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87305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X 页数:147 大小:5.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任 务 群 三(二)古代诗歌阅读语语 文文2023内 容 索 引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第四步新题模拟与变式训练古代诗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诗歌阅读是考查考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总体要求是:关注古诗形象,突出审美鉴赏,强调个人体验。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近年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古代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诗歌阅读的模式化、概念化。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

2、点排查经典试题回顾经典试题回顾一、(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

3、全词并无生硬之感。答案 A解析“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误,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人们寻觅春色的执着。“翁前子后孙扶掖”,写人多,大家长幼有序,热热闹闹,没有感到“困难”。2.词人在下片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二、(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9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

4、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答案 A解析 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错误。文诗并不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而是从人的角度来写。4.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

5、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三、(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

6、昂扬气概。答案 A解析 A项,“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从“相知何用早”可知,应为结交不久的朋友。6.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考情解码考情解码1.文本素养领悟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优势,选材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信心。2.命题意图解读(1)品悟中华优秀传

7、统文化近年诗歌鉴赏的高考试题,侧重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对人文情怀的领悟。如2022年新高考卷,要求考生答出“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直接考查诗歌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启示。(2)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2022年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考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2022年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选用李白的送别,要求考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表达方式是否相同,这都与教材密切关联。(3)题型、分值相对稳定诗歌阅读采用客观题、主观题各一道的形式,主观题设题相对灵活,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

8、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鉴赏,选择题采用选错误一项的方式,难度相对较低,并且这种设置还有辅助理解诗歌的作用。一轮盲点排查一轮盲点排查一、(2022山东聊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9分)蝉张问陶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注恐未宜。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注金貂:汉代侍臣冠饰。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冠帽上用金珰、玉蝉、貂尾作为装饰。诗词中多以“金貂”称侍从贵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时令,用“槐黄满地”暗示“炎凉代序”的秋季,“耐”字则表达了煎熬难挨的情绪。B.颔联是说,秋蝉

9、的悲苦鸣叫常常会引发诗人的共情,但诗人的清高心志却非秋蝉所能理解感知。C.尾联卒章显志,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了思乡归隐而又不得的惆怅之情。D.这首诗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诗人的情思,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显示出咏物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特点。答案 B解析 B项,“诗人的清高心志”错,诗歌颔联写的是“秋蝉的清高心志”。2.刘勰认为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6分)答案 颈联句句写蝉,又句句言志。秋蝉频繁更换树木栖息,居无定所,暗指诗人无人赏识、不被器重的苦闷之情。玉蝉不甘作为高官帽饰,喻指诗人不想依附权贵的高洁之志。颈联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仍不想依附权贵的清

10、高。二、(2022黑龙江大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南溪早春注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注本诗是诗人晚年退职居家期间所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扣合题目,概述了诗人还家五年的景况,春容的鲜妍与病翁形成对照。B.“垂处绿”“末梢红”写出早春柳条、桃枝的特点,诗人观察细致,造语新颖。C.诗人静居亭馆中,卷起珠帘,浓盛的日光进入亭中,令人感到舒适悠闲。D.尾联调转笔触写新年雨水太丰足,诗人因此担心今年不会有去年的好 收成。答案 D解

11、析 D项,“今年不会有去年的好收成”错,尾联以春雨兆丰收,相比之下,去年虽丰产,恐怕算不上最好的年景。4.以衰翁写早春,本极易流于颓唐,这首诗的一个好处正在于无颓唐之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 诗人写春景鲜妍,无颓唐之色。诗人细致地描写南溪早春之景,将春天的色彩、活力、希望表现得非常充分,流露出对春景的无限热爱。诗人叹老不服老,无颓唐之色。诗人以春色的鲜妍和自己的衰老形成对比,但正是这不服老的积极心态,才是其热爱春景的原因。诗人关注民生,无颓唐之色。尾联以春雨兆丰年,说明让诗人醉心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春景,还有民生,表现了诗人虽退居在家依旧心系百姓。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第三步重难攻坚

12、与热考突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一任务一 选择题选择题:理解赏析务求准确理解赏析务求准确客观题选项的考查往往集理解、分析与鉴赏能力于一体,多采用曲解原意、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设在内容与手法的细微之处,考查考生辨识正误的能力。选项设误的主要表现是:形象、意境特 点概括不当,情感分析拔高或曲解,表达技巧和效果似是而非,语言分析和鉴赏细微处故意错解。最常见的失分点是内容理解片面和艺术技巧张冠李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1内容理解片面内容理解片面因古代诗歌的语言与现代汉语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鉴赏古代诗歌,很容易出现读不懂或内容理解片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

