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绚烂帝国与隋唐宋元变革第五单元:绚烂帝国与隋唐宋元变革一、隋唐宋元演变一、隋唐宋元演变1 1、隋:重建大一统(、隋:重建大一统(581-618581-618)581581年统一北方,年统一北方,589589年统一全国年统一全国2 2、唐:大一统及分裂割据(、唐:大一统及分裂割据(618-907618-907)(1 1)唐朝前期疆域(安史之乱前:)唐朝前期疆域(安史之乱前:755755年前)年前)(2 2)唐安史之乱:)唐安史之乱:(3 3)唐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唐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3 3、五代十国:纷乱(、五代十国:纷乱(907-960907-960)西江月 杨慎
2、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富贵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4 4、北宋:小一统(、北宋:小一统(960-1127960-1127)5 5、南宋:偏居南方(、南宋:偏居南方(1127-12791127-1279)6 6、元朝:大一统(、元朝:大一统(1271-13681271-1368)二、隋唐宋元政治制度成熟二、隋唐宋元政治制度成熟(一)(一)隋唐宋元隋唐宋元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成熟成熟(中央)(中央)1 1、隋唐中央官职完善:、隋唐中央官职完善:三省六部和御史台三省六部和御史台(1)时间: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时间: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
3、朝(2)结构:)结构:中书省中书省(起草诏令起草诏令)门下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封驳审议)尚书省尚书省(负责执行负责执行)皇帝皇帝(权力中心)(权力中心)吏部吏部户部户部兵部兵部工部工部礼部礼部 刑部刑部 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积极:积极:问题:问题:解决:解决:御史台御史台(监察监察)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权;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权;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工明确,提高效率;群臣议政,减少失误群臣议政,减少失误三省相互牵制,效率降低;三省相互牵制,效率降低;设置政事堂设置政事堂一一宋初的政治改革宋初的政治改革-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一)加强皇权:(一)加强皇权:二府
4、三司和禁军制二府三司和禁军制三司(计相)三司(计相)(负责财政负责财政)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政事堂)(政事堂)枢密院枢密院(调兵权)(调兵权)皇帝皇帝(权力中心)(权力中心)盐盐铁铁户户部部度度支支二府二府参知政事参知政事(行政权行政权)禁军制禁军制三衙三衙(统兵权)(统兵权)积极:积极:将兵分离将兵分离问题:问题:分割丞相军权、民权、财权,加强君权;分割丞相军权、民权、财权,加强君权;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独立,加强君权;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独立,加强君权;机构重叠,造成冗官和办事效率低下机构重叠,造成冗官和办事效率低下将兵分离,降低军队战斗力将兵分离,降低军队战斗力三冗两积三冗两积(积贫积弱积
5、贫积弱)中书主民,中书主民,枢密主兵,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三司主财,互不统领。互不统领。官名:同中书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平章事在二府制下,事权分立并以事任为中在二府制下,事权分立并以事任为中心依事系任,不同于唐代前期三省六部制心依事系任,不同于唐代前期三省六部制下以程序分工为主的运作方式,是宋代中下以程序分工为主的运作方式,是宋代中书机构的重要特点。书机构的重要特点。邓小南祖宗之法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政治述略官职差遣体制官职差遣体制北宋时为了集行政权力于中央,在任官制度上采用官、职、差北宋时为了集行政权力于中央,在任官制度上采用官、职、差遣。官是一种虚衔,用以表示官位和
6、俸禄的高低遣。官是一种虚衔,用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又称贴职,职又称贴职,是文官的荣誉头衔。差遣,是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如官衔是是文官的荣誉头衔。差遣,是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如官衔是尚书,被差遣去担任知州,知州才是实职。无论中央或地方官尚书,被差遣去担任知州,知州才是实职。无论中央或地方官员,均由皇帝差遣担任。这种官、职、差遣分离制度造成北宋员,均由皇帝差遣担任。这种官、职、差遣分离制度造成北宋官机构重复设置,出现官机构重复设置,出现“冗官冗官”现象。现象。分化事权,加强皇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二府三司和禁军制二府三司和禁军制官职差遣体制官职差遣体制发展演变:发展演变:官,源于唐三省六部
7、制的职事官系统。官,源于唐三省六部制的职事官系统。至宋,官称与实际职务至宋,官称与实际职务渐脱离。官名用于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故又称寄禄官。渐脱离。官名用于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故又称寄禄官。使职差遣,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至宋,使使职差遣,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即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简称职。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即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简称职。元丰改制后,原寄禄官恢复职事,使名实相符,差遣取消。元丰改制后,原寄禄官恢复职事,使名实相符,差遣取消。评价:评价:总的来讲,官是虚衔,职决定俸禄收入的多少,差遣一般是总的来讲,官是虚衔,职决定
8、俸禄收入的多少,差遣一般是临时性的,是拥有的实权。临时性的,是拥有的实权。影响:影响:这种官、职、差遣分离制度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重复设置,这种官、职、差遣分离制度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北宋造成了北宋“冗官冗官”局面的产生。局面的产生。3 3、元朝中央官职反弹:、元朝中央官职反弹:一省一台二院一省一台二院中书省中书省(行政权行政权)枢密院枢密院(军事权军事权)宣政院宣政院(民族、宗教民族、宗教)皇帝皇帝(权力中心)(权力中心)御史台御史台(监察监察)六部六部西藏西藏影响:影响:一省制代替三省制,相权一省制代替三省制,相权反弹,容易威胁皇权;反弹,容易威胁皇权;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
9、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考点:隋唐宋元君主专制考点:隋唐宋元君主专制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贞观年间
