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考试要求 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定理:如果 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 的任意向量 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2,使 a1e12e2. (2)基底:不共线的向量 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及向量的模 设 a(x1,y1),b(x2,y2),则 ab(x1x2,y1y
2、2),ab(x1x2,y1y2), a(x1,y1),|a| x21y21. (2)向量坐标的求法 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设 A(x1,y1),B(x2,y2),则AB (x 2x1,y2y1), |AB | x2x12y2y12. 3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设 a(x1,y1),b(x2,y2),其中 a0,b0,a,b 共线x1y2x2y10. 常用结论 1若 a 与 b 不共线,且 ab0,则 0. 2已知 P 为线段 AB 的中点,若 A(x1,y1),B(x2,y2),则 P 点坐标为 x1x2 2 ,y 1y2 2 . 3已知ABC 的重心为 G,若 A
3、(x1,y1),B(x2,y2),C(x3,y3),则 G x1x2x3 3 ,y 1y2y3 3 . 一、易错易误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面内的任何两个向量都可以作为一组基底 ( ) (2)在ABC 中,向量AB ,BC 的夹角为ABC ( ) (3)同一向量在不同基底下的表示是相同的 ( ) (4)若 a,b 不共线,且 1a1b2a2b,则 12,12. ( ) 答案 (1) (2) (3) (4) 二、教材习题衍生 1已知平面向量 a(1,1),b(1,1),则向量1 2a 3 2b( ) A(2,1) B(2,1) C(1,0) D(1,2) D a(1,1),b
4、(1,1), 1 2a 1 2, 1 2 ,3 2b 3 2, 3 2 , 1 2a 3 2b 1 2 3 2, 1 2 3 2 (1,2),故选 D 2 若 P1(1,3), P2(4,0)且 P 是线段 P1P2的一个三等分点, 则点 P 的坐标为( ) A(2,2) B(3,1) C(2,2)或(3,1) D(2,2)或(3,1) D 由题意可知P1P2 (3,3) 若P1P 1 3P1P2 ,则 P 点坐标为(2,2); 若P1P 2 3P1P2 ,则 P 点坐标为(3,1),故选 D 3 已知向量 a(2,3), b(1,2), 若 manb 与 a2b 共线, 则m n . 1 2
5、 由向量 a(2,3),b(1,2), 得 manb(2mn,3m2n),a2b(4,1) 由 manb 与 a2b 共线, 得2mn 4 3m2n 1 , 所以m n 1 2. 4已知ABCD 的顶点 A(1,2),B(3,1),C(5,6),则顶点 D 的坐标 为 (1,5) 设 D(x,y),则由AB DC ,得(4,1)(5x,6y),即 45x, 16y, 解得 x1, y5. 考点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先选择一组基底,并运用该基底将条件和结论表示为向量的形式,再通过 向量的运算来解决 (2)在基底未给出的情况下,合理地选取基底会给解题
6、带来方便另外,要熟 练运用平面几何的一些性质定理 典例 1 如图, 已知在OCB 中点, 点 A 是 CB 的中点, D 是将OB 分成 21 的一个内分点,DC 和 OA 交于点 E,设OA a,OB b. (1)用 a 和 b 表示向量OC ,DC ; (2)若OE OA ,求实数 的值 解 (1)由题意知,A 是 BC 的中点,且OD 2 3OB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 得OB OC 2OA , 所以OC 2OA OB 2ab, DC OC OD (2ab)2 3b2a 5 3b. (2)由题意知,EC DC ,故设EC xDC . 因为EC OC OE (2ab)a (2)ab,DC 2
7、a5 3b. 所以(2)abx 2a5 3b . 因为 a 与 b 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得 22x, 15 3x, 解得 x3 5, 4 5. 故 4 5. 点评:本例(2)在求解中,以 D,E,C 三点共线为切入点,借助EC DC 及向 量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知识求得 的值 如果是小题, 本题可以直接设OE xOD (1x)OC ,利用OA 1 2OB 1 2OC 及同基底下向量表示的唯一性求得 . 跟进训练 1如果 e1,e2是平面 内一组不共线的向量,那么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 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 ) Ae1与 e1e2 Be12e2与 e12e2 Ce1e2与 e
