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3 页 专题四|散文命题的 3 大角度 角度 1 表层看语境,深层看主旨词句理解 一、(2019 青岛高三一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灯如红豆 侯志明 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 不说, 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 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
2、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 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 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 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 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 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 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 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 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
3、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 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 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 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 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 第 2 页 共 13 页 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 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有一年的年底, 父亲又点亮那盏灯, 开始给人们算账, 我又蹭光写起作业, 写完我
4、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 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 看着我说: “有两毛钱, 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 “多了。 ” 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 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1982 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 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 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 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
5、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 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 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 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 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 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 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 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 更多的东西。 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
6、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 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 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 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 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9 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 第 3 页 共 13 页 情基调。 B第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 爱。
7、 C第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 义的课。 D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解析:选 C C 项,“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错,是出于父 亲的善良和正直。 2(理解语句含意)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 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6 分) 解析:解答时可以抓关键词语进行解释。本题可以抓住“对灯相思”和“把 灯和书联系起来”两处关键词。 “对灯相思”表层含义是思念文中所写的关于灯 的几个人、几件事:灯下辛勤劳作的母亲、对账的父亲和借给我灯的女同学;深 层含义是这些人、 事背后
8、所蕴含的感情: 爱、 正直、 善良、 宽容, 以及他们对“我” 的影响。 “把灯和书联系起来”, “书”代表“读书”, “灯”则代表“心灯”, 二者结合即“提升自我,照亮人生”。 答案:“对灯相思”,是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衣的母亲、灯下对账的 父亲、 借灯给我的女同学等。“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 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长大。 “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 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 3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
9、以从对结构的作用、对主题的 作用以及题目本身的手法和效果几个方面来答。 “灯”在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 文,效果是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以“灯如红豆”为题在主题上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灯如红豆”运用比喻手法,效果是形象生动,吸引 读者。 答案:“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灯如 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 第 4 页 共 13 页 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庄 重 朱以撒 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 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
10、个字,斜阳照在上 边, 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缥 缈了, 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 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 我想起来了, 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 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黏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 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 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 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 卷进了高墙。 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 是的, 怀揣庄严和
11、深重, 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 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 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 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 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 后 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 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 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
12、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这是很有道理的。 人不像树, 一棵树倒下的时候, 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 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 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 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 第 5 页 共 13 页 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 给予我的。 她就是我的二姨。 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 在她有生的日子里,
