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专题训练4 民族关系篇(含讲解).doc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927194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专题训练4 民族关系篇(含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训练 4 民族关系篇 本专题的相关内容: 1华夏族的形成(教材第 14 页)、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教材第 31 页)。 2 张骞通西域(教材第 67 页)、 丝绸之路(教材第 69 页)、 对西域的管理(教材第 70 页)。 3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战和不休的关系(教材第 48、60 页)。 4 “五胡内迁”及其影响(教材第 87 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情况(教材第 95 页)。 一、选择题 1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对华夏民族的形成表述最准确 的是( ) A华夏族是

2、一个单一的民族 B华夏族由若干民族拼凑而成 C华夏族由多个民族交融而成 D华夏族善于去小异而存大同 2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 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 ) A部落联盟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3如果你是随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者之一,你需要准备的东西包括( ) 万头牛羊 金币 丝绸 大量的武器和粮草 A B C D 4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景中 最不适合出现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竹简 D葡萄来源:Z_xx_k.Com 5汉代西域都护的设置,

3、印证了下列哪些地区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 新疆 西藏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的广大地区来源:学科网ZXXK A B C D 6秦汉时期,派兵攻打匈奴的皇帝有( ) A秦始皇、汉武帝 B秦始皇、汉文帝 C秦二世、东汉光武帝 D汉景帝、汉武帝 7两汉时期,为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 管仲 班超 张骞 齐桓公 A B C D 8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 A秦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9西晋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五十余年,可谓昙花一现。灭亡这个短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羌族 D氐族 10南

4、北朝时,王肃有悲平城一诗:“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 罢风。”它反映了平城自然环境的恶劣。后来,取代平城成为北魏都城的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1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 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完成了全国统一 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下列关于少数民族内迁的说法,正确的 是( ) 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 大多逐渐汉化 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 都采用汉姓,学汉语,穿汉服

5、 A B C D 13东汉至西晋,我国居民迁移的基本特点是(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黄河流域农民大批南迁 南部沿海居民大量迁往南洋各地 A B C D 14某同学在预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如 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鼎立中的“三国”指的是曹操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孙权建立的吴国 B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鲜卑、匈奴、羯、氐、羌 C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 D鲜卑族建立了北魏并统一了北方 二、非选择题 1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

6、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 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 汉朝,西汉政府也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1)依据材料一, 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管理西域而设 置的机构名称和设置这一机构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来源:学。 科。网 拓跋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尉迟 尉 (2)材料二的图片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除图片和表格反映的改革措施外, 还有哪 些措施?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

7、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魏书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 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493 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 20 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 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乘机说: “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以后再作南征的 打算! ”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1)材料一中的“魏主”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一回答,

8、他为什么要迁都? (3)读完材料二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来源:学。科。网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起秦汉时期的汉匈关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争战争是秦汉时期汉匈 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的一种特殊而激烈的方式。除战争外, “和亲”及“互市”乃汉匈文化交 流最重要的方式汉初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并通过“互市”贸易与匈奴保持人 员及物资的交流“和亲”表面上是汉族人口的外向迁移,实质上却是匈奴民族汉化的开 始“和亲”不仅是汉朝宗室的公主嫁到匈奴,与此同时还有大批的使者、工匠、奴婢等 随行,并带去大量汉地制造的各种器物,传播了汉文明,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影

9、 响匈奴,对推动匈奴上层的汉化具有重要意义。 秦汉时期的汉匈文化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东汉、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1)说出秦汉时期汉匈之间战争的两个主要事例。 (2)为什么材料一中说“和亲实质上却是匈奴民族汉化的开始”?(用原文回答) (3)材料一汉匈交往的三种方式中你最不赞同的是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4)材料二中, 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民族迁移在我国历史上有何 重要意义? (5)根据两则材料总结秦汉魏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总体状况。 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 族关系。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

10、长 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 一事实:有 100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 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晋时期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 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 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筑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 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

11、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师详解详析 1C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春 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的影响。 3B 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解答时可采用排除 法。大量的武器和粮草是进行战争必备的物资,公元前 119 年,张骞率领 300 多人的使团第 二次出使西域并不以战争为目的,错误,含有的 A、C、D 三项排除,故选 B。 4D 5 B 解析 西域都护的设置印证了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 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 领土的组成部分,故选 B。 6A 解析 秦始皇

12、曾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汉武帝曾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故选 A。 7A 解析 管仲和齐桓公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可排除,故选 A。 8B 解析 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 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A 解析 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10B 11.B 12.A 13.D 14.A 15(1)使中原地区的饮食品种增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 以南的广大地区。 (2)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人贵族联姻;迁都洛阳等

1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6(1)北魏孝文帝。 (2)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旧势力的阻挠与反对。启示:在遇到阻碍时,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7(1)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大 胜而归。 (2)“和亲”不仅是汉朝宗室的公主嫁到匈奴,与此同时还有大批的使者、工匠、奴婢等 随行,并带去大量汉地制造的各种器物,传播了汉文明,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影 响匈奴,对推动匈奴上层的汉化具有重要意义。 (3)战争。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14、失。(合理即可) (4)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迁往江南地区。意义:促进了 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5)有时矛盾激化, 甚至发生战争, 但在总体上,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但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符合题意即可) 18(1)秦始皇。抵御匈奴。对修筑长城的看法属于开放性题目,既可从抵御匈奴进行肯 定,又可从劳民伤财方面否定,言之有理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选两个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 (3)从防御到逐渐接纳少数民族,并出现民族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专题训练4 民族关系篇(含讲解).doc)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