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 (阅读题 )和第卷 (表达题 )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 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 (1712 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
2、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 (“樊”字从木 )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 ?韦伯 (1864 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 “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
3、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 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4、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 2 - 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 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 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 ?施特劳斯 (1899 1
5、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 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 )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C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6、) A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 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 ,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
7、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 3 - 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8 题。 杨云翼,字之美。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泰和七年,授东京路按察司事,因召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 旨。 贞佑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朝议以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 “ 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用之必误大事。 ” 不听,后果
8、败。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 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议,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 “ 可。 ” 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寝。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 “ 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 是 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参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鞫之,狱具,廷奏曰: “ 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
9、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自余小失,何足追咎。 ” 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 “ 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 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 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云翼天性雅重, 自律 甚严,其待人则宽。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 榷:专卖。 (选自金史 杨云翼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章宗咨以当世之务, 称 旨 称:符合 恨 晨光之熹微 恨:怨恨 B.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 寝 寝:搁置 去 以六月息者也 去:
10、离开 C.云翼不 恤 也 恤:顾及 本图宦达,不 矜 名节 矜:自夸 D.至是 稍 愈 稍:稍微 等 终军之弱冠 等:等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 A. 章宗咨 以 当世之务 高琪后 以 事谴之 - 4 - B. 蒲察阿里不孙 者 ,言浮于实 入粟补宫及以战功迁授 者 C. 则 天下知所劝惩矣 其待人 则 宽 D. 廷议 之 际多不尽言 上亲问愈 之 之方 6.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承立所坐 /皆细事不足问 /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 /皆破 /承立坐拥强兵 /瞻望不进 /鄜延 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 /冲屡立战绩
11、 B.承立所坐皆细事 /不足问 /向大兵掠平凉以西 /数州皆破 /承立坐拥强兵 /瞻望不进 /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 /屡立战绩 C.承立所坐皆细事 /不足问 /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 /皆破 /承立坐拥强兵瞻望 /不进 /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 /屡立战绩 D.承立所坐皆细 /事不足问 /向大兵掠平凉 /以西数州皆破 /承立坐拥强兵 /瞻望不进 /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 /屡立战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杨云翼天资聪慧,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写字,每天能诵读几千字的文章。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第一,词赋考试也中了乙科。 B.有人请求实行油料专卖,
12、高琪竭力赞同,诏令聚集百官商议此事时,杨云翼等人却对此表示反对,高琪为此怀恨在心。 C.兴定三年,有数万士兵参与了筑建京师城,夏秋之交,很多士兵接连患病,杨云翼亲自调药护理,从而救活了许多人。 D.皇上让杨云翼去审问宗室承立。云翼审问后奏报说,承立现在所犯的过失还不足以治罪,但皇上应追究他过去的问题。 8.文言文翻译。 (7 分 ) 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3 分 ) 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4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0 分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 9 10 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 5
13、-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9诗歌描绘了友人别墅的哪些特点? (5 分 ) 10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哪几次情感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5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 望族的是“ -, -。” (3) 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14 题。 林教头巧遇鲁智深 那时正是三月尽,天气正热。 智深道:“天色热!”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 又吃得正浓,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 拳,不曾见师父使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得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