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732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 B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 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

2、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 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

3、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 “ 保护膜 ” ,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 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 “ 中国弧 ” 进行 “ 接 触 ” ,并非 “ 交流和融合 ” ,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 “ 保护膜 ” 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

4、国家机密 核心 “ 秘密武器 ”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主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 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 “ 青铜时代的全球化 ” 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 “ 祀与戎 ” 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

5、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2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 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D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

6、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治因素。 B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 “ 细胞壁 ” 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 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补充论据。 D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 “ 总一分一总 ” 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 B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 C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

7、,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 D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 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 【答案】 1 B 2 D 3 B 【解析】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 “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 无据、

8、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 未然为已然。 D 项, “ 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 ” 错,青铜时代的全球化是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 。 3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 乐 园 师 陀 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 “ 花子 ” 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 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然而孩子们正也

9、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 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 “ 老鳖晒盖 ” ,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 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

10、,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 哀伤 便一一来了。 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

11、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那些 “ 无有家教 ” 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 ?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4 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 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

12、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我们的 “ 天才 ” 呢?哪里去了 ! 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 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 (选自 1937 年 3 月版黄花苔,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 段写乡下人的生活状况,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环境,与下文孩子们在 “ 乐园 ” 的热闹形成对比,反衬了 “ 乐

13、园 ” 的美好。 B第 段写 “ 我 ” 失去乐园的原因,表达了人生的哀伤:失去亲人的哀痛,美好童年逐渐远去的悲伤,还有必须按照成人平常地生活的无奈 。 C文章线索清晰,扣住 “ 乐园 ” 展开,由农村禾场上的乐园写到 “ 我 ” 失去乐园,怀想乐园,再写到失去乐园后孩子们的惨状和作者的忧伤。 D文章语言质朴,却善用细节表现思想,如文中写 “ 老鳖晒盖 ” 游戏,就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及玩乐的天性,也映衬了乡村的热闹。 5文章第 段 “ 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 ,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概括。 ( 6 分) 6文章标题 “ 失乐园 ” 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6 分) 【答案】 4 D 5 村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 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 乐; 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带来了快乐。 6 对过去美好乐园的追忆; 对童真失去、快乐时光消逝的叹惋; 对家园丧失的哀痛; 对教育现状的隐忧,对儿童命运的关切; 对社会环境恶化、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Ⅰ,B卷)(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