13、面:一是诗意不明,不知道写了什么;二是望文生义或随意延伸,不符合诗人描述的情景或生活的社会背景。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首联 你在江州是否平安呢?慧远禅师的东林寺是否值得一住呢?颔联听说湓江蜿蜒,似飘飞的衣带;庐山的众多山峰中,又以香炉

14、峰最为秀美。颈联 您说,岁末题诗,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身似病鹤一样孤单。尾联虽然现在境遇不好,但不要沉迷于佛道之中,你要相信前途仍然会一片光明,自己仍会平步青云。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 B解析 B项曲解文意,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回环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

15、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C错因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从考生答案看,考生对诗歌第六句的理解不正确。结合白居易被贬谪的背景和诗人对白居易的关心、劝解来理解,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 三步法读诗第一步,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寄”“平安否?”“住得无?”“莫谩”等字词,透露出对友人的关怀与劝慰之情。第二步,抓景、事、情,推导诗歌主旨景“湓浦似衣带,庐峰胜香炉”,举朋友诗中语句,劝慰好友,也显示友人的才能。事诗人问询友人慧远禅师的东林禅舍是否值得一住,告诫友人“莫谩拘牵雨花社”,希

16、望友人不要消极避世。情“离鸿断”“病鹤孤”是写白居易此时的处境,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同情。第三步,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诗歌的尾句“青云依旧是前途”,由“离鸿”“病鹤”之喻,劝勉友人不要灰心丧气,终会平步青云、一飞冲天,实现鸿鹄之志。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入塞曹勋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城陷撞军入,掠去随胡儿。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注羖羊皮:此指羊皮帽。据洪皓松漠纪闻,金国“妇人以羔皮帽为饰”。汉官仪:此指宋使的仪仗。后汉书光武本纪载,刘秀曾担任更始帝的司隶校尉,

17、率军进入长安,前来迎接的汉三辅吏士流着泪说:“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荐:再次。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属乐府体,使用第一人称,抒写了身陷金国的一位女子的经历和感情。B.前四句叙述了女子被掳到金国的遭遇,从中能够体会到女子的悲痛之情。C.“立向最高处”写女子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流眼泪,所以在最高处遥望宋使。D.末两句写宋使离去后,女子数着日子盼望他们回来,哪怕是再洒一次伤 心泪。答案 C解析 C项,“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流眼泪”错误。女子听说宋使经过,爬上最高处,想尽力看清楚宋使的仪仗,表达对宋朝的眷恋。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

18、点2诗句含义理解不清诗句含义理解不清读懂诗歌句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不少考生不懂得“诗家语”,不懂得诗歌会对语言进行“变形”处理。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词语、语意具有跳跃性等。考生往往按照诗歌语句表面的意思来理解,这样就容易犯错误。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叶落吴融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首联 秋来红增翠减,木叶纷纷飘落,不知飘向何处。颔联 远处秋树凝烟,烟淡如愁

19、;近处落叶结露,露坠似哭。颈联 如若追逐流水,应能远行万里;不要随风游荡,孤独飘飞。尾联 秋风萧萧,黄叶飘飘,日暮时分,我独行楚郊,凌乱的叶子,落满衣袍。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红色和翠绿等明亮色彩来描写秋天的树叶红增翠减的变化,以乐景衬哀情。B.本诗描写景物时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颜色和声音两个角度来表现秋景的特点。C.本诗颈联告诫落叶应逐水万里,莫随风孤飞,是为了赞扬流水有意,批判秋风无情。D.本诗尾联描写楚郊千树,落木萧萧,日暮时分,行客匆匆,境界阔大,意境 萧索。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答案 C解析 这是一首咏“落叶

20、”的诗,本诗中所咏之“落叶”是诗人的自况,诗人在描摹落叶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抒发了游子漂泊无定的感伤之情。C项不是“赞扬流水有意,批判秋风无情”,而是希望落叶可以随流水去到万里之遥。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 B错因分析考生对诗句含义理解不透彻,对秋景的描写手法把握不准确。“红影”“翠影”是颜色,“啼”是声音,既有看到的秋天景色,又有听到的坠露似哭、秋声等,视听结合。B项是正确的。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理解诗句“四法”1.填充内容。诗句常有省略,要合理补出诗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2.调整语序。诗句常有倒装或诗意跳跃,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

