “ 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

5、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 退却 ” 是指 ( )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俄共 (布 )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解析:列宁曾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该政策严重损 害农民的利益。 1921 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切,故 D 项正确; A、 B、 C 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答案: D 5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

6、负的国家义务 ?” 该材料所描述苏 (俄 )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 A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义务交售制 解析: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 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与 “ 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 ” 不符,故 A 项错误;农民在交纳固定的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符合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 ? 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 ?

7、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的国家义务 ” ,故 B 项正确;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与材料不符,故 C 项 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上半期开始实行的苏联农产品收购的主要形式,斯大林曾公开称之为农业“ 贡税 ”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6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 (俄 )历史时,把 20 世纪 20 30 年代苏联 (俄 )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 “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

8、和回归理想的实验 ”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解析:题干中的 “ 理想 ” 是指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现实 ” 是指苏联 (俄 )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 “ 追随理想的实验 ” ;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 “ 面对现实的实验 ” ;斯大林执政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 “ 回归理想的实验 ” ,故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7 1927 年苏联粮食获得丰

9、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 1.28 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 1.53 亿普特骤降到 0.27 亿普特,这对依靠粮食出口获得外 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为此苏联推行 ( ) A农业集体化 B余粮征集制 C固定粮食税 D重工业优先 解析:根据 “1927 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 1.28 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 1.53 亿普特骤降到 0.27 亿普特 ” 可知苏联在粮食获得丰产的前提下国家的收购却大大减少,出口量也大大减少,出现了粮食危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1927 年, 12 月 2 日召开的联共 (布 )第十五

10、次代表大会,做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故 A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 1921 年就被粮食税取代了,故 B项错误; 1921 年苏联就开始推行固定的粮食税,不是在 1927 年之后,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中粮食问题,推行的措施是关于农业方面的,不是工业,故 D项错误。 答案: A 8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 “ 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 ,表示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对社会主义的怀疑; 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 “ 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 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11、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西方经 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D斯大林体制建立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 1921 年停止实施,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于1924 年被废除,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结合材料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分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 1934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呈现出一片萧条,与之相对比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 C 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建立的时间是 1936 年,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

12、有居民 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解析:限制农民自由流动属于经济手段,不是材料中反映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中 “ 农民没有居民证 ? 不能异地流动 ” 说明苏联希望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以支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故 B 项正确;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化主要目的,故 C 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是限制农民的主要目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0 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

13、道: “ 在 1945 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另一端是由美国代表的 ? 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 ” 为了克服 “ 体制的缺陷 ”( ) A斯大林积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致力于集体农庄建设 B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勃列日涅夫变革企业所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D戈尔巴乔夫用经 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 “ 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 ” 可知该体制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14、 】 大林模式。 A 项中的集体农庄建设开始于 1928 年,与 “1945 年后 ” 相矛盾, B 项中的赫鲁晓夫和 C 项中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排除 A、 B、 C三项;戈尔巴乔夫主张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来克服旧体制的弊端,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1 1987 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 “ 加速战略 ” ,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 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 “ 改造 ” 的措施是 ( )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解析: A 项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