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壶口瀑布第二课时壶口瀑布第二课时教案教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课课 题题 壶口瀑布壶口瀑布 课时课时 第第2 2 课时课时 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 1.1.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 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
2、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3.3.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 记这一文体。 壶口瀑布中作家梁衡以其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生动再现了记这一文体。 壶口瀑布中作家梁衡以其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生动再现了 壶口瀑布雄伟的气势,赋予了黄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同时赞壶口瀑布雄伟的气势,赋予了黄河无
3、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同时赞 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 了解了游记的特点, 对游记的阅读方法有了初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 了解了游记的特点, 对游记的阅读方法有了初 步感知。 学生掌握了壶口瀑布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对文中语言特步感知。 学生掌握了壶口瀑布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对文中语言特 点的感知不够深入。点的感知不够深入。 四、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学会用文字表达学会用文字表达对语言的赏析;对语言的赏析; 2.2.掌握作者融情入景的方法。掌
4、握作者融情入景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会文字表达学会文字表达对语言的赏析。对语言的赏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掌握作者融情入景的方法。掌握作者融情入景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一、旧知导入旧知导入 出示游记特点“三个一” 。出示游记特点“三个一” 。 二、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 1.1.学会文字表达学会文字表达对语言的赏析;对语言的赏析; 2.2.掌握作者融情入景的方法。掌握作者融情入景的方法。 三、语言赏析三、语言赏析 2 思考:思考: 你能品析第你能品析第 3 3、4 4 段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吗?段语言的妙处,并试
5、着写一段赏析文字吗? 出示赏析范例。出示赏析范例。 这两段在动词使用方面很有特点。第一,选词准确,词语丰富。如描写即这两段在动词使用方面很有特点。第一,选词准确,词语丰富。如描写即 将坠入深沟的河水,连用“挤” 、 “撞” 、 “推” 、 “搡” 、 “呼” 、 “拥”等动词,非将坠入深沟的河水,连用“挤” 、 “撞” 、 “推” 、 “搡” 、 “呼” 、 “拥”等动词,非 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第二,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跌”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第二,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跌” 字在这两段中出现了六次,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特别是第字在这两段中
6、出现了六次,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特别是第 4 4 段,段, 在不长的语句中连续五次使用“跌” ,三次使用了“碎” ,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在不长的语句中连续五次使用“跌” ,三次使用了“碎” ,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 的力度,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第三,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力度,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第三,运用了拟人手法, 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态。这两段中的动词,很多都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动作,除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态。这两段中的动词,很多都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动作,除 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走”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走” 、 “进” 、 “折返” 、 “迂回” 、 “觅”
7、等动词都是如此,、 “进” 、 “折返” 、 “迂回” 、 “觅”等动词都是如此, 这些动词使文章的描写更有形象性, 更易打动读者, 也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这些动词使文章的描写更有形象性, 更易打动读者, 也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 想象。想象。 概括赏析某段语言的方法:概括赏析某段语言的方法:从点入,分条述,细分析,句抓住。从点入,分条述,细分析,句抓住。 再出示赏析范例。再出示赏析范例。 这两段在叠词的这两段在叠词的使用上也很有特点。第一,增强形象性,突出景物特点。使用上也很有特点。第一,增强形象性,突出景物特点。 “排排涌来” 、 “推推搡搡” 、 “排排黄浪” 、 “堆堆白雪” ,写出了黄
8、河水从“排排涌来” 、 “推推搡搡” 、 “排排黄浪” 、 “堆堆白雪” ,写出了黄河水从 500500 米宽的河道上滚滚而来的雄壮,同时“推推搡搡”赋予水以灵性,洋溢欢腾气米宽的河道上滚滚而来的雄壮,同时“推推搡搡”赋予水以灵性,洋溢欢腾气 息。 “亮晶晶”让順壁挂下的如丝如缕的黄河水带有活泼性, “湿漉漉”增强了息。 “亮晶晶”让順壁挂下的如丝如缕的黄河水带有活泼性, “湿漉漉”增强了 朦胧的画面感。第二,具有音乐性,赋予音韵美。 “隆隆冲去” 、 “汩汩如泉” 、朦胧的画面感。第二,具有音乐性,赋予音韵美。 “隆隆冲去” 、 “汩汩如泉” 、 “潺潺成溪” 、 “哀哀打旋” ,让读者从视
9、觉感受到听觉感知,形音具备。让不“潺潺成溪” 、 “哀哀打旋” ,让读者从视觉感受到听觉感知,形音具备。让不 同状态下的黄河水具有动感,赋予了音韵美,展示了生命美。同状态下的黄河水具有动感,赋予了音韵美,展示了生命美。 四、方法探究四、方法探究 思考: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所绘思考: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所绘景物中的景物中的? ?你如何理解文中表达你如何理解文中表达 作者感受的句子呢?作者感受的句子呢?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在文中,作者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在文中,作者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 景物引发的感想,
10、 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不同的感受,景物引发的感想, 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不同的感受, 理解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理解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 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 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 ,心里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 ,心里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 者
11、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而发出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而发出 3 的感叹: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的感叹: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 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乐、愁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乐、愁人的各种感情。 ”作者由自然联想人的各种感情。 ”作者由自然联想 到人本身, 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 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到人本身, 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
12、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 富起来富起来水的种种动态,不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吗?作者进而又自设一问:水的种种动态,不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吗?作者进而又自设一问: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毋庸作答,哲理油然而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毋庸作答,哲理油然而生。 理性的思考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的对黄河个性的解读。 作者在发议论理性的思考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的对黄河个性的解读。 作者在发议论 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 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
13、;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样写人的语言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样写人的语言 来诠释黄河的个性,准确生动,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考有两个层次:第一,黄来诠释黄河的个性,准确生动,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考有两个层次:第一,黄 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 第二, 未经磨难不成材, 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 抵抗中在最终铸就的,第二, 未经磨难不成材, 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 抵抗中在最终铸就的, 甚至可以说“未经壶口不成河” 。这两层思考让文章富有理性色彩,有
14、了深度甚至可以说“未经壶口不成河” 。这两层思考让文章富有理性色彩,有了深度 和质感。和质感。 五、推荐阅读五、推荐阅读 郁达夫西溪的晴雨 、徐迟黄山记 、王充闾读三峡 、阿来尘埃郁达夫西溪的晴雨 、徐迟黄山记 、王充闾读三峡 、阿来尘埃 落定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落定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1.1.自自选除动词、叠词外的任一角度,写对第选除动词、叠词外的任一角度,写对第 3 3、4 4 段的赏析。段的赏析。 2.2.阅读“推荐阅读”中的篇目,至少其中一篇。阅读“推荐阅读”中的篇目,至少其中一篇。 七、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一)在赏析第在赏析第 3
15、3、4 4 段语言时,前后出示两个例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显得啰段语言时,前后出示两个例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显得啰 嗦,但是为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学会赏析,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嗦,但是为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学会赏析,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二)(二) 推荐学生阅读的篇目, 这对有很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 能够主动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的篇目, 这对有很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 能够主动阅读。 但对阅读意识淡薄的学生来说, 不足以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应该指出所推荐但对阅读意识淡薄的学生来说, 不足以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应该指出所推荐 篇目的特点或者值得阅读的理由,这样兴趣调动上会更好些。篇目的特点或者值得阅读的理由,这样兴趣调动上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