21、学会调整语序。3.合理联想。诗句中往往有意象,要懂得意象的内涵,借助联想串联意象,疏通句意。4.重视整体。理解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句表达的意思把握准确。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其二)范仲淹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注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渡过灾荒。从:同“纵”,

22、放任。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的内涵。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答案 B解析 B项,“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不正确,“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任务一 任务二 任

23、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3艺术技巧张冠李戴艺术技巧张冠李戴在选择题中,除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外,也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命题人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等。有时也把一些常见的诗歌常识弄混来设置错误选项。因此,要注意准确判断和辨析选项中所说的手法技巧与表达效果。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2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注杜甫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注此诗作于华州。当时诗人

24、因直言而获罪,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首联 七月初六,炎热蒸人,面对饭食,难以餐饮。颔联 夜晚乘凉,愁毒蝎横行;何况秋后,又满地蚊蝇。颈联 裹严衣衫,热得让人发狂;一摞接一摞的公文,急促得让人无法喘息。尾联 眼巴巴看着南山上青松横壑,何时才能摆脱这炎热与俗务,脚踏冰层?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七月六日苦炎蒸”一句照应题目“早秋苦热”,直写郁蒸难耐的感受让人苦不堪言。B.“皆是蝎”“转多蝇”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生活环境不满的态度。C.诗歌颈联通过异常行为的描写

25、,生动刻画出一个面对公文堆案极度烦躁的官员形象。D.全诗通过感官的体验以及由此而生的联想,真实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答案 B解析“皆是蝎转多蝇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皆是蝎”,满地是蝎,略有夸张,侧面表现出该地生存环境的艰苦。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C错因分析考生对诗歌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理解错误。蝇蝎之苦,让作者只能裹紧衣衫,但早秋之热,让作者苦不堪言,再加上“簿书何急”,让作者极度烦躁。C项分析正确。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准确区分五种易混手法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

26、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性,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情志。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3.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4.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

27、,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5.烘托与渲染烘托属于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注元八:指元宗简,排行第八,是白居易的好友。卜邻:选择作邻居。隐墙东: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事见后汉书逸民传)。后以“隐墙东”指隐于

28、市井。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白居易为表达“欲与元八卜邻”的恳切意愿而寄赠给对方的一首卜邻诗。B.在诗人的妙笔点染下,他把结邻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极具诗情画意,极富人情味。C.颈联侧重议论,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语意更近一层。D.诗人想“子孙长作隔墙人”,从彼此相亲想到世代的情谊,将感情抒发到极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答案 C解析 C项,“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错误,颈联的大意是每每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能偕行,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由此可知,应是用“暂出犹思伴”衬托“安居择邻”的重要性。任

29、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二任务二 简答题简答题:分析鉴赏务求到位分析鉴赏务求到位对考生来说,古代诗歌阅读的重难点是主观题,因主观题的问题指向多样,考查的角度不同,近年在命题上又淡化答题套路,侧重理解与自我阅读体验,因而考生失分较多。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观题,应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补救。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1形象类型形象类型,定位不准定位不准诗歌往往要借助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寄托志向,表明态度,无论哪一种形象,都不会是单一的、粗浅的,所以要准确定位形象类型,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概括形象,体会形象的意义或作用。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2辽宁

30、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诗招南阳秀才林逋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拟飘蓬作旅人。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注林逋(9671028),北宋著名诗人,性恬淡,隐居杭州西湖。题柱:指得到皇帝赏识。倚门亲: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指老母盼子归来的殷切心情。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首联 南阳秀才啊,不要因未被推荐,就拟作旅人,漂泊四海,意志消沉。颔联 心存壮志,终会得皇帝赏识;忧伤多病,恐辜负倚门双亲。颈联 高堤上的柳条,不是为离别而青;上林苑的杏花,每年春

31、天都焕然一新。尾联 况且有西湖的美好山水,归来时为你一洗衣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1】本诗颈联所写柳色、杏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本诗所写“柳色”,本指高堤上的绿柳,“杏花”本指皇家园林中的杏花。诗人借“柳色”劝朋友不要悲伤离别,借“杏花”劝朋友莫失意,要心存壮志。“柳色”“杏花”,情景交融,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要充满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柳色”“杏花”是诗人描写的事物形象,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作者借这两个鲜艳的形象,劝慰友人,珍惜美好青春,不要辜负年华,要积极进取。(2分)错因分析“柳色”“杏花”不是诗人描写的事物形象,而是诗人选