10、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唐朝()。)。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A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
11、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A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
12、所议诏令内容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这种“宰相宰相一致原则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D元初,中书省元初,中书省“省规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
13、军国急事而设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B北宋中期出现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宰枢互兼”和和“宰枢同议宰枢同议”,即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这种变化有助于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分
14、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A(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7P17)知识点四,)知识点四,P18P18名师助学名师助学(二二)中央集权强化中央集权强化(地方地方)1 1、隋唐地方官职完善:、隋唐地方官职完善:道与藩镇道与藩镇(1)隋和唐初:)隋和唐初:(2)唐太宗:)唐太宗:(3)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后:(4)唐后期:)唐后期:割据表现:割据表现:弄巧成拙弄巧成拙取消郡,地方形成取消郡,地方形成州州县两级县两级设十道监察地方(监察权)设十道监察地方(监察权)道统领州县,掌握行政权;道统领州县,掌握行政权;形成形成道道州州县三级县三级;设置节度使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割据地方,节度使割据地方,形成藩镇(方镇)
15、形成藩镇(方镇)A、节度使自行委派官吏、节度使自行委派官吏 B、不向中央交税、不向中央交税 C、军队不听中央调动、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D、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二二)中央集权强化中央集权强化(地方地方):):文官制度与强干弱枝文官制度与强干弱枝(1)背景:)背景:(2)措施:)措施:军事:军事:行政:行政:财政:财政:监察:监察:(3)评价:)评价: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内外相制: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带来武将专权影响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带来武将专权影响兵权收归中央;兵权收归中央;
16、实行更戍法,将兵分离;强干弱枝的原则部署兵力实行更戍法,将兵分离;强干弱枝的原则部署兵力文官文官主政,通判监督(削实权)主政,通判监督(削实权)设设转运使转运使,转运大多数财富回中央,转运大多数财富回中央设置设置路路,地方形成,地方形成路路州州县三级县三级利于控制;但军队力量削弱利于控制;但军队力量削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机构重叠,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但机构重叠,造成冗官、冗兵、冗费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积贫;财政困难,积贫;兵权分散,军队战斗力低下,积弱。兵权分散,军队战斗力低下,积弱。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屡战屡败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
17、屡战屡败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v危机: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 边疆危机:边防空虚,屡战屡败 政治危机:农民起义不断变法措施:富国之法:开源节流 1开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2节流:农田水利法(募饥民以修水利)、均输法 (政府采购要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选才之法:改革科举、改革学校3 3、元代地方官职强化:、元代地方官职强化:行省制行省制(1)背景(目的):)背景(目的):宣慰司宣慰司(2)结构:)结构:中书省中书省腹里腹里行省行省路路府、州府、州县县宣慰司宣慰司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行省拥有行政、财政、行省拥有行政、财政、军事大权,来自中
18、央,军事大权,来自中央,受制于中央受制于中央为了管理广大疆土、众多民族为了管理广大疆土、众多民族(3)区划原则:)区划原则: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犬牙交错,以北制南(4)意义:)意义:(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6P16知识点)知识点)(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6P16构图解史构图解史2 2、精巧识记,、精巧识记,P19P19名家视角解读名家视角解读2 2)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吏多而缺少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居者一人,去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而伺之者又一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
19、而食也.”这种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状况的出现根源于()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C考点:隋唐宋元中央集权考点:隋唐宋元中央集权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一做法这一做法()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提
20、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C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21、君主专制得以加强A据学者研究,唐朝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延续了唐朝的统治D(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20P20借题发挥)借题发挥)B(三三)隋唐宋元选官制度完善隋唐宋元选官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地方)1 1、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依据依据“才学才学”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隋炀帝时,隋炀帝时,创立了进
