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思路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32652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思路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思路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思路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思路与练习题汇编题型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反问、互文、用典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表现手法 (1)借事抒情(即事感怀)(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借典故抒情,咏史(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5)借细节抒情(6)借咏史抒情(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3、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4、写作技巧:联想、想象、衬托、白描、比兴、烘托渲染、对比映衬、抑扬、象征、叙议结合、触景生情、远近高低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化虚为实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风格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4、常用知识:(1)诗

3、歌语言风格(特色)的类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平淡、质朴、工丽、典雅、直率、委婉、自然、清新、雄奇、豪放、悲慨、冼炼、沉郁、通俗(口语化)、隽永、绚丽、明快、简洁等。(2)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其总的特征是“诗庄”、“词媚”、“曲俗”。(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如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4)不同的诗人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刘禹锡、李煜的隽永,谢眺、谢灵运的自然,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安石的雄健高峻,

4、陶渊明的清新自然,曹操的豪放磅礴,王昌龄的雄壮豪放,李贺的雄浑奇特,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5、【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1)清幽、清新。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平淡。代表诗人:陶渊明。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3)绚丽、工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

5、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4)直率、明白晓畅。代表诗人:白居易。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5)含蓄(委婉)。代表诗人:李商隐。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简洁洗练。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7)沉郁。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

6、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代表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10)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

7、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11)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也表现除了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6、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炼字、炼句、诗眼型(一)炼字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

8、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1)释字义(2)放入原句,描绘画面 (3)分析手法+艺术效果。(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炼字的效果1、动词:一般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化美为媚,形象生动,使诗词具有动态之美。词性改变的活用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2、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富于趣味。4、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5、拟声词:使

9、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6、表颜色的词: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二)诗眼答题步骤:1、点出诗眼,解释含义2、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此处一定要分点作答,一联一联分析)3、分析诗眼对主旨表达及结构的作用(三)炼句(一)提问方式:1、诗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2、请对颔联进行赏析。3、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4、分析尾联的作用。 5、“”一句妙在何处?(二)炼句答题步骤:1、解释该句的意思。2、揭示表现手法(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炼字等切入)3、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三)诗句的作

10、用首句的结构作用:1、交待人、时、地、事、环境;2、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3、开篇点题,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4、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5、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2、为下文铺垫和蓄势。3、转换话题,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尾句的结构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第四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

11、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五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请注意:务必先把情感答出,再做分析,分析可简要概括。)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六种模式 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

12、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七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

13、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第八种模式 分析形象题型第一类:人物形象的鉴赏1、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2、人物形象类型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7.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 8.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9.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14、10.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形象。3、人物形象塑造方法1、事件来表现。如木兰从军。2、环境烘托。3、直接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4、间接描写、侧面描写5、各种修辞6、直抒胸臆4、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步骤1、明手法 2、阐运用 3、析效果5、人物形象答题思路:(1)总:特点+身份。如思念家乡的词人形象、纵情山水的隐士形象(2)分:形象特点+诗中依据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分析论证,融入表达技巧。(3)总:形象的社会意义或作者情感,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第二类:事物形象鉴赏诗人写物,绝不会为写物而写物,通常是借物喻人(或自喻),托物寓意,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理想情趣,志向追求或对生活的某种感

15、悟认识。因此,对物的形象的鉴赏,除了理解其形象特征之外,重点应落到寓意的把握上。诗中的 诗中描绘的 诗人笔下的 +物+物的特征 诗人托物象征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借物喻人 诗人托物寓意 象征了人物或精神表明了生活哲理 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 +寓意 1、答题思路: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托物言志,表达作者感情(品性、情操)2、事物形象刻画技巧主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局部: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环境烘托第三类:景物形象鉴赏(分析意境题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

16、赏析。诗中某几句写了哪几个事物,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3、有关“意境”的表述词:宏阔:雄浑 辽阔 壮阔 苍莽 苍凉 高远 深远细腻:凄迷 幽静 幽美 宁谧 婉转 缠绵 朦胧繁复:明净 绚丽 热烈 繁华 淳朴 喧闹 活泼清冷:暗淡 渺茫 荒凉 萧条 寥落 孤寂 低沉4、答题步骤: 总体概括画面:全诗描绘了一幅 图,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营造了 的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17、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表达了 的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5、景物描写技巧结合:动静、虚实、远近、高低、上下、点面、视听、声色、各种感官相结合、正侧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白描、各种修辞手法6、把握景物特征和情与景的关系。欣悦欢畅(正衬)明、暖、动凄凉悲苦(反衬)景物特征凄凉悲苦(正衬)暗、冷、静欣悦欢畅(反衬)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欹(q),倾斜、歪向一边。1下列对这首宋

19、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小憩,时间不长,于梦中却似已历百年,“去悠悠”三字,寓无限惋惜。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C颈联“朱户”“画楼”代指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D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2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答案】1C2擅说理:颔联花开花落、鸣鸠相乳相酬,(或颈联旧路掩盖又另辟新径,朱门坍塌、画楼崛起),揭示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富贵荣

