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案.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15142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学习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知识点梳理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意义: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2. 影响环境的因素: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耗量;技术水平。例题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 (1)D(2)C(3)A【解析】 【分析】 (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 正确。 (2)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

3、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 正确; (3)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 正确。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2.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例题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每年 5 月上中旬是宿迁杨树产生杨絮的集中期,给宿迁带来了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一天中杨絮最易飘起的时间是()A.子夜B.清

4、晨C.午后D.傍晚(2)杨絮飘飞给宿迁带来的影响有()诱发呼吸道疾病带来火灾隐患影响出行安全增加旅游吸引力A.B.C.D.【答案】 (1)C(2)A【解析】 【分析】 (1)结合材料,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推测其产生的条件是空气干燥且空气对流旺盛才有利于杨絮的飘散,一天中中午后气温最高,空气的垂直运动最为强烈,杨絮最易飘起,C 正确;子夜、清晨、傍晚气温较低且水汽较多,空气对流较弱,杨絮不易飘起,ABD 错误,故选 C。 (2)杨絮飘飞容易造成呼吸道和皮肤过敏,有诱发呼吸道疾病;杨絮干燥,易燃,容易带来火灾隐患;杨絮飘飞,造成视线干扰,易影响出行安全等

5、造成旅游吸引力的下降,因此正确,错误,故选 A。课后练习1.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

6、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A.B.C.D.(2)“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禁止碳的排放 追求绿色 GDPA.B.C.D.3.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下

7、列小题。(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城市热岛效应湖水富营养化A.B.C.D.(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 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4.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

8、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5.PM2.5 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PM2.5 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资源短缺D.生物多样性减少(2)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 就是空气中的浮尘,肉眼可见B.PM2.5 对呼吸道健康的人没有危害C.PM2.5 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D.PM2.5 在海洋上含量高,因为海洋上空水汽充足6.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

9、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A.增加绿地面积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只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B全球

10、变暖C酸雨 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8 读 A、B 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A 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2)A 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3)B 图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据 A 图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一、选择题1.【答案】 (1)B(2)D(3)C【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看出: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11、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 (2)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而建筑工地扬尘属于固体粉尘污染,不会形成酸雨。 (3)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气候干旱的情况下,在风力作用和沙丘运动下造成的。2.【答案】 (1)A(2)C【解析】 【分析】 (1)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2)“低碳经济”倡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以追求绿色 GDP。3.【答案】 (1

12、)C(2)A(3)B【解析】 【分析】 (1)大气的直接热源是近地面。近地面辐射为红外线长波辐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导致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加强,地面温度升高,故 C 正确。(2) 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 温室气体中的氟利昂可以造成臭氧层破坏, 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可能还会加剧酸雨,故正确;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湖水富营养化是含氮磷等的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的,故错误。故 A 正确。(3)A.雪线是常年积雪的最下界线,气温升高雪线升高,随着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A 错误;B.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北方气温将升

13、高,一月份 0等温线向北移动,B 正确;C.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南海诸岛面积不可能增大,C 错误;D.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比原来气温升高,D 错误。故答案为: (1)C; (2)A; (3)B。4.【答案】 (1)C(2)B【解析】 【分析】 (1)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因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5.【答案】 (1)A(2)C【解析】 【分析】 (1)PM2.5 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环

14、境污染。 (2)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肉眼是不可观测的;因为可入肺,故对呼吸道健康的人也有危害;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因此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含量高。6.【答案】 (1)C(2)C【解析】 【分析】 (1)从定义中的“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可知,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 (2)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范畴; 增加绿地面积、 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范畴。

15、7.【答案】 (1)(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的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解析】 【分析】 (1)此类题目属因果联系题,做题时要注意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臭氧层空洞是由氟氯烃化合物的过量排放所致; 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和空气中水汽结合而形成酸雨;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导致全球变暖。而森林锐减是由木材生产和滥伐造成的。(2) 环境问

16、题主要是由人地矛盾造成的, 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没有注意与环境相协调造成的。 此题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环境效益的矛盾,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另外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图。(3)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从人口问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上题的原因分析,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故答案为: (1)(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17、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8.【答案】 (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2)火山爆发;海啸(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 CO2, 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 CO2吸收量减少【解析】 【分析】 (1)A 图中反映出的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气温升高。(2)A 图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火山爆发;海啸。(3)B 图中反映的是海水上涨,北极熊生存环境被破坏,冰川融化等信息进行判断,该问题为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地球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 CO2, 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 CO2吸收量少。故答案为: (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2)火山爆发;海啸;(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 CO2, 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 CO2吸收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