22、士科,考试取士创立了进士科,考试取士 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唐太宗:唐太宗:设明经和进士两科,增加考试科目设明经和进士两科,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增加取士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实行锁院(封闭命题考官);实行锁院(封闭命题考官);扩大录取规模;扩大录取规模;实行实行弥封(弥封(糊名法糊名法)、誊录制度、誊录制度明清:实行八股取士,走向极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走向极端废除:废除:1898废八股,废八股,1905废科举废科举(1)过程)过程唐玄宗: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
23、地位隋文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科举制与宋代文官政治形成背景科举制与宋代文官政治形成背景A.经济:社会流动性加强,经济:社会流动性加强,士大夫崛起士大夫崛起B.政治:国家以文治国方针政治:国家以文治国方针C.选官:科举面向整个社会,越加公平公开化选官:科举面向整个社会,越加公平公开化D.教育:官学和私学兴盛,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水平教育:官学和私学兴盛,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水平(2)表现)表现宋朝的文官政治宋朝的文官政治 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发展到宋朝,已经进入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发展到宋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皇帝了一个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与士大夫治天下夫治
24、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考虑到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考虑到宋朝统治具有比其他朝代尤其明显的重文轻武宋朝统治具有比其他朝代尤其明显的重文轻武色彩,也可以将宋朝的官僚政治更确切地称之色彩,也可以将宋朝的官僚政治更确切地称之为文官政治,或是士大夫政治。为文官政治,或是士大夫政治。宋代文官政治发达的表现:宋代文官政治发达的表现:一一文官政治发达的首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制度文官政治发达的首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科举制的完备。1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制度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制度2科举的规模明显扩大科举的规模明显扩大:科举考试向读书人广泛开放,不问家世,:科举考试向读书人广泛开放,不问
25、家世,一旦录取,即刻授官一旦录取,即刻授官3考试手段更加严格考试手段更加严格:一为搜身一为搜身,二为弥封,亦称糊名二为弥封,亦称糊名,三为誊三为誊录,四为锁院,考官皆为临时差遣录,四为锁院,考官皆为临时差遣,五为别试。,五为别试。4。进士科已成为宋朝科举的主要名目,其他科目无足轻重。进士科已成为宋朝科举的主要名目,其他科目无足轻重。二二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复杂、严密,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复杂、严密,三三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比较成功的抑制,四四士大夫集团与皇权之间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宋朝台士大夫集团
26、与皇权之间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宋朝台(御史台)谏(谏官)合一制度(御史台)谏(谏官)合一制度(3 3)评价)评价利:利:A.促进社会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B.打击士族门阀,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士族门阀,加强中央集权;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和社会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和社会发展;弊:弊:A.束缚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束缚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B.重才轻品,官本位思想重才轻品,官本位思想(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7P17名师助学)名师助学)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宋代允许“工商
27、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表明A.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考点:科举制考点:科举制C“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
28、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录取人数大大增加A唐诗中唐诗中“宁为百夫长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胜作一书生”(杨炯诗杨炯诗)“健健儿宁都死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壮士耻为儒”(杜甫诗杜甫诗)反映出时风对文反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神童诗开开篇却说篇却说:万般皆下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这反映了宋代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29、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D北宋时云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
30、录取人数的增加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DB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三吾“偏私南方人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本质上反映出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
