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高 杜甫登高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与李白合称“李杜”。此外还有一些别称:杜拾遗、杜少陵、杜工部。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登高写于杜甫去世前三年,登高写于杜甫去世前三年,时年时年5555岁,岁,在夔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
2、生。在此背景下,诗人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抱不聊生。在此背景下,诗人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抱病登台。病登台。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词义,读出节奏、感情。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首联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天猿啸渚沙鸟急 高 哀 清白飞回情感急(凄冷)高(人渺小孤单)哀(凄凉、悲哀)清(冷清)白(惨白)飞回(孤独)视线变化仰视 上俯视 下
3、(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意象风天猿啸渚沙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中的景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视线是如何变化的?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你想到什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长江秋天飘落的树叶。(人生之秋)滚滚长江,浩浩东流。(时间从不止息)无边不尽萧萧滚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不尽萧萧滚滚放大落叶的范围;延长长江的长度叶落之声落叶之多江水激流的态势视听结合、俯仰结合中诗人通过“落木”“长江”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听到落木萧萧之声,看到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
4、传达出生命短暂、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独登台独登台病。病。万里万里 悲秋悲秋 常作客常作客 百年百年 多病多病 独登台独登台离家之远恰逢萧瑟的秋天久居他乡年已齿暮身患疾病孤苦无依,独登高台自身孤苦,身世飘零,思乡思亲,忧国忧时。(思乡思亲)颈联中,诗人是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潦倒:既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苦恨:极其遗憾尾联中尾联中“艰难艰难”、“潦倒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是个人?“苦恨苦恨”二字如何理解?二字如何理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中,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了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他渴望为国分忧,无奈壮志难酬,且年老多病,他怎能不悲愁万端?想解酒消愁,却因病不能喝酒,只好把这种愁闷与忧伤郁结在诗中。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一个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年老体弱,形容枯槁的老诗人,在深秋颤颤巍巍地独立高台之上。课堂小结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所见秋景,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诗人描绘了自然之秋的悲凉,抒发了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愁。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登高 完成巩固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