32、取的意象。从诗题可以看出,本诗是劝慰友人之作。“柳”虽然有伤心离别之意,堤上“柳色”更是惹人心伤,但是诗人一改伤心基调,劝朋友努力进取。这里的“杏花”指皇家园林中的杏花。用“堤岸之柳色”与“上苑之杏花”巧作对比,以此鼓励友人心存壮志,乐观积极。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整体把握,逐句分析1.整体把握很重要。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等,梳理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观倾向性,从而对诗歌的形象类型进行准确定位和正确解读。2.逐联逐句不放过。以试题要求分析的形象为目标,不放过任何一句内容,要关注刻画形象的诗句,也要谨慎对待那些从表面意思上看没有刻画形象的诗句,以免错过“迂回曲折”刻画形象的诗句

33、。同时,要关注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形象与创作意图的关系。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即将赶往河阳前线杀贼。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此处借指驻守河阳的郭子仪属将的营幕,点题“再归河阳幕府”。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本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 颈联描写了裴判官临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

34、马奔驰的画面。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2特色鉴赏特色鉴赏,术语不明术语不明古代诗歌鉴赏题其实是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鉴赏理论,结合个人的感悟去解决具体的诗歌鉴赏问题。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有一套系统性的鉴赏理论。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提高答题的专业性,以及与参考答案的吻合度。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2江苏句容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夜行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

35、注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注露华:露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一、二句 漫漫长夜,我在何处?澄澈的月光,舟行在澄澈的江水中。三、四句 悠远的天宇,空旷的星空,对故乡的思念,急切而隐痛。五、六句 天地静谧,江流无声,无外物打扰,惟有月华清明。七、八句 想到秋意已重,木叶尽脱,坐感露水湿冷,愁意渐生。九、十句 沙汀上的栖鹤,黎明时分,一声哀鸣。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2】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说:“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清澹”即“清淡”,请简析本诗“清澹”的特点。(6分)答案 诗歌“清澹”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澄潭”“月”“露华”等意象营造的意境

36、清幽、恬静;抒情主人公具有清雅高洁的特点;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没有浓重的悲伤,只有淡淡的忧伤;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悠悠”“切切”等叠词的运用,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这是一首诗风“清澹”的诗,诗人首创“清澹之派”,这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体现了清澹的特点,如写月光、江水等,都轻描淡写。(1分)错因分析从答案看,考生对“清澹”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弄不清楚,鉴赏的角度单一。解答此题,要扣住“清淡”,从意象选择、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及语言特点等方面鉴赏。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专业术语,分类牢记表现手法术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

37、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情感术语: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愤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效果术语: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近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意境高远等。风格术语: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绚丽飘逸、简洁明快、平实质朴、抑扬顿挫、委婉含蓄等。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雍尊师隐居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最后两联

38、的画面色调截然不同,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请加以分析。(6分)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答案 颈联中,“花”“青”“白”等色彩交映,画面静美和谐;尾联“暮”“寒”等以素冷色调为主,画面清幽而寒气袭人。后两联画面色调截然不同,颈联表达诗人寻师访友的欢快,而尾联写别后诗人的离愁与无奈。既照应了诗题,又巧妙写出诗人情感的波澜起伏。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3艺术技巧艺术技巧,界定不清界定不清古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多种多样,这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考生最易出错的题目。考生容易犯不明手法、乱用术语、理解不当、分析有误等错误。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

39、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注殷尧藩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注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首联 贬你到遥远荒凉的连州城,你前往的兴致却一如游子的归乡之情。颔联你忘记山高路险,似乎家就在前面;你不怕烟雾瘴气,似乎心甘情愿,鼎镬如饴。颈联 那就让凄清的梅花伴你入梦,愿广海的荔子装点你的行程。尾联 真希望这次前往能满足你归隐的愿望,青山春雨,雨读晴耕。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3】送别、贬谪之诗多载

40、愁情,但本诗旨在消解朋友的“客里情”,诗人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构思巧妙。诗人用浓浓的“归兴”之情冲淡路途中的“山路险”“瘴烟”重,以消解离别之意和贬谪之愁。虚写。诗人想象朋友南行路上所见的美好景致,以及到连州后晴耕雨读的隐逸生活,来劝勉朋友享受“归兴”之乐和寻找生活真趣,从而消解“客里情”。正衬,乐景写乐情。借归途所见“梅花”入梦,“荔子”满眼的美好景致展现“家近”之乐,来消解“客里情”。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解析 诗歌以“遐荒迢递”点出友人前去路途之遥远艰难,接着以“归兴”宽慰友人,又以“家近”“土甘”来安慰友人,以此消解离别之情和贬谪之愁,构思巧妙。诗歌颈

