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3612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PT 页数:556 大小:3.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建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本章要点,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经济增长产生增值、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和调节国际收支等多方面的积极贡献。本章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欧美、日本和东亚国家的经验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也对“新经济”兴衰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剖析,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系统回顾。,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概述,一、对外贸易的概念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总和。对外

2、贸易是一个随着交换内容不断增加而持续扩展的流通领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对外贸易的概念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对外贸易的基础或传统内涵是指一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活动。 对外贸易的发展或延伸性内涵是指一国对外商品交换与服务交换活动,包括商品贸易及商品贸易以外的劳务输出输入、工程承包、技术贸易、国际旅游、国际金融与保险、国际电信服务和国际运输等。 对外贸易的扩大内涵是指对外贸易服务业,包括与对外贸易活动相关的咨询、广告、包装、仓储、装卸、展览和翻译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服务贸易(foreign trade in service)是指一国对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劳务、技术、金融保险、房

3、地产、商业、运输、电信、旅游和文化体育等服务交换。服务贸易的一般特点是: 服务产品通常是无形的;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 服务不可储藏。 因此,服务贸易的一般方式包括跨境提供、商业存在、市场准入、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等。,对外贸易包括对外服务贸易活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最终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状态,即外贸顺差和外贸逆差(foreign trade surplus & deficit)。外贸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收入大于支出,出口贸易额超过进口贸易额,形成外汇结余;外贸逆差则指相反的情况,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收入小于支出,进口贸易额超过出口贸易额

4、,出现外汇缺口或短缺的状况。,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辩证关系,对外贸易是一国范围内,政府与企业对外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从理论上严格地说,它是一种以“国民(籍)”作为统计口径的经济行为,不包括外资企业外贸行为的本国厂商的对外产品与服务交换活动,它是一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基础部分,也是最真实地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活动环节。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一种共同行为,他包含两重内涵:一方面从广义的统计意义上说,它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另一方面从狭义的现代经贸易发展角度而言,它是跨国公司的直接经营与跨国经营活动及其导致的结果。 随着现代世界经济

5、一体化和各国经济贸易活动日益国际化,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化。但是,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强调这一差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一)发展状况 国际贸易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交换行为, 对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第一级火箭”的功能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正由单一的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方式,向着贸易和技术转让、劳务输出输入、国际投资和合作经营等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型国际贸易转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特征 1、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在水平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

6、dustry trade)迅速发展。 2、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与国际投资相互促进,迅猛发展。 3、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又一显著特征则是与服务贸易相互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节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本作用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最基本的作用来说,它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必要补充环节,完成价值的形成过程。 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良性运行,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生产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顺利运行,即简单的社会再生产得以实现。发展对外贸

7、易,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国内生产、国际消费和国际生产、国内消费量个基本方面),转换使用价值形态,满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比例(包括物质的和价值的)关系,对国民经济起着补充、调剂、促进和推动的杠杆作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2、凯恩斯的“吸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 Y=C+I+G+(X-M) 式中Y为国民收入总额,C为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X为出口,M为进口。假定其他项为A,则进出口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差额具有平衡作用。即:Y-A=X-M 由于相对而言,进出口贸易比国民经济中的其他活动更加具备弹性或可调节性,因而对外贸易在

8、满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比例关系方面,能够起到补充、调剂、促进和推动的杠杆作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具有创立效应,对外贸易使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销售,扩大了本国产品的需求量,同时,又能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节约国内劳动成本,进而实现价值的增殖。贸易的创立效应又由于内部作用机制和外部作用机制两种因素得以加强。一是内部作用机制,即对外贸易乘数作用,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关系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 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加倍效果。由于对外贸易扩大了本国产品的市场,它对于拉动国内需求,扩大产业规模

9、经营和成本节约,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二是“溢出效应”,即他国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各部门收入和消费对本国产生的拉动本国出口需求和增加本国出口额的作用过程。,二、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扩大作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Y国民收入增量,X出口增量,M进口增量,I投资增量,MPM边际进口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K对外贸易乘数。 无储蓄、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 Y=XK K=1MPM 有储蓄、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 Y=(X+I)1(MPS+MPM), K=1(MPS+MPM),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能够促进一国科技进步和产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它通过

