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1657620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课程目标 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词结构的严谨性。 2.梳理文章脉络,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 学习他勇于创新、 注重实践、 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3.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的艺术魅 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4.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 握文章主旨,学习马克思终生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并揣摩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深刻的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2.感受悼词的用词特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及对逝者的赞叹、 敬佩之情。 3.开展有关“友情”

2、 “理想”等主题的讨论,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高考导航 1.“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永垂不朽”等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易考的成语, 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要求。 2.结合文本的深层意蕴、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思想观点来探究文本中的“人生 价值” “时代精神”是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命题热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 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3.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曾在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过。 这合乎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一百多年前,一位饮誉 世

3、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 一、知人论世 1.作者作品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 领袖。1844 年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 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 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 ,合作资本论 。 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 。19 世纪 60 年代,恩 格斯积极参加了领导第一国际的

4、工作。1883 年马克思逝世后,他独自担负起领 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同时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 三卷。1889 年恩格斯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捍 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得到了广阔的发展。他是继马克思之后 “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 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1999 年 9 月,英国广播公司(BBC) ,评选“千年思想家”,互联网全球投 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背景探寻 1883 年 3 月 14 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5、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 因病逝世,3 月 17 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 语发表了这篇演讲。 对于马克思的生平,最了解的人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 的人也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人仍 莫过于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 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悼念, 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给予了 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 然而更重要的在 于改造世界。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

6、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马克思的墓志铭 3.文体知识 悼词 我国古代称悼词为“诔辞” “哀辞” “吊文” “祭文” ,它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 一种文体。 悼词一般在开头介绍死者生前的身份、 职务和死者逝世的原因、 时间、 地点及其享年,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与一生中的成就和贡献,并恰如其分地作出 评价,最后对死者表达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简而 言之,悼词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 哀” 。现代悼词有广文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惊词专指向死者表示

7、哀悼缅怀与敬意 的悼念性文章。 狭义的悼词是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 用衰悼文体。 二、初读文本 1.字音 繁芜丛杂(w)浅尝辄止(zh)卓有成效(zhu) 嫉恨(j)诬蔑(w)诽谤(fibng) 诅咒(z zhu)悼念(do) 量(ling)杯量(ling)力而行 数(sh)学数(sh)落数(shu)见不鲜 豁(hu)然豁(hu)口 2.字形 诽(fi)谤悱( fi)恻绯(fi)闻 领域(y)鬼蜮(y)疑惑( hu) 衷( zhng)心衰(shui)老哀(i)求 坚韧不拔(b)活泼(p)长途跋(b)涉 3.脉络 悼词开头用讳饰的手法,委婉地说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

8、当时的 情景。“停止思想了” “永远地睡着了”等含蓄的说法, “下午两点三刻” “不到 两分钟”等具体数字,都体现作者无限的遗憾、不舍与悲痛之情。 悼词的主体部分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叙述了其生前的主要活动。 第 2 段是一个总论,概括地描述了马克思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两个“对于” 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在两方面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巨大贡献, 是后文叙 述的总纲。 “不可估量” “空白” 等词,极言损失之大。 接下来恩格斯先讲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发现了人 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二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在讲述这两个发现时,恩格斯恰当地加

9、入了自己的观点与评价: 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论相并提, 称剩余价值 规律发现之前的一切相关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通过这些表达,恩格斯 充分说明了马克思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表达了对马克思的钦佩与崇敬。 第 5 段,恩格斯简述了马克思在其他众多领域的研究情况。前文的“两个发现” 和这段“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形成“点”和“面” , “详”和“略”的叙述关 系,进步赞扬了马克思卓越的研究能力、广泛的研究兴趣和深入的研究精神,更 全面、更丰富地展现了马克思的个人风采。 随后恩格斯开始讲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卓越贡献。第 6 段介绍马克思从事社

10、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出思考革命的力量是其进行各 种研究、关注科学进步的出发点,揭示了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第 7 段,恩格斯 先用“首先”“真正使命”等词语,强调了革命对于马克思一生的重要意义,概 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 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第 8 段的讲述形成了两组对比: 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截然不同的 态度;敌人对马克思的嫉恨、诬蔑与马克思的“毫无在意” 。这样的对比既展现 了马克思顽强的革命意志、宽广的领袖气度与胸怀,又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 爱藏。最后一段,用一句话再次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既是悼念,又

11、是表达 对马克思为之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充满信心。这一结尾,简明扼要,铿锵有 力,震撼人心。 恩格斯只用了一千多字就既准确又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辉煌成 就,这样的表达效果得益于这篇悼词严密的逻辑构架。本文的总体思路为“悲痛 颂扬悼念”, 基本遵循了悼词常见的体式。其中主体部分由两个“对 于” 开头的短句领起,清晰地归纳出马克思在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两方面的卓绝 贡献,然后再分层次细化叙述,可谓环环相因,丝丝人扣,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 密。 恩格斯不仅准确概括了马克思的伟大成就,还通过叙述技巧将其加以凸显。 如“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老实说,协会的这位 创始人即

12、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两句,都是通过对他 人的“假设让步” ,达到凸显马克思成就的目的。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和 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便表达更推确生动。 第一部分:沉痛的悼念(-) 逝世情况() 时、地、情况、心情 巨大损失() 对象:两个“对于” 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感情:带着崇高敬意无比沉痛惋惜 第二部分:巨大的贡献(-) 科学家(3-5)理论贡献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过渡(6) 马克思的科学观 革命家(7)实践功绩 创办革命刊物 创立第一国际 第三部分:深远的影响(8-9) 敌人忌恨 诬蔑 驱逐 人民尊敬 爱