41、联想象“梅花”“荔子”伴行程的景象,以及尾联“石田春雨读书耕”的生活场景,都是虚写,诗人以美景和惬意的生活来消解友人的“客里情”。另外,颈联中“梅花”“荔子”都是乐景,用乐景写愿景,是正衬手法。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诗人想象友人此番前往如同回家,一路有梅花相伴,能满足归隐的愿望;到连州后能过上读书耕田的生活,用美好的愿望安慰友人。(2分)错因分析从考生的答案看,考生表达的意思虽然符合消解“客里情”,但没有回答“诗人是如何做到的”,在表达技巧上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诗歌技巧“四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在辨明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再

42、按照知识系统具体赏析,如抒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是借助什么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等。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确定修辞手法后进行具体说明,如它的具体表现,对什么样的情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等。类别较多,要尽量全面掌握。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4.结构特色:卒章显志、开门见山、过渡、伏笔、首尾呼应等。此外,还要注意以上四大类别中不常见的描写视角,如描写里的感官(视觉、听觉等)、角度(远近、俯仰等),手法里的叠词、炼字等。具体的答题步骤是,先指出诗歌语句使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释,最后答出这种表达技巧对

43、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即表达效果。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注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三弟。金山:指镇江的金山寺。西兴:在今浙江,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答案 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听觉描写;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视觉描写。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

44、颈联用“金破碎”比喻松林间斑驳的月光,用“雪崩腾”比喻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4思想情感思想情感,错误拔高错误拔高诗歌的情感,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表现出的主观情绪、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诗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为每年古代古诗阅读必考点。考生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背景把握不准,或对诗歌主旨理解偏颇,存在错误拔高的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

45、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首联我为官多年,平庸一生,碌碌无为,自知于国无功;孩子们,你们用什么来报答圣明的时代?颔联为农为士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出仕为官,还是侍奉双亲,不欺上、不欺民、不欺己才是最重要的。颈联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会有尽头;躬耕于乡野之中,亲自劳作,可使生活无饥无寒。尾联我把最为真切的人生道理传授给儿子,要求儿子一定要熟读周公的七月诗。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4】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

46、理解的?(6分)答案 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陆游告诉儿子道在六经,没有完尽,是希望儿子能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圣人之道;又希望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参加生产实践,培养爱民情怀。(3分)错因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从考生答案看,“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圣人之道”存在过度拔高的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 “三步法”把握诗歌的情感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特别注意: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诗人所处的时代

47、、诗人的文化教养和身份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不要以今律古,更不要主观臆断,要历史地、客观地分析,切忌无中生有,过度拔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日寄满子权王令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注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为王令少年时的友人,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首联诗人写道“楼上人愁思意深”,诗句中的“思意深”包含哪些深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 羁旅他乡的凄凉。诗

48、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已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人深陷怀才不遇的哀怨苦闷之中。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易错点易错点5比较鉴赏比较鉴赏,异同模糊异同模糊诗歌的对比鉴赏,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与教材中的某一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命题指向一般明确具体。考生常犯的错误是答非所问,对试题中要求区分的“异同”,没有清晰的界定。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2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

49、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叶梦得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注陶写:娱乐养性。鸱夷:据史记载,范蠡乘扁舟,游于江湖,变名易姓,自号鸱夷子皮。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句解文本句解文本提纲挈领读诗歌 上片正是晚秋季节,柳岸的故乡,新酒刚刚酿熟。像张翰一样,闻秋风,思鲈鱼莼羹,归心急切;从颍上回故乡(叶梦得,苏州人),虽万里之遥,但水天相接。驾一叶扁舟,趁暮色里,凌浩渺烟波。说

50、什么“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翻成新曲子。下片归来,兴致还应未足。谁还会在乎那点斜风细雨。趁年富力强,陶冶性情,何必管弦丝竹!像范蠡那样,乘扁舟,归隐江湖,这种愿望,近年来更加急迫。最好的归处是故乡,那里千点苍翠云峰,半篙澄江碧绿。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例5】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终岁不闻丝竹声”相比,叶梦得在本词中表达了对“丝竹”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白居易谪居卧病,期盼丝竹之声;叶梦得即将得见家乡山水,觉得丝竹之声并不一定非要有;因为叶梦得对回到家乡满怀期待,认为放怀山水足以快慰生平。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考生答案白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