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secant 文档编号:93833 上传时间:2019-02-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第 20 章章 点的轨迹点的轨迹 【知识衔接】 初中知识回顾 初中阶段的动点问题主要为“动态几何问题”。 所谓“动态几何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动线、动面,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 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动态几何问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动态”,常以图形或图象中点、线、面的运动 (包括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相似等图形变换)为重要的构图背景;二是“综合”,主要体现为三角形、四 边形等几何知识与函数、方程等代数知识的综合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先做到静中求动,根据题意画一些不同运动时刻的图形, 想像从头到尾的整个运动过程,对整个运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理清运

2、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形;然后是 做到动中取静,画出运动过程中各种情形的瞬间图形,寻找变化的本质,或将图中的相关线段代数化,转 化为函数问题或方程问题解决 高中知识链接 高中动点问题主要为求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 求点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从条件中直接寻找到, x y的关系,列出方程后化简即可 (2)代入法:所求点?,P x y与某已知曲线? 00 ,0F x y?上一点? 00 ,Q x y存在某种关系,则可根据条件 用, x y表示出 00 ,x y,然后代入到Q所在曲线方程中,即可得到关于, x y的方程来源:163文库 (3)定义法:从条件中能够判断出点的轨迹为学过的图形,则可先判定轨

3、迹形状,再通过确定相关曲线的 要素,求出曲线方程常见的曲线特征及要素有: 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直角圆:若ABAC?,则A点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来源:学+科+网 Z+X+X+K 确定方程的要素:圆心坐标?, a b,半径r 椭圆: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常数大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 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和2a,定点距离2c 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 注:若只是到两定点的 距离差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 ,则为双曲线的一支 . 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差的绝对值2a,定点距离2c 抛物线:平面上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的

4、距离(定点在定直线外)相等的点的轨迹 确定方程的要素:焦准距:p若曲线位置位于标准位置(即标准方程的曲线) ,则通过准线方程或焦点坐 标也可确定方程 【经典题型】 初中经典题型 1、如图,在ABC 中,AB=BC=8,AO=BO,点 M 是射线 CO 上的一个动点,AOC=60 ,则当ABM 为 直角三角形时,AM 的长为 【答案】4 3或4 7或 4 【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当 M 在 AB 下方且AMB=90 时,当 M 在 AB 上方且AMB=90 时,当 ABM=90 时,分别根据含 30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或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求 解即可 三角形,AM=AO=

5、4; 如图 3,当ABM=90 时,BOM=AOC=60 ,BMO=30 ,MO=2BO=2 4=8,RtBOM 中, BM= 22 MOOB?=4 3,RtABM 中,AM= 22 ABBM?=4 7 综上所述,当ABM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的长为4 3或4 7或 4故答案为:4 3或4 7或 4 . 【方法归纳】从点动的特殊情形入手,进行推理或判断,再对一般情形作出猜想或判断并证明 2、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4cm,B=30 ,点 P 从点 B 出发,以3cm/s 的速度沿 BC 方向运动 到点 C 停止,同时点 Q 从点 B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 BAAC 方向

6、运动到点 C 停止,若BPQ 的面积为 y(cm2) ,运动时间为 x(s) ,则下列最能反映 y 与 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作 AHBC 于 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 BH=CH,利用B=30 可计算出 AH= 1 2 AB=2, BH=3AH=2 3,则 BC=2BH=4 3,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点 P 从 B 点运动到 C 需 4s,Q 点运动到 C 需 8s, 然后分类讨论:当 0x4 时,作 QDBC 于 D,如图 1,BQ=x,BP=3x,DQ= 1 2 BQ= 1 2 x,利用三角形面 积公式得到 2 3 4 yx?;当 4x8 时,作

7、 QDBC 于 D,如图 2,CQ=8x,BP=4 3,DQ= 1 2 CQ= 1 2 (8 . x) ,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38 3yx?, 于是可得 0x4 时, 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当 4x8 时,函数图象为线段,则易得答案为 D BDQ 中,DQ= 1 2 CQ= 1 2 (8x) ,y= 1 2 ? 1 2 (8x)?4 3,即38 3yx?,综上所述, 2 3 (04) 4 38 3(48) xx y xx ? ? ? ? ? ? ? 故选 D 【方法归纳】从点动的特殊情形入手,进行推理或判断,再对一般情形作出猜想或判断并证明 3、如图,矩形 AOCB 的顶点 A、C 分

8、别位于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上,线段 OA、OC 的长度满足方程 15130xy?(OAOC) ,直线 y=kx+b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 M、N 两点,将 BCN 沿直线 BN 折 叠,点 C 恰好落在直线 MN 上的点 D 处,且 tanCBD= 3 4 (1)求点 B 的坐标; (2)求直线 BN 的解析式; (3)将直线 BN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y 轴向下平移,求直线 BN 扫过矩形 AOCB 的面积 S 关于运 动的时间 t(0t13)的函数关系式 . 【答案】 (1)B(15,13) ; (2) 1 8 3 yx?; (3) 2 15 (08) 3 3996