31、化中心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B三、隋唐宋元经济繁盛三、隋唐宋元经济繁盛(一)(一)隋唐宋元隋唐宋元农业成就农业成就1、耕作方式:、耕作方式:(1)耕作工具:)耕作工具:(3)耕作制度:)耕作制度:(2)灌溉工具:)灌溉工具:隋唐时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曲辕犁,耕作技术完善,为后代所沿用。耕作技术完善,为后代所沿用。唐朝出现唐朝出现筒车(水力)筒车(水力)宋代,江南地区形成一年宋代,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稻麦制度两熟或三熟的稻麦制度2、土地赋税制度:、土地赋税制度:(1)隋到)隋到唐中期唐中期:(2)隋到)隋到唐中期唐中期:租
32、:田租租:田租调:缴纳绢或布调:缴纳绢或布庸:用绢或布代替徭役庸:用绢或布代替徭役(3)唐中期:)唐中期:两税法两税法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时间:时间:780年,唐德宗准许宰相年,唐德宗准许宰相杨炎杨炎实行两税法。实行两税法。形式: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交税形式: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交税意义:意义:A、改变人头税为主的收税标准,放松人身控制;、改变人头税为主的收税标准,放松人身控制;B、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减轻农民负担;C、古代中国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
33、、古代中国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问题:土地兼并不再限制,越演越烈。问题:土地兼并不再限制,越演越烈。均田制(唐前期走向衰落)均田制(唐前期走向衰落)租庸调制租庸调制(4)宋朝租佃制盛行)宋朝租佃制盛行原因:原因:表现:表现:影响:影响:B、积极:、积极: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放松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提高生产,提高生产积极性积极性;剩余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推动其他行剩余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推动其他行业发展业发展宋代推行土地不抑兼并政策宋代推行土地不抑兼并政策A、土地私有化大发展、土地私有化大发展B、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日趋分散、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日趋分散D、官田
34、私有化、官田私有化A、消极:、消极:自耕农减退,激化社会矛盾自耕农减退,激化社会矛盾(二二)隋唐宋元手工业隋唐宋元手工业成就成就1、制瓷业:、制瓷业:(1)唐朝:)唐朝:(2)宋朝)宋朝:(3)元朝:)元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创制秘色瓷创制秘色瓷唐三彩(陶器!)唐三彩(陶器!)制瓷业繁盛制瓷业繁盛,出现五大名窑出现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官哥钧定)景德镇水平最高,号称景德镇水平最高,号称“瓷都瓷都”烧制出白底蓝花的烧制出白底蓝花的青花瓷青花瓷和釉里红和釉里红2、纺织业:、纺织业:(1)唐朝:)唐朝:(2)宋代:)宋代:(3)元代:)元代:丝织业吸收波斯风格;丝织业吸
35、收波斯风格;丝织业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丝织业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黄道婆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发展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发展(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31P131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三三)隋唐宋元商业隋唐宋元商业成就成就1、隋唐宋元商业繁盛的原因:、隋唐宋元商业繁盛的原因:(1)政治:)政治:(2 2)经济:)经济:(3 3)交通:)交通:(4)特殊政策:)特殊政策:2、隋唐宋元商业繁盛的表现:、隋唐宋元商业繁盛的表现:(1)货币:)货币:唐高祖:唐高祖:唐朝:唐朝:北宋:北宋:南宋:南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物质基础)农业和手工业
36、发展(物质基础)大运河开通和水陆便利大运河开通和水陆便利抑商有所松动,商人地位相对提高;抑商有所松动,商人地位相对提高;对外贸易开放对外贸易开放统一铸币,开元通宝(取消文书重量)统一铸币,开元通宝(取消文书重量)出现柜坊(类似银行)和飞钱(类似汇票),出现柜坊(类似银行)和飞钱(类似汇票),便利商业活动。便利商业活动。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交子;出现纸币出现纸币会子会子(都极大便利商业贸易发展)(都极大便利商业贸易发展)(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33P133名师助学)名师助学)(2)市:)市:唐朝:唐朝:唐后期:唐后期:两宋:两宋:形成严格的形成严格的坊市制度坊市制度,坊
37、市分开,时间和空间,坊市分开,时间和空间严格管理,有专门负责机构严格管理,有专门负责机构时间打破,出现时间打破,出现夜市夜市A、时间、坊市限制时间、坊市限制彻底打破;彻底打破;B、早市早市、夜市繁盛夜市繁盛;C、政府、政府不直接管理不直接管理,民间行会组织发展,民间行会组织发展D、草市草市更加普遍;更加普遍;E、出现专门市镇、出现专门市镇,四大名镇四大名镇:汉口、佛山、朱仙、景德汉口、佛山、朱仙、景德(3)城市:)城市:唐朝:唐朝:两宋:两宋:元:元:南宋:南宋:(4)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唐朝:唐朝:唐安史之乱后:唐安史之乱后:两宋:两宋:元代:元代: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城市经济功能明显:长安
38、、洛阳、扬州、益州成为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为典型商业城市;中唐出现典型商业城市;中唐出现“扬一益二扬一益二”的局面;的局面;城市经济功能超过政治功能城市经济功能超过政治功能,出现各类商店、娱乐中心出现各类商店、娱乐中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大都大都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杭州杭州成为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成为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在在广州设市舶使广州设市舶使,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成为重要外贸港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陆路为主转向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海路为主;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全面繁荣,商税成为重要税源商税成为重要税源海外贸易发
39、达海外贸易发达,泉州成为世界第一海港;,泉州成为世界第一海港;(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134P134精巧识记、构图解史、名师助学)精巧识记、构图解史、名师助学)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B考点:隋唐宋