13、 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 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 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粝。粮店凭票 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 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 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 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 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
14、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 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 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 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 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 感受。 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 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 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 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 庄重的举止, 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 不过, 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
15、把更多时间 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 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 甚至沦为世俗。 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 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 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 心, 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 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 可惜 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 第 6 页 共 13 页 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
16、,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 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 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 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 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 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
17、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 个城市的习俗。 B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 重,懂得敬畏。 C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 物主心怀感恩。 D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 到艰难的过去。 解析:选 C A 项,“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无中生有。B 项,作者认为“仪式”很重要,应该郑重其事地举行,但仅仅有仪式是不够的。 D 项,“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于文无据。 5(理解词语含意)“庄重”一词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 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解
18、析:理解“庄重”一词的含意,需要结合上下文及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行分 析。作者笔下的“庄重”的表现,可以依据文章内容来归纳,如第一、三、四段 重在表现对生死的庄重,第五、六段表现对艰辛生活、坎坷命运的庄重,第七段 “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表现对人间万物的庄重,第八段表现对已 逝英灵的庄重。 答案:“庄重”指对人生的一些场景(或“际遇”)怀揣庄严和郑重之心。 第 7 页 共 13 页 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面对艰苦的生活、坎 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对于已 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6(理解语句含意)请对文末画横线的句
19、子加以赏析。(6 分) 解析:作答本题,应从表达技巧切入,品味句子的含意,分析作者的感情。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 空的无奈怅然,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 答案: 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作者将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喻为空屋, 表现出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的无奈怅然, 流露出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 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此处用语形象,表意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 专题跟踪训练(四) 第一练 表层看语境,深层看主旨词句理解 一、(2019 四川高三二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我把黄河给你
20、 曹 蓉 “我把黄河给你。”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 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 我吓了一跳。他的口气好大。好像黄河是他的,从渺远洪荒的太古奔腾至今 的黄河是他的。可他这么慷慨大方地就把黄河给了我。 当然, 他所说的黄河其实是一块像黄河的石头。 但是, 我却相信, 它是黄河。 因为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 160 万年前它就随黄河一路走来,然后一直安静 地守在这片黄河滩上。我能辨认它身上细致的水纹是黄河的血脉,那蜿蜒弯曲的 姿势是黄河的形态, 甚至我能感觉到八千年前伏羲经过黄河时在石头上留下的余 温。 我一直相信,石头是有灵性的。 所以, 我每到一处地方, 只要有
21、水流, 有沙滩, 我总会要拣一块小石带回去, 其实是带回一段河流的记忆,带回一段如河流清澈的古老爱情。 在这黄河滩上,我仍然期望找到一块美丽的石头,把黄河带回家。而我的期 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只是因为黄河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有我们承载几 第 8 页 共 13 页 千年的情感。 陈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在众石之中寻寻觅觅, 却一无所获。我不甘心,发誓要找到黄河石。当很多文人朋友上筏子漂流去了, 我却固执地留在沙滩继续寻找。令我沮丧的是,我用了长长的时间,竟找不到一 块烙下黄河印记的石头。我开始感到失望。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吟兄会把石头送我。当时,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
22、矜 持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 我是不是太贪心?我要了黄河。 我要了轩辕的黄河, 要了伏羲和女娲的黄河, 要了每一个黄皮肤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黄河。 这么重的礼物,我能载得动吗? 返回成都之际, 我把石头留在了西安。 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 它太重, 太重, 我载不动它。它属于昆仑山,属于黄土高原,属于这片黄色的土地,和每一个炎 黄的子孙。 属你,也属我。 “这是乾坤湾。 ”他平静地说, 那语气就像是每天都见到它而处美不惊。 “黄 河乾坤湾。”他又补充了一句,仍然很平静的表情。 “黄河乾坤湾!”我站在山巅惊呼起来。我是一个见了山,见了水,就容易 激动的女人,何况我面对的是黄河,是伏
23、羲的乾坤湾,又怎么能做到不动声色? “你看,它像不像河图洛书?”他指给我看。 我极目远望,在沟壑纵横之间,在伏羲出生的叫伏义村的地方,与古道边一 个叫河怀的村子之间,黄河到了这里,突然乾坤一转,来了一个 S 型的大转弯。 像一条从混沌而来蜿蜒而至的游龙,怀抱了两条“阴阳鱼”,浑若一幅大化而成 的太极图。真是啊,是玉帝丢落在黄土高原重峦叠障之中的河图洛书! 它一直在那里, 从四面八荒的太古, 从刀耕火种的旧石器时代, 它就在那里, 等着世人来参。 是谁发现了河图洛书?最先参透了宇宙天机?我故意考他。 伏羲。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传说,在久远久远的以前,太昊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常常在这黄河古道 上
24、徘徊。伏羲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有一天,他登上山巅,俯视奔腾的黄河呈 S 第 9 页 共 13 页 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这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他顿悟 玉帝丢落在黄河中的“天书图语”,参破“天机”。于是,伏羲按天书图语,演 成八卦,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自伏羲发现河图后, 又差不多过了八百年,大地洪水泛滥。大禹寻找治水良策。相传有一天,他看见 洛河中出现一只五彩神龟,背驮“洛书”,背上的纹理如同文字。于是,大禹发 现了洛书,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而就在这片土地上, 女娲用黄河的水和泥, 创造了人类, 捏出了泥做的男人, 水做的女人,捏出了天地万