10、对外商品贸易和直接的国际技术交换,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促进本国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国产业的经营规模和技术生产率的上升。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能够起到弥补长期性的技术缺口的作用。 从产品消费、模仿制造到形成产业、逐步扩大产业规模的过程,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他的关于保护进口以推动出口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尤其当一国政府采取适当的市场保护时,“边干边学”效应是最有速率的。因此,对外贸易带来的“边干边学”效应会促使一国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改善调整。,三、对外贸易具有产业创新效应,中国

11、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具有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增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效应。 在一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对外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处于最基本的地位,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经常项目。在国际收支其他项目不变时,一国商品与服务若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则表现为贸易顺差,它意味着本国企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设备闲置率低,服务行业景气,工人就业机会增加;同时,由于本国市场商品、服务供应较为充足,社会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四、对外贸易具有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效应,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此相反,一国商品与服务若出口贸易额小于进口贸易额,则表现为贸易逆差,它意味着本国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或受到抑制,设备闲置率高,服务

12、行业不景气,工人就业机会减少;同时,由于市场上商品、服务供应不足,社会物价水平会发生较大波动,有时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前述的X-M=Y-A关系中,A所包含的C、I和G等在一定是时期内具有较大的刚性,即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向。在此情形下,进出口贸易则表现出相对的弹性或可调节性。因此,尽可能通过增加商品和服务出口贸易,可以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五、对外贸易具有促进资本积累效应,对外贸易具有促进资本积累的效应,它能够增加本国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实现其价值增值和价值转移,从而弥补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资本、外汇不足,即所谓的“双缺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发展中国家整体经

13、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普遍存在的资本、外汇不足构成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发展中国家的“双缺口模型”可表述如下: 社会总供给:Y=C+S+T+X 社会总需求:Y=C+I+G+M 若税收等于政府支出,即T=G,则: S+X=I+M 或者 S-I=X-M 当S-I为负数时,即为储蓄缺口;当X-M为负数时,即形成外汇缺口。 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尤其是扩大对外商品与服务出口、增加收入,能够起到弥补资本、外汇缺口的积极作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六、对外贸易可能的负面影响,1、“贸易条件恶化论”。发展中国家根源于长期经济发展的落后和技术差距,存在出口贸易量随生产率提高而增大,但却进而造成贸易条件相对恶

14、化的状况,抑制了本国经济增长。 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通常是指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贸易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价格水平。即: 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中国对外贸易概论,2、对外贸易对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起着“传导作用”。 由于对外贸易造成国际经济贸易上的相互依赖,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供求波动与价格、利率等因素具有日益增强的传导性。发达国家发生的经济或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经济破坏或相应的经济利益损失。,中国对外贸易概论,3、“贫困

15、化增长” 收入贸易条件 要素贸易条件 4、“比较优势陷阱”,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一 、二战后日本产业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经验 (一)“重点生产方式”适应了旺盛的国际市场需求 最能反映日本这一时期“重点生产方式”政策特征的理论是莜原三代平的“莜原三基准”原理。 1、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原则 2、生产率上升率最大化原则 3、产业关联度最大化原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贸易与产业转型的“雁型理论” 二战后日本通过简单、初级的商品出口换汇,逐步扩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进口,进而为实现国内产业物质技术基础的提高和逐步的进口替代,最后改善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并完成出口

16、替代,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贸易与产业转型路线。这一模式理论总结被称为“雁型理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亚洲四小龙的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经验,(一)外贸转型与经济转型相互促进 1、转口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型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规模的增长是贸易转型的结果 2、进口替代性贸易及其向出口替代性贸易的转化 (1)进口替代 (2)进口替代向出口替代转化 例子: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经济增长与国际市场的依赖 亚洲四小龙的贸易与产业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使其经济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较快的增长,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下的工业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相对平衡的良性局面。,中国对

