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850982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小说精讲精炼:精炼: 2020 浙江高考小说:雪浙江高考小说:雪 (附附编者寄语、 文本研读、 知识建构、 试题解析、 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编者寄语、 文本研读、 知识建构、 试题解析、 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 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该内容分为:编者寄编者寄 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六个板块。 编者寄语编者寄语 10 月即将过去, 北方的冬天即将来临, 我们来读一篇发

2、生在“雪”中的温暖的故事。 而这篇小说也被选作 2020 年浙江省高考题。 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 是苏联作家。 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 代表作有 金 蔷薇。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 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其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蒙蒙 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雪平静温和,写了在灾难面前,人们如何用真、善、 美“修复”破败的家园、身体与心灵的创伤和战时脱离常态的人生。 文文 本本 研研 读读 (注:(注:处为文章精析)处为文章精析) 雪雪 让我们在阅读之前在标题上稍作停留。让我们在阅读之前在标题上稍作停留。 以雪为标题的作品很多,每一场

3、雪带给人们的体验都是不同的。看到标题,以雪为标题的作品很多,每一场雪带给人们的体验都是不同的。看到标题, 你想到了什么?白雪皑皑的诗意, 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冷?从场景设计的角度来看,你想到了什么?白雪皑皑的诗意, 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冷?从场景设计的角度来看,“雪雪” 可以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作为氛围的营造,可以作为幕间音乐,也可以作为象可以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作为氛围的营造,可以作为幕间音乐,也可以作为象 征。在这一篇文章中,它又会是什么呢?征。在这一篇文章中,它又会是什么呢? 作者 苏康斯坦丁 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 娜和她

4、的女儿瓦丽娅。 开篇简洁,却有广阔的写作空间,也给读者留下悬念: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三开篇简洁,却有广阔的写作空间,也给读者留下悬念: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三 个人物,这三个人物过去有什么故事,未来的故事走向又会是怎样的?个人物,这三个人物过去有什么故事,未来的故事走向又会是怎样的?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花园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而花园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而“凋零凋零”就像故事中人物的人生,波塔波夫老就像故事中人物的人生,波塔波夫老 人去世,波塔波夫中尉受伤,彼得洛芙娜离婚。故事的开始,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人去世,波塔波夫中尉受伤,彼得洛芙娜离婚。故事的开始,

5、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 的的“凋零凋零”。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 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 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 (作 为文章标题的“雪”在文中开始出现。这是主人公在重新生活后看到的雪洁白、温 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 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文章开头出现的“老人”在这里发挥作用),如今正在黑 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

6、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她真的见过他吗?留下悬念。她真的见过他吗?留下悬念。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 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 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第二次出现“白 雪”,雪夜的不眠让她读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 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 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

7、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 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 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 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 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 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 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信信”的设计非常巧妙,免

8、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交代。契诃夫的凡卡用的也的设计非常巧妙,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交代。契诃夫的凡卡用的也 是这种笔法。利用书信,可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也将男女主人公的心是这种笔法。利用书信,可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也将男女主人公的心 灵迅速拉近。灵迅速拉近。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 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 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 她按了按门铃, 门铃响了起来, 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 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9、。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 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 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小径、钢琴、蜡烛,都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他们反复出现并前后勾小径、钢琴、蜡烛,都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他们反复出现并前后勾 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尖刀、酒葫芦、花枪、大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尖刀、酒葫芦、花枪、大 石头等。石头等。 还在火车上, 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 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 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

10、到,父亲已经在一个 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 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叙事视角从彼得洛芙娜转换到波塔波夫中尉,叙事角度的多样性也是这篇小叙事视角从彼得洛芙娜转换到波塔波夫中尉,叙事角度的多样性也是这篇小 说的特点。每个人物采取的都是限知视角,合在一起让读者看到故事的全貌。读者在说的特点。每个人物采取的都是限知视角,合在一起让读者看到故事的全貌。读者在 阅读时,有阅读时,有“只在此山中只在此山中”的感觉,待读完便如登上山顶,能看到事情的全貌。的感觉,待读完便如登上山顶,能看到事情的全貌。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

11、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 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 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 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 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第三次出现第三次出现“白雪白雪”。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 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

