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9 9单元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要语强记-2-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空间特征,后者可分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2.几种调查方法: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的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调查方法为抽样检测法。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2、又称K值。K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要语强记-3-4.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5.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使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
3、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要语强记-4-7.能量的源头太阳光能;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8.物质循环的特点:基本元素的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
4、环。要语强记-5-9.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狗的尿液、昆虫的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等)。信息来源为生物或无机环境。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传递。10.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1.生态农业的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要语强记-6-
5、1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1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混漏清零-7-1.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理解不透(1)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2)对“”的理解Nt=N0t,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1时,种群密度增大;=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1时,种群密度减小。(3)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
6、降;反之,K值会上升。混漏清零-8-(4)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混漏清零-9-2.对种间关系概念模糊,似是而非(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7、。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混漏清零-10-3.对群落演替的种类及过程界定不清(1)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
8、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混漏清零-11-4.不能准确界定生态系统的成分(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混漏清零-12-5.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混淆不清(1)能量流动中的两个
9、比较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较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a.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b.能量利用效率: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混漏清零-13-(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0、不单指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过程,还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人吃蘑菇,鸡吃蚯蚓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混漏清零-14-6.对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界定不清(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
11、灾后草原的恢复等。混漏清零-15-7.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相关概念辨识不清(1)区分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的作用大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16-1.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2.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3.种群的“S”型增长和“J”
12、型增长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发生变化。()5.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7.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8.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9.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可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1010.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1111.“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1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定是太阳能。()131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
13、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1414.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1515.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1616.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17-1717.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81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在捕食食物链中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1919.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
14、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2020.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2121.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222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18-23.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24.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25.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
15、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19-20-27.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8.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29.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3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
16、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 tkeirh893y89ey698vhkrne lkhgi8eyokbnkdhf98hodf 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 kj
17、fegiu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 tkeirh893y89ey698vhkrne lkhgi8eyokbnkdhf98hodf 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 kjfegiuds
18、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
19、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