17、外贸易概论,三、新经济衰退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及其启示,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是21世纪初的最新经济现象,成为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经济界热衷关注的焦点领域。但是,近年来也曾遭受衰退。究其重要原因: 一方面,发达国家没有通过贸易寻求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形成必要的产业间衔接。 另一方面,日本和欧洲没有真正参与岛新经济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在那个经济时代,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与靠贸易完成相互间的联系,经济增正依赖于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学的永恒命题。,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一、 国民经济恢复与重建时期的对外贸易(1950-1957年)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18、是资源动员和迅速完成工业基础建设的结果。但是,它还只是对外贸易的初级形态,扮演的是互通有无的交换使用价值的角色功能。,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二、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1958-1977年) 三个显著特点: 1、周期性。平均5-7年为一个起落周期。 2、停滞性。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外贸总体上发展缓慢。 3、抑制性。自长期停滞不前之后,这一时期的最后五年对外贸易终于取得较大增长。,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三、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贸易(1978-1988年) 四、外贸体制改革新时期的对外贸易 (一)外贸

19、发展出现新的突破 (二)外贸商品结构的继续优化 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 1、粗放经营状态 2、外贸生产与经营处于外部管理、被动管理和经验管理为主 的状态 3、出口生产企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4、外贸商品结构的纯粹状态 5、 外贸市场结构仍然过于集中,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五、入世后的对外贸易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向高级化迈进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发动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依然缓慢 2、出口商品结构仍有

20、待继续改善 3、货物贸易规模增大伴随着资本与金融项下顺差增加,引起经济摩擦。 4、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升值压力 5、贸易与投资相结合的战略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入世后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GDP增长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进出口贸易差额 (顺差:2500亿美元/2007年),1774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服务贸易,2006年我国跨境服务贸易(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917.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2006年,我国跨境服务贸易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逆差规模缩减。2006年逆差89.1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3.9%。 二是新

21、兴服务贸易领域发展迅猛。2006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出口分别比2005年增长60.8%和47.2%。金融服务进口8.9亿美元,为2005年的4.6倍。 三是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为前三大跨境服务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引进外资的总效益:单行业分析,G:外资正效应,包括就业扩大、税收增长、竞争效应、技术溢出 P:政策成本,包括优惠税收、土地低价批租 E:外资的负外部性,包括环境污染、社会成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思考题:,概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参考文献:,赵德

22、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黄建忠.国际贸易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陈永山,陈亚温,黄建忠.亚洲四小龙汇率制度与外贸发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郑红亮.中国经济大论战1-5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章,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上),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本章要点,对外贸易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对当代对外贸易政策与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着重分析有中国特色的对外经济贸易理论的建设发展,并结合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评析,探讨比较利益学说和国际价值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内在缺陷,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其实践

23、指导意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理论发展,一、我国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对外贸易经济理论 1978年以前,理论界基本否定社会主义条件存在商品关系的合理性。因此,我国基本上不存在规范的对外贸易理论,甚至也无经济学而言。 70年代到“文革”结束前,我国社会政治经历了巨大的劫难,对外关系进一步走入极端,对外贸易几乎被外援取代,外贸“无关紧要论”、“洋奴哲学论”和“爬行主义论”等一度盛行。直到70年代末,我国对外贸易理论研究才逐步走上一条相对健康的道路。,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理论研究的起点 (一)科学地重新认识和评价国际分工及“比较成本优势”原理的重要意义 20

24、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理论界开展关于国际分工问题的热烈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王林生、袁文祺等发表的国际分工与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一文,提出了三个富有价值的论点: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国际分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认为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含有“合理的内核”,论述了国际分工对节约社会劳动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利用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批驳了把对外贸易仅仅看作“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手段的传统思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关于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实践中作用的探讨 关于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论坛也有三种意见:认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

25、依据只能是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反对将其与比较利益论相联系;认为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虽然是一个科学理论,但它不够完备,应当以建立在国际价值论基础上的比较利益原则作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指导;认为正如马克思的辩证法源于黑格尔辩证法而又不同于后者一样,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也同样可以被看作源于比较利益论。因此,两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对立亦不能等同。,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8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加的关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方法论的探讨 关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达到了如下效果: 借鉴西方成果,缩短差距,为我国建立“参照系”; 在理论上提供了进行比较研究的丰富素材; 提供了新的范畴和方法,