8、1e2 De13e2与 6e22e1 D 选项 A 中,设 e1e2e1,则 1, 10, 无解; 选项 B 中,设 e12e2(e12e2),则 1, 22, 无解; 选项 C 中,设 e1e2(e1e2),则 1, 1, 无解; 选项 D 中,e13e21 2(6e22e1),所以两向量是共线向量故选 D 2(2020 三明模拟)如图,A,B 分别是射线 OM,ON 上的点,给出下列向量: OA 2OB ;1 2OA 1 3OB ;3 4OA 1 3OB ;3 4OA 1 5OB ,若这些向量均以 O 为 起点,则终点落在阴影区域内(包括边界)的向量是( ) A B C D B 由向量共线
9、的充要条件可得:当点 P 在直线 AB 上时,存在唯一的一对有 序实数 u,v,使得OP uOA vOB 成立,且 uv1. 可以证明当点 P 位于阴影区域内的充要条件是:满足OP uOA vOB ,且 u 0,v0,uv1. 121, 点 P 位于阴影区域内, 故正确; 同理正确; 而错误 故 选 B 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技巧 (1)利用向量加、减、数乘运算的法则来进行求解,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 坐标,则应先求向量的坐标 (2)解题过程中, 常利用“向量相等, 则坐标相同”这一结论, 由此可列方程(组) 进行求解 典例 2 (1)向量 a, b, c 在正方形网格
10、中, 如图所示, 若 cab(, R), 则 ( ) A1 B2 C3 D4 (2)已知 A(2,4),B(3,1),C(3,4)设AB a,BC b,CA c,且CM 3c,CN 2b, 求 3ab3c; 求 M,N 的坐标及向量MN 的坐标 (1)D 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 1, 可得 a(1,1),b(6,2), c(1,3) cab(,R), 16, 32, 解得 2,1 2. 4. (2)解 由已知得 a(5,5),b(6,3),c(1,8) 3ab3c3(5,5)(6,3)3(1,8) (1563,15324)(6,42) 设 O 为坐标原点,
11、CM OM OC 3c, OM 3cOC (3,24)(3,4)(0,20) M(0,20)又CN ON OC 2b, ON 2bOC (12,6)(3,4)(9,2), N(9,2),MN (9,18) 点评:本例(1)在求解中,借助坐标系,把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坐标化,完美 展示了坐标法的便捷性,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这种意识的培养,尤其是规则几 何图形中的向量问题,如正方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等 跟进训练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1,2),B(2,0),AC (2,3),则点 D 的坐标 为( ) A(6,1) B(6,1) C(0,3) D(0,3) A AB (3, 2)DC ,
12、 AD AC CD AC AB (5, 1), 则 D(6,1) 故 选 A 2.如图, 在正方形 ABCD 中, M, N 分别是 BC, CD 的中点, 若AC AM BN , 则 . 8 5 法一:以 AB,AD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 图所示,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AM 1,1 2 ,BN 1 2,1 ,AC (1,1), AC AM BN 1 2, 2 , 1 21, 21, 解得 6 5, 2 5, 8 5. 法二:由AM AB 1 2AD ,BN 1 2AB AD ,得AC AM BN 2 AB 2 AD ,又AC AB AD , 21, 21
13、, 解得 6 5, 2 5. 8 5. 考点三 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问题的解题策略 (1)如果已知两向量共线,求某些参数的取值时,利用“若 a(x1,y1),b(x2, y2),则 ab 的充要条件是 x1y2x2y1” (2)在求与一个已知向量 a 共线的向量时,可设所求向量为 a(R) 利用向量共线求参数 典例 31 已知 a(1,0),b(2,1) (1)当 k 为何值时,kab 与 a2b 共线; (2)若AB 2a3b,BC amb,且 A,B,C 三点共线,求 m 的值 解 (1)a(1,0),b(2,1), kabk(1,0)(2,1)(k2,1), a2b
14、(1,0)2(2,1)(5,2), kab 与 a2b 共线, 2(k2)(1)50, k1 2. (2)AB 2(1,0)3(2,1)(8,3), BC (1,0)m(2,1)(2m1,m) A,B,C 三点共线, AB BC , 8m3(2m1)0, m3 2. 点评:熟记两向量 a,b 共线的条件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利用向量共线求向量或点的坐标 典例 32 已知点 A(4,0),B(4,4),C(2,6),则 AC 与 OB 的交点 P 的坐标 为 (3,3) 法一:由 O,P,B 三点共线,可设OP OB (4,4),则AP OP OA (44,4) 又AC OC OA (2,6