20、利不足慕的道理。或答:诗的开头“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新法推行又被革除宛如一场春梦的感慨。善用典:首联用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典,写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借梦境以抒发人生百年犹如春梦般短暂的感慨。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理解错误,“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擅说理”:首联意思是,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

21、境之中。“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春梦短暂,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诗人由此而引起哲理的思考。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诗人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由自然界转到人类社会。“旧蹊埋没开新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分析“善用典”:首联由注释可知,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这里运用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的典故,表

22、达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的感慨。用典入诗,贴切自然,增加了诗歌含蓄的意蕴。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人送朱樱杜 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注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

23、,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 第四联“今日”。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答案】1B2“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预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对皇朝的忠心。“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B. “

24、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错误,此处表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故选B。2本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金盘玉箸无消息”是运用借代的手法,承接上文“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联想到皇帝赐给樱桃的情景,此处借用“金盘玉箸”指朝廷,期盼着朝廷能有消息到来,表现了对朝廷任用自己的期盼和对朝廷的忠心。“尝新”指“野人相赠满筠笼”,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诗人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尝新”勾起了回忆,“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 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

25、景。“次日”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转蓬”是诗人以蓬草自比,辗转漂泊如蓬草般居无定所,“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路六侍御入朝杜 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赠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念”。生憎:犹言偏憎、最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

26、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C“忽漫相逢是别筮”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钓,直透纸背。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钱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

27、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结合来理解。本题中,B项,“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理解错误。分析原文“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大意是,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

28、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理解过来,是分析颈联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分析可知,“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大意是,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作者笔下的春景美好明媚又生机勃勃,但作者却心生嫌恶,表面上不合情

29、理,但实际上是因为作者不得不和友人分离,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所致。作者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别愁的深重。【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婆罗门引重阳与元帅窦子温暨众友东城赏菊

30、即席赋李俊民浮空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相逢共绕东篱。点检樽前见在,人似晓星稀。对满山红树,叶叶堪题。大家露顶,任短发、被风吹。只恐黄花人貌,不似年时。杯添野水,更何用、频频望白衣。沉醉后,携手方归。(注)李俊民:金朝词人,本词是他晚年作品。当时金被元灭,整个中原一场大劫难刚刚结束,时值重阳,他与幸存的至交故旧赏菊饮酒,写下此作。白衣:世说新语载:“陶元亮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江州刺史)送酒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天晴,江面开阔,大雁南飞,视角俯仰有变,画面虚实兼有,极富层次。B“相逢共绕东篱”一句既照应标题,又引出

31、“黄花人貌,不似年时”的感慨。C诗人用比喻修辞手法写饱经战乱、亲人故交零落的人间悲剧,感伤时世动乱。D这首词由故人乱后相聚的喜悦,到黄花枯朽人亦老去的凄凉,颇多幽愤之音。2赏析词中“任短发、被风吹”“更何用、频频望白衣”两句。【答案】1A2第一处,诗人与友人故意脱帽露顶,任凭风吹短发,一个“任”字表现了众人的率性豁达。第二处,化用江州刺史王弘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但反用其意,何必频望白衣,一杯野水薄酒即可,表达不攀附权贵、淡泊名利的心态。【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是个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虚实兼有”错,开头两句“浮空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没有虚写,应是“动静兼有”。故选A。2本题考查学

32、生赏析诗歌重点语句的能力。从内容、结构、语言或修辞效果、情感等方面加以赏析。“任短发、被风吹”意思是说在美好宜人的秋景中大家(诗人和朋友们)尽兴玩乐,任凭短发在风中被拂乱,优游自在的样子,其中“任”字,动词,任凭、听凭的意思,极富表现力,洋溢着诗友间恣意洒脱豪放恣意的情感态度。句式整齐对衬托,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更何用、频频望白衣”,结合注释可知使用白衣送酒的典故,意思是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

33、醉而后归。”但这里与典故相反,更是言简义丰别有一番深意和滋味,结合上句“杯添野水”分析,词人说何必期待白衣刺史来送酒呢,只要有山间泉水即可尽兴,与志同道合的挚友一醉方休,表达坚守高洁和操守,誓不结交、依附权要,淳朴安宁、恬然自得的心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一剪梅宋刘克庄小序: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元:通“原”。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缊”指

34、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C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A2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3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紧扣小序中饯字”错误。应是紧扣小序中的“夜”字。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天寒路滑”分析“心生愁苦”,结合“送刘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结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分析“睥睨世俗、纵情任性”的情感。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上片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宵行”已露旅途之苦,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天寒路滑马蹄僵”中“寒”“滑”“僵”三字极言自然条件的恶劣、旅途之艰苦。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元是王郎,来送刘郎”写友人相送之谊。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词人深感欣喜。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思路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