26、奠定了理论基础; 认识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本质缺陷和内在矛盾。,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理论的研究迅速发展,在一些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研究范围大大拓宽; 研究深度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所突破;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理论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也逐渐成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理论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理论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依据,或者说如何将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具体应用于指导实践的问题并未解决;对于对外贸易中国际分工和比较利益优势的发展转移问题尚缺乏科学的回答

27、;理论界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批判和借鉴运用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对传统经济贸易理论的认识、批判尚未彻底等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考察 斯 密:绝对成本论, “经济人”假说;交换天性。 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相对成本说)关于“贸易互利性”原理。 1、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 2、“交换区间”原理;“互利半径”、“互利平等” 关系原理。 3、劳动价值论的地位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内核比较优势论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劳动价值论 对比较利益学说的一般评价,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与比较利益学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围绕比较利益学说存在的若干理论难题的破解 (一)关于“价值规律之谜”(Ri

28、cardian paradox) (二)关于交换比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 (三)关于比较利益的既成性与变动性关系问题 (四)关于贸易分工的利益分配问题 (五)关于国际间的价值转移问题 (六)当两个国家的比较利益相等或向同时,是否 能够发生贸易往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比较利益学说与我国对外贸易 (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基本目的 (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基础是“互利”和“平 等” (三)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应当树立动态的比较 利益观 (四)科学地坚持和运用劳动价值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价值论,一、马克思的对外贸易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关于“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思想 (二)对

29、外贸易对现代商品生产方式的二重作用 对外贸易在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关 键的启动作用。表现在: 1、为现代商品生产全面彻底地确立了价值前提。 2、为现代商品生产创造了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 3、是强行传播和贯彻现代商品生产方式的武器。 4、是现代商品生产方式刺激积累的动力源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是现代商品生产方式维持发展的重要基 础。因为: 是暂时平衡已被破坏的再生产比例的一种手段。 是现代商品经济中再生产货币来源正常供给的必 要条件。 是实现再生产价值和物质补偿的一般手段,更是 实现技术更新补偿的重要手段。 是减少工人必要劳动扩大剩余劳动的特殊方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

30、关于国际贸易中的经济规律 1.国际贸易中价值规律的实现 2.国际贸易中的剩余价值剥削和价值转移规律 3.国际贸易中的货币运动规律 贵金属是平衡国际贸易差额的支付手段。 商品运动和贵金属运动的方向相反。 贵金属的流进或流出与货币流通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四)关于国际贸易政策 马克思还考察了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制度,阐述了两种政策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两者都是现代资本生产方式下维护一国产业资本利益的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传话的经济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国际价值理论新解 (一)国际价值概念 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 valu

31、e)是指国际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家贸易商品的价值,国际价值的价值的计量取决于参与同类商品国际贸易的国家该商品国别价值(value of export by country of destination)的加权平均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相互关系新解 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的中中关系和变化可用相关函数式表示如下: P=F(V) A 式中,P为国际价格,V为国际价值,A为偏离系数。因此,简单地说,国际价格是国际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后的扭曲失真,其偏离程度取决于供求双方作用力的大小比较。当供求均衡时,国际价格便是国际价值的真实或近似真实的体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国际价值理论的局

32、限性 (一)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分析的假定前提基本上未摆脱李嘉图比较成本原理的局限 (二)马克思国际价值原理缺乏对外贸易的完整论述作为依据 (三)国际价值原理应用于说明国际交换过程时不如比较成本学说直观易解 (四)马克思没有展开对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特点的分析 (五)马克思与李嘉图都没能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当比较成本或国别价值相等时,国际间是否存在相互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四、国际价值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 (一)关于国际价值理论与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结合 (二)关于发展和运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三)关于加强国际价值规律新作用特点的研究及其实 践指导 1.国际价值决定国际价格的实质未变,而国际价格

33、的 形式则已经多样化 2.全面理解和把握国际间的价值转移规律 3.要善于在国际竞争与产业“淘汰链”中夺取有利的环节 (四)关于对李嘉图、马克思未涉及的一个问题的解答,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思考题:,试评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与“贸易互利区间”的实践意义。 试阐述马克思的国际贸易思想及其有关国际价值的再认识。 应当怎样理解围绕比较利益学说存在的若干理论难题。 简述有中国特色的对外经济贸易理论构成要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参考文献:,甘道尔夫著,王根蓓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姚贤镐、漆长华:国际贸易学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黄建忠:国际贸易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黄静波:国际贸

