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形统计图(二)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题。3、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教学重点: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制作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每个格所表示的单位。教具学具:教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学具:练习本。教学流程: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光明小学的学生也和你们一样喜欢读书。在学校图书室里有一位喜欢数学的
2、老师,她把星期一到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并制成了条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 出示不完整的例题图(删去条形上和纵轴上的数据)(1)仔细观察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得到: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多。星期三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少。星期一和星期四到阅览室读书的人同样多。这张表是2014年2月制作的。一共统计了5天的。(2)老师根据情况追问或表扬: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观察的真仔细!你真得很细心!(3)总结:通过条形的长短可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形象、直观。2、 探究一格代表多个单位(1)提问: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最多,最多是多
3、少人呢?(不知道)为什么?(纵轴上没有数据)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猜猜看,星期五有多少人去读书了?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2)小组展示:猜测的数据并说明理由。 (3)再提问:刚刚谁猜的58人?你真是神机妙算!那天确实是有58人去读书了。那问题又来了,推算一下,纵轴一格表示几人?学生可能会:用5811=53 用115=55 55+3=58(4)师:一乘一除相得益彰,都说明了一格表示5人。(5)标纵轴上的数。(6)为什么不像以前一样用一格表示1人呢?(7)总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3、 认识条形上面数据的必要性(1)根据纵轴上的数据,估计一下星期二到阅览室读
4、书的有多少人?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意见是否一致?(2)师:一格表示5人,意见就不统一了。如果一格表示50人、500人还能猜准吗?谁有办法解决争议,使人一目了然看出人数?学生可能会说:条形上面都标出相应的数据。4、 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标题、制表日期、单位、横轴、纵轴、条形、数据)5、 解决问题(1)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共有多少人到阅览室去读书?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哪一天比哪一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多(少)多少人?(2)师重点关注运用条形统计图求平均数。三、尝试运用1、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了解的那
5、些信息?2、先让学生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了解他今天的特征,明确这个统计图中一格表示4人。再补充完成统计图。3、交流、欣赏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四、巩固训练出示92页练一练第1题。(1)让学生先读图表,了解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再观察给出的空白图,了解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自己作图。(2)展示学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重点说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的数据是怎样画图表示的。(3)根据制好的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提高了多少?六、布置作业1、练一练第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2、教师指导:把自己读的书分类,记录每本书的名称、页码、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等。为下节课读书调查做准备。七、拓展视野出示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