12、。女人拽着他的 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 喉咙里一阵痉挛, 几乎喘不上气来。 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 “没关系。 请您别拘束。 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 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 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 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她真的见过他吗?悬念再起。) “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

13、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 您还记得 1927 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 在了我脑海里。 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 我就知道, 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 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 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 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说的是彼得洛芙娜说的是“我觉我觉得我好像在哪里讲过您得我好像在哪里讲过您”,不确定;波塔波夫说的是,不确定;波塔波夫说的是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哪里相逢的我

14、当然记得我们是哪里相逢的”,非常肯定,相见的场景是那样清晰。他们真的见过,非常肯定,相见的场景是那样清晰。他们真的见过 吗?吗?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第四次出 现“白雪”)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 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彼得洛芙娜的自言自语说明他们没有见过。这一回答出人意料。那么,小说彼得洛芙娜的自言自语说明他们没有见过。这一回答出人意料。那么,小说 为什么反复提到这个问题?读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其实见没见过并不重要。只为什么反复提到这个问题?读到这里,我想你已

15、经明白,其实见没见过并不重要。只 要有爱,我们就能找到要有爱,我们就能找到回家的路。正所谓唯有爱与美能够治愈人心。文中被治愈的有回家的路。正所谓唯有爱与美能够治愈人心。文中被治愈的有 波塔波夫,而洛芙娜又何尝不是治愈者呢?波塔波夫,而洛芙娜又何尝不是治愈者呢?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从彼得洛芙娜的从彼得洛芙娜的“笑笑”中,你能读出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吗?好的小说结尾,正中,你能读出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吗?好的小说结尾,正 如美人如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临去秋波那一转”,让人回味无穷。此处的,让人回味无穷。此处的“笑笑”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943 年(有删改) 康斯

16、坦丁康斯坦丁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蔷薇中说: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蔷薇中说: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 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 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无不都是一粒粒金 粉。对于这篇小说来说也是如此。粉。对于这篇小说来说也是如此。 知知 识识 建建 构构 场景场景 场景=场合(社会环境)+风景(自然环境),相当于场面;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 景

17、描写的合称,类似“环境描写”,是小说中最小的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 活的横截面, 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的基本功能有: 给全篇定调,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等。 在这篇文章中,白雪多次出现,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带给人寒冷却诗意、圣洁、 温暖的感受。如果没有它做背景,文章的美感便会减少很多。 试试 题题 解解 析析 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 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

18、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 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 夫内心重燃希望。 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 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解析:解析: 说到语言特点,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角度来谈。 2 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4 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体贴别人、 善解人意。 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 帮他实现了愿望。 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 面色绯红。 热爱生活、积极主动。

19、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 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 解析:解析: 对于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可以从情节及细节入手。 3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 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 尾进行呼应。 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 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 屋。 解析:解析: 和小说的结构相关

20、的知识,通常有叙述的顺序、线索、场景、节奏、布局等。 4 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6 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 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 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 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解析:解析: “钢琴”作为小说中的重要元素,反复出现,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指向人物 生活的变化。因此,与个人的际遇、生活状态以及时代密切相关。思考这一道题时, 要看到钢琴的变化与人

21、物命运变化的同步性。 反反 馈馈 检检 测测 1.“雪雪”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2.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1)营造了诗意的氛围。(2)象征着纯洁、美好。(3)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和 场所。 2.(1)采用多重叙事;(2)以“雪”和花园为场景;(3)结构上利用景物前后 勾连。 3.没有明确交代故事的结局,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采取暗示 的手法预告情节的发展。 相相 关关 链链 接接 现代小说中风景正在消失现代小说中风景正在消失 曹文轩 我们不无悲哀地看

22、到:现代小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 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 唯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 谈论风景的意义, 但在实际写作中, 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 他们的写作, 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 了这一元素。 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 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 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 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

23、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 是被看的。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日甚一日地退却与 贫化。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 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 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 深刻感受。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 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酷爱思想。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 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

24、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 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 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 拔。 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 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 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 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 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

25、。 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 矿脉。 丑的物象 (比如溃烂的脓疮, 比如苍蝇) , 丑的人性 (比如窥探癖, 比如自虐狂) , 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 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主流至少是它留给 人们的主要印象。 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 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风景的被注意, 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 也就自然消失了。 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 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的自然与风景,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 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 2020浙江高考小说:雪(附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