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登高壹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贰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叁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肆肆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知知人人论论世世壹壹 杜甫(杜甫(712-770712-770),字子美,世称),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圣”,他的诗被誉,他的诗被誉为为“诗史诗史”。因为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因为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为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他是世称杜少陵。因为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杜
2、”。有杜工部集。杜甫一生多灾多难。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有杜工部集。杜甫一生多灾多难。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从坎坷,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从4848岁开始,一直到岁开始,一直到5858岁去世,岁去世,这是他长达这是他长达1111年的西南漂泊时期。这首诗是年的西南漂泊时期。这首诗是767767年作者流落夔年作者流落夔州时所写的。这时,州时所写的。这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国家仍是一已结束四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又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又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独自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写后的第三年
3、,九,杜甫独自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写后的第三年,杜甫就病逝于漂泊在湘江的船上。杜甫就病逝于漂泊在湘江的船上。知知人人论论世世壹壹 登高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登高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767年)秋天,年)秋天,杜甫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杜甫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已进入严武的幕府,依托严武。但是,后来严武夺地盘。杜甫本已进入严武的幕府,依托严武。但是,后来严武病逝,杜甫失去
4、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了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
5、飘望中所见,激起了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七律之冠”的登高。的登高。壹壹请在此处输入标题 结合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分析诗人“悲”的原因。小组讨论壹壹请在此处输入标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6、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悲秋,由自然、个人而及社会,不仅是悲作者悲秋,由自然、个人而及社会,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层的是悲社会之秋、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层的是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登高真正的意蕴是悲自然之秋、国家之秋。登高真正的意蕴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国家之秋的有机统一,杜甫忧国忧民生理之秋、国家之秋的有机统一,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震撼人心!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震撼人心!登高请在此处输入标题肆肆123生活困顿 年老多病漂泊他乡 壮志难酬忧国忧民悲自己悲国家 悲秋请在此处输入标题叁叁 用一副对联来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用一副对联来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老师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如何?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对对联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拜拜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