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往今来,赞美荷花的诗歌文章有很多.如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写的是艳阳照耀下的荷花,月色朦胧下的荷花,该是别有一番情致吧?让我们走进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慢慢行走,细细品味。荷塘美景荷塘美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认识作者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2、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第一部分(1-3)作者首先交代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
3、 由。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主体。第三部分(7-10)想江南故乡采莲,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初步感知初步感知散文,形散神聚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分析鉴赏分析鉴赏1、诵读文章第四
4、自然段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比喻比喻 荷叶荷叶拟人、比喻拟人、比喻 荷花荷花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5、,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荷香荷香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
6、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4 4段段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
7、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小结小结荷塘美景荷塘美景荷塘月色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5 5段段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小组讨论)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5 5段段泻浮洗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
8、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诵读鉴赏诵读鉴赏第第6 6段段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课堂总结课堂
9、总结提问:平常我们见到的写荷花的文章大多是浓艳明丽的,本文描写的景色却是素淡的,朦胧的。景语即情语,试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刹那间的安宁。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安逸。追求刹那间的安宁正是为了暂时忘却,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荷塘景色越宁静、安逸,越反衬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把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融入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情与景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对范畴。中国古代文论很早就开始探讨“情”和“景”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
10、已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强调触景生情,抒发因景而生的思想情绪。触景生情: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情景交融: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大笔勾勒,宏观布局大笔勾勒,宏观布局工笔手法,细处勾勒工笔手法,细处勾勒巧妙用词,增强画面感巧妙用词,增强画面感画面感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背诵第四、第五、第六段。提示: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为主,“内在”情感要丰富,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