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二单元寓言文体单元解读与教学思路小学教材的寓言:三上的文体单元是童话,三下是第二个文体单元是寓言。教材结构,第一条语文要素是单元大概念,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这要得到一个证明,交流平台是不是这样。第一条是故事。第二条是道理。第三条故事可能荒诞,但道理在生活中存在。但有时候会误读道理。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做两件事:一讲了什么故事;二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最多可以做第三件事(非常重要的审辨思维):你是否赞同作者这个道理,为什么?守株待兔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抱侥幸心理,这是错的。正确道理是什么,人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政策,而不要抱着过去的陈法,一成不变,如
2、王安石变法,这是变革主义者。这样变成一个伟大的政治观点,是政治学。这个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好多寓言,其他单元学的大概念不是这个。大概念不再是如何从故事中获取寓意。只要是寓言逃不过这个结构。这个是寓言单元,就把寓言当做大概念。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只是话题,并不成为真正的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大概念本身。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每一册的第二单元要么是文体单元,要么是策略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是高度一体。第二语文要素是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策略单元是现在教材才有,以前都是以文体编教材,是带着旧知识中心的痕迹。知识中心就是相信语文学科包含客观知识,比如说小说,小说的相关知识,戏剧相关知识,散文相关知识。
3、寓言是一种文体,是有独到的结构。我们相信客观文体,带有客观知识。这就叫做文体。以前都是以文体来编单元。文体中心焦点在文章上。策略中心重心在学生的行为,学生应该怎样打开一本书,学生应该怎样提问?始终把学生当做学习主体。现在语文教材既有文体单元也有策略单元,试图谋求东西方合璧。什么是大概念?我们依然理解为客观的知识,但这是错的。大概念它不止是文体一样的知识,以这种文体特有的方式理解这种文体,以这种方式表述才是大概念。策略作为学习主体,应该怎么学习?文体、策略也可以改写为大概念,两者一个主体,一个客体,理解行为是不变的。所谓大概念就是理解的主要途径,主要方法。专家策略就是大概念。从理解的角度看课文。
4、从大概念的角度看课文。从主体角度,对于道理,明白不一定要认同,可以反对他,可以与他对话。这个单元两大重点,一故事,讲了什么故事,在讲故事之中,你懂不懂这个道理,你讲述你为了道理而讲故事,你要是读懂了故事就不会讲错。不懂故事就会讲错。所以故事与道理是高度一体,道理懂了是一回事,还要用孩子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道理讲明白。故事与寓意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那个道理,抓住这个主题,任务群中这些是核心任务,其他任务为它服务。核心任务、相关、无关的任务构成,这个单元的任务群。所以什么是寓言,道理寓于故事。生活中大多是浅理解,学习就是从浅理解达到深理解。深理解就是大概念学习,用专家视野方式去理解
5、事物。大概念是灵活工具、脚手架、武器。大概念相当于是精确中的精确。本身也是一个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一拿到一个故事,用原本的方式理解这是浪漫,当我告诉你是道理在前,故事在后,这就是精确过程。最后能够理解作者在怎样目的下创造寓言,有了这样的经验,这就是综合。比如说朱自清背影亲子关系核心要点揭示出来,不能用冷冰冰语文要素去概括,所以是经典。经典不是为大概念服务,是超越大概念,经典超越一切工具。经典可能与大概念有关,也可能与大概念无关。守株待兔当做寓言典型来教,但不能停留事件、道理,而要结合文化去理解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这叫做经典。最后设置一个表现性任务,能够把一个寓言故事讲明白,并说出道理。孩子
6、能依据道理讲故事,并说出道理,他做到就是完成表现性任务,这就构成单元主体,一个单元就是构成了一个闭环。理解是一切事物的核心,大概念是理解的”把手“。这个交流平台讲到了故事、道理,故事与道理的迁移。这是教材一出小的遗憾,作为寓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不应该选择文言文。文言寓言放在单元的阅读链接,既然已经放了,怎么办?看下课后练习设计。所以文言文就成了大概念前的第一步:把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寓言这个文体大概念的学习。学生的主体不要那么强调。我们要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当然可以预习,焦点不应该在文言文学习,课后习题中间没有清晰讲寓言文体特征,直接涉及到了大概念的迁移,前
7、面三题没有提出寓言大概念,这样设计不合理。干老师上课:什么叫寓言?寓是脸谱,偶像。上课之前先把寓言讲明白,这个大概念不可能通过几句话讲明白,不断重复不断变形,栩栩如生。株这就是字源识字法。这个故事不是谁讲得生动,是谁用故事把道理讲明白。两个故事有什么相同部分?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篇课文也可以先教白话,再教文言文。走上面是个“夭”字,表示手在摆动。下面表示脚,奔跑是只有一只脚着地,两只脚着地是步行。把概括寓意当作核心再来练一练。考试也是“守株待兔”。从文言文引入到这里都是典型教法。作为中国寓言教需要有另外的东西。那就把寓言放到原文中去。前面的故事是依据原文而来。寓言不是摆事实,是归谬法讲
8、道。原文语境中,寓言结构先有意思再倡导事实。这中国寓言特点要讲清楚。重要的是孩子用自己的话努力概括这个故事,结合生活来说一说,这样一来大概念比较清晰。后面就可以教学“南辕北辙”。重点不是讲故事,而是看故事的坐车人错在哪里?陶罐和铁罐是大概念变形。三年级的课堂,这是前提要点把故事展开,分角色把故事讲一讲。而守株待兔却没有提出寓言文体的特征。寓言是先有语言场景,再创造一个故事。为了讲明白一个道理,再创造一个故事。有意识去区分这些文体,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它们中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伊索寓言说理性少一些,但教育性强一些。第一重点是讲故事,第二重点故事讲了什么道理。第三重点这个道理是似是而非,可以
9、对话。比如这个故事,联想到孔雀的翅膀与尾巴。鹿角与孔雀尾巴曾为生命进化的奇葩现象。教材第三题带来了审辨思维。作者想说的是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重要。根据学生水平,水平差那么重点放在故事。水平高则第三步很重要。先是故事,再是寓意,再是思辨这是理解的过程。但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落实每个环节时间。当代背景下的新理解。这样的话就会把寓言当作审辨思维最好的素材。寓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这里涉及两种人生,一种是安全人生,一种是自由的人生。郭初阳上珍珠鸟,认为人不应该在鸟笼里生活。只有足够安全的人才会勇敢。你喜欢做池子还是河流?不要批评孩子的想法。不能规定哪一种生命是对的。每一种生命绽放都是有环境的。一次
10、是结合说话做故事新编。假如故事中兔子中途不睡觉这是干老师课例。每一个都是中国寓言故事。单元开始上这一课,谁知道这里的故事,还知道哪些故事?也可以变成一堂口语训练。只有在这个单元是故事、寓意、审辨。其他单元不一定按照寓言这个大概念来教。重点要根据课堂大概念来教。这些都是文体单元。有些大概念文体特征比较明显,有些大概念是人的学习行为比较明显,更多的大概念是人的理解过程、解释过程。这个单元我们要抓住,在教学过程中三个要点:一低年级孩子故事一定要讲清楚,紧扣道理把故事讲清楚;二努力把道理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三我们对道理进行审辨。围绕这个中心默读、朗读、表演读,生字这些相关无关边缘任务完成,这样构成任务群。核心任务是讲故事、说道理、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