13、戴 怀念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三、研读文本 1、“两点三刻”,为什么把逝世的时间交代得那么精确? 明确: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 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用“停止思想” ,而不用“停止呼吸” ,或“心脏停止跳动” ,为什么? 明确: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 家、伟人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3、 “还不到两分钟永远地睡着了”有何含义作用? 明确:有交代作

14、用,还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为事业奋斗一生,临终还在辛勤工作 的伟大形象。 “还不到两分钟” 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 “在安乐椅上睡着了”用讳饰的手法委婉到写马克思从容安详的逝世,语气平 静含蓄,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 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亦本段感情) 4、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 可估量)的损失。 明确: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 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这位巨人逝世以

15、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有何含义? 明确: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 高度赞颂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5、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明确: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马克思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态度, 表现出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 6、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里“敌人” 和“私敌”有什 么区别? 明确: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许多和一 个,对比鲜明,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是对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无 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 7、恩格斯说:“他的英名

16、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将字? 明确: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距离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 产主义社会还比较遥远。再者,当时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参加 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来个。 这个“将”字表示的是一种预见,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 垂不朽,就是说共产主义事业取得胜利是迟早的事,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 不朽生命力的信心,同时,这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极大鼓舞。 8、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明确: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 “这个人” “这位巨人” “马克思” “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

17、化,充分表 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感情。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 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用“这个人”这一称谓,表示 作者要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 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 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位创始人”这一称谓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 国际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9、文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明确:文章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贡献的。 理论贡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这 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一面。 实践功绩:马克思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运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

18、人协会等。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10、小结 以理服人逻辑性,思想性 以情感人艺术性 四、思考探究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 1 段,先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 ,接着具体描 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第 2 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第 1 段的记叙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 2 段的议论是在第 1 段记叙和描写 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两段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使演讲一开始 就表达

19、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又如文中对马克思的各种理论贡献的介绍,采用议论的方式;对马克思的革命实 践活动的介绍,多用记叙的方式;而在议论和记叙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词句 (如“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 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 ,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极富感染力。 2.文章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 呢? 明确: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 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其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 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上特殊的环境使作

20、者不能把自己异常 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其二,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 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的思想和功绩, 以教有和技舞广大无产阶级和革命群 众不断战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法是合蓄的,口吻是平静的。 3. 艺术特色 运用承递性词语和过渡性语段以加强逻辑联系 运用语句和衬托手法予以强调突出 旁衬:达尔文反衬:论敌 政敌自衬:语词推进 语言准确形象,精练生动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五、观点争鸣 文中第 3 段是一个 180 多字的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于这

21、个长句,有人说其表达了丰富的内 容,有人说其太拗口,不好理解。请认真读读,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应该用长句,以便表达更准确、丰富的内容。全文的中心是赞颂马 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 文中具体论述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实践上的光 辉业绩。理论上写了“三个方面的发现” ,而这一长句则论述了理论上的第一个 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繁茂的枝叶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生动地 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 观点二:应该用短句,长句让人费解。由于这一复杂长句的附加成分和特殊 成分较多,枝繁叶茂,粗略一看使人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再 者,演讲稿是演讲的依据,句子长了,演讲者觉得拗口,听众也会觉

22、得费解。演 讲中应尽量用短句,在注重文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平易近人。 六、文本特色 修辞精美情感凸显 (1)议论、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本文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 介绍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贡献,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而抒情则贯串在整篇文 章之中。如第 8 段先叙述资产阶级对马克思的嫉恨和诬蔑,再抒发无产阶级对他 的爱戴和悼念之情,最后直接议论,三者结合得很完美。 (2)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而这主要是通过 “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上, 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

23、命实践上,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 2 段中的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 失” 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 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上。 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 2 段、第 6 段) ;就段与段来说,一般 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接性语句,如第 2 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 4 段的“不仅如此” ,第 5 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 6 段的他作为科 学家就是这样”,第 7 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 8 段的“正因 为这样”。这样不仅使得文本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

24、 突出,层次井然。 (3)精心选用词句,感情色彩浓厚。 形象化的词语。如第 1 段中,作者用形象化的描述,点明了马克思逝世的 时间、地点。不说逝世,而说“停止思想了” “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 地睡着了” 。这些词句的运用,不仅表现了恩格斯的沉痛心情,还高度赞扬了马 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委婉含蓄的句子。如第 1 段讳饰手法的运用。 又如第 8 段中“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可能” “未必”是推测性的词语,委婉含蓄;“但”字一转,突出论述了马克思的所有 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而他“未必有一个私敌” ,表明了马克思一生光 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

25、解放事业;“许多”和“一个”形成对 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高度概括性的词句。如第 2 段中的两个“对于”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 用。又如第 4 段中的“这里”,第 5 段中的“每一个领域” “任何一个领域” ,第 6 段中的“就是这样”等,都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指代性。 七、课内素材 素材 1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受尽诽谤和 诅咒。 “他对这切毫不在意,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 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无私才能无畏。正因为马克思是为无产阶级而 战,他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无产者,所以他能从容面对一切诽谤和诅咒。马克思 的这种无畏的精

26、神、无私的襟怀,也正是伟人的人格魅力所在。 适用话题:“伟人的胸襟”“勇敢无畏”等。 素材 2 革命导师列宁这样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 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 常动人的友谊故事。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 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给我 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我们交友的楷模。我们要像他们那样,为实现共同的理 想携起手来,真正成为挚友、净友和密友。 适用话题:“交友”“友谊等。 写作借鉴: 友谊是在共同奋进的时候,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君不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 友谊比资本论的文字还要长,君不见李白与汪伦的友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 君不见巴金与冰心的友谊比 20 世纪的光阴还要久。他们的友谊,穿越光阴,如 明星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