34、易理论与政策,中山大学出版社 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 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章,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本章要点,本章在已有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发展。重点突出对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与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的分析,借此揭示当代对外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对我国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考察 瑞典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由贸易使要素收益平均化的趋势”。实力的作用 俄林(Bertil Ohlin)探讨了生产

35、要素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形成了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H-O模式)。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H-O理论的主要内容,1. 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赫克歇尔赫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由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别引起,从而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2. 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的过程消除了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商品价格差异,进而消除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 3. 国际贸易的收益增长效应 国际贸易生产专业化(市场扩大)规模经济收益递增。,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H-O理论的方法论 H-O模型取消劳动价值论分析,以多种生产要素的禀赋、替代、组合及均衡价

36、格进行分析。 方法上的意义:将对外贸易考察由宏观引向微观。 严重后果: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逐渐脱离生产领域,陷入完全流通过程的考察。 政策上的结果:产生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导向效应”。,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其它定理),三、斯道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征收关税后,一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于其它要素以及任何商品的价格而言,呈现上升趋势。”保护和实际工资 斯萨定理证明: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会因为关税或类似因素的消除而使一国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四、雷布钦斯基定理(Rybczinski Theo

37、rem) 若一国由于各种原因使特定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则该国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数量及出口量会由此而增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里昂惕夫之谜”与“谜”的延续 里昂惕夫计算了1947年美国生产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直接与美国进口商品竞争的商品各自所需的资本与劳动要素数量。 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竞争型部门每个人所运用的资本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多出30,因此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已有解

38、释,(一)里昂惕夫的解释:人力资本论; (二)自然资源特殊依赖论; (三)要素密集倒转; (四)技术差距论; (五)偏好相似原理; (六)关税与汇率影响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里昂惕夫之谜”的新解,(一)传统生产要素“活性”的增强。 (二)技术、信息要素的形成和传统三要素“活性”的第二轮加强。 (三)组织、制度要素创新与传统三要素及技术、信息新要素“活性”的持续增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新贸易/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贸易新理论,它是基于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D-S Model)框架分析要素变动、不完全竞争、

39、规模经济与要素报酬递增等国际贸易现象的理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贸易条件不变条件下,购买力向本国转移,会导致本国对出口商品需求的少量上升,而造成本国出口贸易额的大量减少。 (二)进口竞争部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增加,对一国总是有利的。 (三)技术要素增长意味着一国同量生产要素的投入,可相应得到更高的产值,贸易伙伴国会从出口部门中的技术进步获益。 (四)资本要素的民间转移对输入国是稀缺要素,至少对一方肯定有利。,一、关于要素变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五)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a、增减对总要素秉赋的作用 b、移民汇款 (六)关税的作用 对于处在中间状态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关税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中间投入品

40、的贸易数量及其替代系数的大小。,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关于规模经济 (一)市场结构 a、可竞争的市场; b、有大量买主情况下,少数制造商对市场的控制; c、垄断竞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要素报酬递增 传统经济学要点:要素报酬递减;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 a、外部效应:波及效应,“边学边干” b、动态的规模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概念最先是由Baldwin于2004年提出,不过最早研究新新贸易理论的当属Bernard(2003)、Melitz(2003)以及Antras(2003)论。 该理论以微观的企业为研究视角,研究企业的贸易、

41、投资行为和全球生产组织行为。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也就是企业是存在差别的,而不是像先前贸易理论那样假设企业同质性,只是外在的市场结构差异影响到企业行为。故此,新新贸易理论又被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Heterogeneous Firms Trade,简称HFT)理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生产要素基础问题 (一)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二)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是我国生产要素禀赋中的 主要优势 (三)资本要素稀缺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 颈”,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二、关于新要素和传统要素的流动性问题,(四)在传统三