40、元经济发展考点:隋唐宋元经济发展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指假行滥、短狭(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按盗窃论处;宋代宋代太平广记太平广记 中多有中多有“卖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记载说明唐宋时期()。)。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商人笃信因果之说C
41、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部门间联系减弱C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白柔软,为书画家所
42、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B宋初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来用来“市蕃市蕃夷之马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
43、走私活动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由此可知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这类走私活动A.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 B.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D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他州别县”,以,以“佣身佣身赁力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
44、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盐业专卖制度解体AC四、隋唐宋元思想强化四、隋唐宋元思想强化(一)隋唐儒学复兴(一)隋唐儒学复兴1、隋唐三教合一、隋唐三教合一(1)隋:)隋:(2)唐:)唐:2、韩愈复兴儒学运动:韩愈复兴儒学运动:提出提出“道统道统”论论“道道”:仁仁仁政、民本、性善论仁政、民本、性善论“统统”:上古圣王上古圣王孔子孔子孟子孟子韩愈韩愈批判荀子、董仲舒的礼法并用批判荀子、董仲舒的礼法并用儒学家提出儒
45、学家提出“三教归儒三教归儒”推行三教政策推行三教政策“尊道、礼佛、尊道、礼佛、崇儒崇儒”(二)程朱理学:儒学哲学化(二)程朱理学:儒学哲学化1、程朱理学出现背景:、程朱理学出现背景:(1)政治:)政治:(2)政策:)政策:(3)经济:)经济:(4)文化:)文化:理学是指以理学是指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糅)为核心,糅合了道教、佛教等思想,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合了道教、佛教等思想,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儒学派别。狭义的理学指儒学派别。狭义的理学指“程朱理学程朱理学”。(5)技术:)技术:动乱环境,伦理纲常秩序破坏动乱环境,伦理纲常秩序破坏重文轻武,科举完善重文轻武,科举完善商品
46、经济繁荣,奢靡之风冲击礼制商品经济繁荣,奢靡之风冲击礼制三教合流、科技文化繁盛三教合流、科技文化繁盛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与名师对话(与名师对话P236P236名师点睛、名师点睛、P237P237教材知识延伸)教材知识延伸)理学理学是以是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为核心,既贯通,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人生命运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治理国家理国家的新儒学。的新儒学。道、佛道、佛儒儒(根本根本)(目的目的)(儒学如何讲理)(儒学如何讲理)新发展:新发展:理学理学吸收了吸收了佛道思想,佛道思想,弥补了弥补了孔孔孟儒学的缺陷,使其更加孟儒学的缺陷,使其更
47、加系统性、思辨性系统性、思辨性。宋代儒学的特点是,儒家学者们大都不顾旧有的宋代儒学的特点是,儒家学者们大都不顾旧有的传注,他们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传注,他们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提出了儒家自身提出了儒家自身对宇宙的形成和对宇宙的形成和人的本性人的本性的看法的看法,因涉及因涉及天理人性,天理人性,因此被称为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性理之学”,简称,简称“理学理学”。红花白藕红花白藕青荷叶,青荷叶,三教原来三教原来是一家。是一家。2、程朱理学发展概况:、程朱理学发展概况:(1)奠基:)奠基:(2)创立:)创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万
48、世开太平。(3)成熟:)成熟:(4)发展:)发展: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北宋二程北宋二程南宋朱熹南宋朱熹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3、程朱理学主要观点:、程朱理学主要观点:(1)世界观:)世界观:“理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是万物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先先“理理”后物后物(2)道德观:)道德观:人伦者,天理也。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天理天理”即是即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目的:目的:实质:实质:客观唯心客观唯心是是重塑道德规范,而非禁绝一切私
49、欲重塑道德规范,而非禁绝一切私欲从从哲学高度哲学高度论证论证专制统治专制统治和和君臣父子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方法论:)方法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灭不正当的私欲)(灭不正当的私欲)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等美德,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人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人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存天理,灭人欲理,灭人欲”。天上明月:道心(天理)天上明月:道心(天理)水面倒影:社会秩序水面倒影:社会秩序水面:人心(人欲)水面:人心(人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50、格物:格物:致知:致知:注意:研究事物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注意:研究事物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接触事物,了解事物接触事物,了解事物获得知识获得知识达普遍天理达普遍天理明道德之善明道德之善“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根据上述材料,解释朱熹眼中的人欲,并指出人欲与根据上述材料,解释朱熹眼中的人欲,并指出人欲与天理的关系。简单谈谈你的看法。天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