9、(813) 2 tt S ttt ? ? ? ? ? ? ? ? 【分析】 (1)由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得 x、y 的值,则可求得 B 点坐标; (2)过 D 作 EFOA 于点 E,交 CB 于点 F,由条件可求得 D 点坐标,且可求得 OM ON = 3 4 ,结合 DEON,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求得 OM 和 ON 的长,则可求得 N 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 BN 的解析式; (3)设直线 BN 平移后交 y 轴 于点 N,交 AB 于点 B,当点 N在 x 轴上方时,可知 S 即为? BNNB的面积,当 N在 y 轴的负半轴上时,可 用 t 表示出直线 BN的解析式,设交 x

10、 轴于点 G,可用 t 表示出 G 点坐标,由 S=S四边形BNNBS OGN,可分 别得到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 (3)设直线 BN 平移后交 y 轴于点 N,交 AB 于点 B,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点 N在 x 轴上方,即 0t8 时,如图 2,由题意可知四边形 BNNB为平行四边形,且 NN=t, S=NN?OA=15t; . 【方法归纳】按线动的位置进行分类,画出各状态图形,利用这些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来解决 4、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 MN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点 M(6,0) ,N(0,2 3) ,等边 ABC 的顶点 B 与原点 O 重合,BC

11、边落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A 恰好落在线段 MN 上,将等边 ABC 从图 l 的位置 沿 x 轴正方向以每秒 l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边 AB,AC 分别与线段 MN 交于点 E,F(如图 2 所示) ,设 ABC 平移的时间为 t(s) 学-科网 (1)等边 ABC 的边长为_; (2)在运动过程中,当 t=_时,MN 垂直平分 AB; (3) 若在 ABC 开始平移的同时 点 P 从 ABC 的顶点 B 出发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BAAC 运动当点 P 运动到 C 时即停止运动 ABC 也随之停止平移 . 当点 P 在线段 BA 上运动时,若 PEF 与 MNO 相似

12、求 t 的值; 当点 P 在线段 AC 上运动时,设 PEF SS ?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P 的坐 标 【答案】 (1)3; (2)3; (3)t=1 或 3 4 或 3 2 ;S= 2 33 3 88 tt?,当 t= 3 2 时, PEF 的面积最大,最 大值为 9 3 32 ,此时 P(3, 3 3 2 ) 【分析】 (1)根据,OMN=30 和 ABC 为等边三角形,求证 OAM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2)易知当点 C 与 M 重合时直线 MN 平分线段 AB,此时 OB=3,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 1 中,由题意 BP

13、=2t,BM=6t,由 PEF 与 MNO 相似,可得 PE EF = 2 3 6 或 EF PE = 2 3 6 , 即 5 3 2 3 2 t t ? = 3 3 或 3 2 5 3 2 t t ? = 3 3 ,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当 P 点在 EF 上方时,过 P 作 PHMN 于 H,如图 2 中,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 题; . BAC=60 ,EF=3AE= 3 2 t,当点 P 在 EF 下方时,PE=BEBP=3 5 2 t,由 0 23 5 30 2 t t t ? ? ? ? ? ? ? ? ? ,解得 0t 6 5 ,PEF 与 MNO 相似, PE

14、 EF = 2 3 6 或 EF PE = 2 3 6 , 5 3 2 3 2 t t ? = 3 3 或 3 2 5 3 2 t t? = 3 3 ,解得 t=1 或 t= 3 4 当点 P 在 EF 上方时,PE=BEBP= 5 2 t-3,PEF 与 MNO 相似, PE EF = 2 3 6 或 EF PE = 2 3 6 , 5 3 2 3 2 t t ? = 3 3 或 3 2 5 3 2 t t ? = 3 3 ,解得 t= 3 2 或 30t 3 2 ,且 5 2 t-30,即 6 5 t 3 2 ,t= 3 2 综上所述,t=1 或 3 4 或 3 2 . 当 P 点在 EF

15、 上方时,过 P 作 PHMN 于 H,如图 2 中,由题意,EF= 3 2 t,FC=MC=3t,PFH=30 , PF=PCCF=(62t)(3t)=3t,PH= 1 2 PF= 3 2 t? , S= 1 2 ?EF?PH= 1 2 3 2 t 【方法归纳】根据题意画一些不同运动时刻的图形,想象从头到尾的整个运动过程,对整个运动过程有一 个初步的理解,理清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形;然后是做到动中取静,画出运动过程中各种情形的瞬间图形, 寻找变化的本质,或将图中的相关线段代数化,转化为函数问题或方程问题解决 高中经典题型 例 1如图,已知线段AB上有一动点D(D异于AB、),线段CDAB?,且满足 2 CDAD BD?(?是 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则点C的运动轨迹为( ) A 圆的一部分 B 椭圆的一部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答案】B . 例 2设点 A 到图形 C 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 A 到图形 C 的距离已知点 A(1,0) ,圆 C: x2+2x+y2=0,那么平面内到圆 C 的距离与到点 A 的距离之差为 1 的点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的一支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射线 【答案】D 【解析】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11xy?, 如图所示,设圆心坐标为A,满足题意的点为点P,由题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数学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0章 点的轨迹-假期晋级利器之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精品(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secant)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