25、物。西方人用上帝创世的传说,写下了一部经典传世 的圣经 ,而中国人以自己诗意的方式,以自己独有的文化,打开了亘古永久 的美丽神话,打开了文明之门。 望着眼前奔来眼底的九曲黄河,我忽然发现,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它是 大化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 黄河是苍凉的。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经草原,越沙漠,它历尽 了多少沧桑,见过了多少边关的明月,大漠的风沙。 黄河是厚重的。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孕育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数 风流人物。它与长江一样,承载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历史沧桑。 黄河是黄色的。我骄傲,我的皮肤是它的颜色。 黄河又是碧绿
26、的。我知道,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啊。它是天上之水。我 深信并且坚持,终有一天人类会还原它的绿。变绿了,变清了的黄河,仍是我心 中那条悠悠万载滚滚东去的大河。 虽然我无法把黄河带回去,但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在我的心上流 淌。 (摘编自“人民阅读”网 2019 年 3 月 1 日)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题目“我把黄河给你”中作者采用了借代手法, 用黄河石代指黄河,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给人强烈的震撼。 B文章依次叙述了得到黄河石、寻找黄河石、发现乾坤湾等事件,表现了 作者对黄河文化的独到思考,表达了对黄河的眷眷深情。
27、 第 10 页 共 13 页 C陈捡到黄河石,在“我”因找不到黄河石而沮丧时把它送给了“我”, 让“我”明白了自己太“贪心”,故把石头留在了西安。 D文章中伏羲和大禹的河图洛书以及女娲造人的传说富有诗意,给文章增 添了神奇的色彩,体现了黄河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感。 解析:选 C C 项理解不当,不是贪心,而是作者别有深意。 2(理解词语含意)结合全文,说明画横线的句子中“转弯”的含意?(6 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语境是关键。从下文的内容可以 看出, 这个“转弯”既是黄河在伏义村处的流淌路线的转弯,也是中华民族由愚 昧到文明的转弯。能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理解即可。 答案:黄
28、河在流经伏义村时一转形成了仿如太极图的乾坤湾。伏羲创立 了黄河文化,使中华民族从愚昧混沌转向文明智慧。这是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 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3文中前两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陈”和第三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长吟 兄”为什么不用“他”,请分别说明理由。(6 分) 解析:此题考查人称的使用,属于对叙事手法的考查。可以从叙事的对象、 文意的承续、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 答案: 第一处如果用“他”, 就会指代不明, 显得突兀, 人物缺乏真实性, 甚至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因为前面有大段抒情,如果第二处用“他”,在内容 上就不能很好地衔接。第三处如果用“他 ”,缺乏亲切感,就不能够很好地 表现好友对我的
29、深厚感情,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二、(2019 四川棠湖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烟火气 吕 峰 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 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 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 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 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 第 11 页 共 13 页 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
30、托着腮,看灶下熊 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 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 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 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 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无法 割舍的浓浓亲情。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 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 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
31、色的瓦 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 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 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 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 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 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 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 整个村庄, 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
32、的汗水。 所以, 有村庄就有人家, 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 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 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 她, 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 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 生火以后, 火势不够猛, 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 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 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 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 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 勺的母亲那张汗水
33、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 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 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第 12 页 共 13 页 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 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 从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善于描写: 乡村灶台的描绘、 母亲忙碌的身影、 村民晚归的画面 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难忘。 B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 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 C文
34、章第二段和第七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 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响。 D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 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养我一生的浓浓亲情。 解析:选 B B 项“人们摆脱了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理解错误,是 因为有温暖的家和亲情在召唤。 5 (理解语句含意)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 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 的理由。(6 分) 解析:此题变相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饥饿 感”的表里两层含意。 表层含意, 即母亲的饭菜让我不再挨饿, 填充了我的胃口; 深层含意,即这句话的前文,“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
35、、生活着、爱着”,有了一 种充实感和幸福感。 答案:物质上: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精 神上: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 而平和地行走。 6(理解标题)“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 的深刻意蕴。(6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不一样”这个修饰语,即“母亲的烟火”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烟火”,不单是做饭的炊烟,还包含着亲情和乡情。题目要求 分析“烟火气”的深刻内涵,故应从“亲情”“乡情”角度分析。 答案:烟火气是乡情,是乡村生活的独特(永恒)风景,对生活的眷恋和向 第 13 页 共 13 页 往,是生活的希冀和灵魂。烟火气是亲情,承载着努力和希望,带来了幸福和 满足,获得自信、知足、平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