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座金陵城千古相思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从意象入手,体会意境特点,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2.通过设计问题,合作探究,深入把握诗歌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在鉴赏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3.理解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文情怀。导语设计导语设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 庄台城 同样是面对古都金陵,韦庄看到的是细雨飘飞、杨柳葱茏的金陵,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刘禹锡看到野花盛开、燕栖旧巢的金陵,想到昔盛今衰的无奈。王
2、安石的这首词又有怎样的意趣呢?上节课我们随诗人“登临送目”,一睹金陵壮丽山水;这节课让我们由见及思,探究诗人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他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创作上,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在词的创作上,虽然作品不是很多,但也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丽风气的影响。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
3、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解题解题“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萧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
4、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初读诗歌初读诗歌1.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2.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3.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师生合作,
5、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情感主旨:情感主旨:怀人伤己:怀人伤己:感慨古人的功业,悲叹自己的壮志难酬。感慨古人的功业,悲叹自己的壮志难酬。怀古伤今:怀古伤今:感怀古迹的史实,劝勉统治者以史为鉴。感怀古迹的史实,劝勉统治者以史为鉴。初读诗歌初读诗歌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宋代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归纳词的大
6、意,概述内容。明确: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的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登临所见 词的下片,感慨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如今只剩下寒烟衰草。但空叹兴亡荣辱没有意义。只有奋起变革,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登临所感文本研读(思古人)文本研读(思古人)词人见金陵之景后,想到了谁?抒发了哪种怀古情?明确:想到了往昔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想到了隋军兵临城下,还在与妃子们寻欢作乐的陈后主,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想到了“谩嗟荣辱”的千古凭高者,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抒发了建功立业之情;想到了至今时时犹唱
7、后庭遗曲的商女,金陵市井充斥着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抒发了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文本研读(定基调)文本研读(定基调)“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文本研读(描景象)文本研读(描景象)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细读文本,鉴赏名句细读文本,鉴赏名句 明确: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1.。“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
8、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2.。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把翠峰比作“箭头”,突出翠峰起伏绵延的特点。3.。“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体现了长江降江水清澈、环境静谧的特点。4.。“澄江似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细读文本,鉴赏名句细读文本,鉴赏名句“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明确:1.以虚衬实,虚实结合。一个“念”子,作者的视角从现实的深秋美景,转入了对历史的思索。
9、以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繁华的生活与破亡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抒发物是人非之叹。2.用典。“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使用了典故。陈后主因为荒淫而亡国,那么这种“悲恨相续”六朝天子倒台迅速,相继亡国。正是这种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作法才造成了国破家残,败亡相续的后果!暗示了当朝有可能延续陈后主的老路,重蹈覆辙。细读文本,体悟情感细读文本,体悟情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时光流逝之叹。繁盛的六朝及六朝的兴亡随着时间历史的长河已经消失了。2.物是人非之叹。只剩下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睹物思人,望物兴叹。细读文本,体悟情感细读文本,体悟情感“至今商女,时时犹
10、唱,后庭遗曲”中“至今、时时”两个时间副词的含义是什么?明确:1.“至今”,强调时间之长,从杜牧的唐末到王安石的宋初,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却依然没有改变;2.“时时”,强调频率之高,每时每刻这种生活都在进行。3.作者并不只希望对历史发出空叹,而是警告统治者们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六国相继破灭悲剧不再重演。细读文本,体悟态度细读文本,体悟态度 面对这样的六朝往事,诗人认为人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明确:“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谩嗟,意为“白白地感叹”,词人认为感叹历朝兴盛与衰亡,只是“空叹”,毫无意义。“六朝旧事随流水”,历史已然过去,单纯评论过去没有意义,只有将过去的教训应用于当下才有意义!在作者看来,比感叹更有意义的是反思与借鉴。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王安石在千年前就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探究与延伸探究与延伸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能空叹朝代兴亡,但王安石却在本词中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居安思危,非常希望宋朝的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实现富国强兵。我们学习这首词作,不仅收获知识,还要领悟精神,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