42、要素赋存不足的同时,其流动 性较差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五)传统三要素的流动性不够与新要素禀赋 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六)外部要素的摄取能力亟待提高,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三、关于“自由贸易”思想和价格分析方法,H-O要素禀赋理论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学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价格分析学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四、关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问题,二、新贸易理论把生产要素的传统性数量特征分析引导到现代生产要素质量分析 新贸易理论从动态比较中探讨市场结构,对比比较利益学说和H-O理论,它把生产要素的传统性数量特征分析引导到现代生产要素质量分析中来,是一个重大进步。而且,其又为我们在新条件下面对规模

43、经济对于组织形态和制度设计的具体要求提供了有力的认识工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五、关于将要素禀赋理论的价格分析原理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相结合问题,三、国际价值与生产要素 (一)国际价值决定国际价格的具体过程,可以通过“国际价值具体”即生产要素在贸易各方的存量特征关系得到说明。 (二)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的过程,可由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过程得到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思考题:,如何科学总结和认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重要意义与内在缺陷? 试论“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对扩展比较利益优势模型的作用,并提出“里昂惕夫之谜”新解。 对国际贸易理论史及其内在逻辑进行总结评述,并应用典型事例说明自由

44、贸易与保护贸易相互转化、结合形成管理贸易发展趋势的过程,以及对我国外贸体制与政策的启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参考文献:,姚贤镐、漆长华:国际贸易学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ixit & Norma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Helpman & Krugman: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The MIT Press,1994 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四章,对外

45、贸易的理论依据 (下),本章要点,贸易保护理论与管理贸易思想是把经济一体化理论看作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互结合的思想成果,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贸易管理政策精细化是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最新趋向;战略贸易政策理论和霸权稳定论是当代世界贸易格局的反映,也是管理贸易趋向极端化的结果;管理贸易政策科学化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贸易保护理论 一、汉密尔顿:贸易保护学说( “赶超型经济”发 展道路) 国家独立制造业增长国家干预 基本观点:为了国家福利,必须用关税和其他手段对新建立起来的工业进行保护,使之生存、发展和壮大。 局限:该学说中的许多政策作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和

46、世界贸易规则的要求。,二、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 1、关于自由贸易 国内自由贸易(应大力提倡) 国际自由贸易:工业品(不可取); 农产品及原料(可取) 2、发展阶段 农业国农业工业国工业农业国工、商、农业国阶段,3、 关于保护关税制度 并非保护一切产品,只有与国家工业发展有关的那些产品,才应该加以保护 。一旦本国跨入农工商业发展阶段,这种保护制度就要逐步取消。,三、简要评述 贸易保护理论是对自由贸易政策下,落后国家面临的不公平竞争、不利的贸易条件及其所造成的国际剥削现象进行深刻分析的思想结果;同时可看作有利于自由贸易长期目标的“次优”选择。 区分: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主义(超保护贸易政策) 人为的

47、阻碍正常贸易的作法,不利于本国长期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典型表现为既保护新兴、幼稚产业又保护传统优势或没落的产业的超范围、超时限、超高标准、超一般手段的贸易保护行为。,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理论,一、经济一体化及其表现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PTA) 自由贸易区(双边、区域多边,BFTAs & RTAs)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经济共同体和经济联盟(最高形态,如EU),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前者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效率和潜在福利,后者鼓励落后,降低效率,不利于改善世界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 美国经济学家Lacob Viner 大市场理

48、论:核心论点是通过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济,并促进市场竞争,以提高经济与资源的利用效率 经济学家Scitovsky T. Deniau J. F.,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单纯依据比较优势原理不可能完全实现规模经济的福利,反而可能导致各国企业的集中与垄断,影响经济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应当在经济共同体内实行协议性的国际分工。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发展中国家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一体化模式;用有利于发挥不发达国家优势的系统性政策来避免两极分化现象。 鲍里斯.赛泽尔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采用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考察,尤其是通过对中心外围结构变迁的分析,得出经济一体化可能事实上阻碍、伤害而不是帮助外围外围非成员国产业的发展的结论。 启示: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调适、调整战略与政策,尤其是通过调适性“南北对话”型的一体化安排打破中心外围结构屏障,加强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与对外贸易的协同发展。 保罗.克鲁格曼,三、简要评述 一体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上述理论表明一体化产生的资源优化配置、规模经济效应、协议分工关系、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综合战略意义以及中心外围结构作用,是影响当代国际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全球经济效率和竞争的主要力量。,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全套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