15、), 由AP 与AC 共线,得(44)64(2)0, 解得 3 4,所以OP 3 4OB (3,3),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3,3) 法二:设点 P(x,y),则OP (x,y),因为OB (4,4),且OP 与OB 共线,所以x 4 y 4,即 xy. 又AP (x4,y),AC (2,6),且AP 与AC 共线, 所以(x4)6y(2)0,解得 xy3,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3,3) 点评:本例中“AC 与 OB 的交点为 P”,实际上变相告知“A,P,C 三点共 线”,故该问题便可转化为考向 1,只需引入参数表示出点 P 的坐标,借助向量共 线的坐标计算求解便可 跟进训练 1已知向量
16、 a(1,3),b 2,1 2 ,若 c 为单位向量,且 c(a2b),则 c ( ) A 3 5, 4 5 或 3 5, 4 5 B 3 5, 4 5 或 3 5, 4 5 C 2 2 , 2 2 或 2 2 , 2 2 D 2 2 , 2 2 或 2 2 , 2 2 B 由题意可知 a2b(3,4), 又 c(a2b), c(3, 4), 即 c(3, 4)又|c|1,5|1, 1 5,即 c 3 5, 4 5 或 3 5, 4 5 ,故选 B 2(2020 北师大附中模拟)已知向量 a(1,1),点 A(3,0),点 B 为直线 y2x 上的一个动点,若AB a,则点 B 的坐标为 (3
17、,6) 设 B(x,2x),则AB (x3,2x) AB a,x32x,即 x3. B(3,6) 备考技法 3 共线定理的推广及应用 平面向量的等和线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OP OA OB ,当点 P 不在直线 AB 上时,可以过点 P 作直 线 AB 的平行线,且与 OA,OB 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 M,N 两点,则由三点 P,M,N 共线,不难得出: OP xOM yON ,且 xy1, 又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OM kOA ,ON kOB 其中k|OM| |OA| , 则OP xOM yON kxOA kyOB , 即 kx,ky, 故 k(xy)k. 把过点 P 作直线 AB
18、的平行线 MN 称为等和线 等和线的相关结论 (1)当等和线恰为直线 AB 时,k1; (2)当等和线在点 O 和直线 AB 之间时,k(0,1); (3)当直线 AB 在点 O 和等和线之间时,k(1,); (4)当等和线过点 O 时,k0; (5) 若两等和线关于点 O 对称,则定值 k 互为相反数. 技法展示 (2017 全国卷)在矩形 ABCD 中,AB1,AD2,动点 P 在以 点 C 为圆心且与 BD 相切的圆上若AP ABAD ,则 的最大值为( ) A3 B2 2 C 5 D2 A 如图,由平面向量基底等和线定理可知,当等和线 l 与圆相切时, 最大,此时 AF AB ABBE
19、EF AB 3AB AB 3,故选 A 评析 应用等和线解题的步骤 (1)求 k1 的等和线; (2)平移(旋转或伸缩)该线, 结合动点的可行域, 分析何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3)从长度比或者点的位置两个角度,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 技法应用 1.如图, 在正六边形 ABCDEF 中, P 是CDE 内(包括边界)的动点, 设AP AB AF (,R),则 的取值范围是 3,4 当 P 在CDE 内时,直线 EC 是最近的平行线,过 D 点的平行线是 最远的,所以 AN AM, AD AM 3,4 2.如图, 在扇形 OAB 中, AOB 3, C 为弧 AB 上的动点, 若OC xOA yO
20、B , 则 x3y 的取值范围是 1,3 OC xOA 3y OB 3 ,如图,作OB OB 3 ,则考虑以向量OA ,OB 为基 底显然,当 C 在 A 点时,经过 m1 的平行线,当 C 在 B 点时,经过 m3 的 平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最近与最远的平行线,所以 x3y 的取值范围是1,3 3如图,在边长为 2 的正六边形 ABCDEF 中,动圆 Q 的半径为 1,圆心在线 段 CD(含端点)上运动,P 是圆 Q 上及其内部的动点,设向量AP mABnAF(m,n 为实数),则 mn 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5,6 C2,5 D3,5 C 随着动点圆心 Q 在线段 CD(含端点)上运动, 点 P 的运动区域为阴影部分 所示,如图所示作直线 BF 的平行线 l,使得 l 与阴影区域有公共点,离 BF 最近 的直线 l 记为 P1G(P1为 l 与圆 C 的切点,G 为 l 与直线 AB 的交点),离 BF 最远的 直线 l 记为 P2H(P2为 l 与圆 D 的切点,H 为 l 与直线 AB 的交点) 设AP1 mAB nAF, 由等和线结论,mnAG AB 2AB AB 2. 此为 mn 的最小值 设AP2 mAB nAF, 由等和线结论,mnAH AB5. 此为 mn 的最大值 综上可知,mn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