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教材材分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从实例出发学习解法,注重化归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知识与前面几个课时密切相连,是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的最后一节课。在掌握知识方面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更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与之融会贯通,能够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的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达到灵活运用。从而体会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归思想,提高运算能力。学
2、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在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但是去分母的原理和容易错的地方仍然是这解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掌握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对解方程的步骤有整体的了解。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去分母解方程,体会数学的“化归”的思想方法;2、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探索意识,让学生在解题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
3、点:教学重点: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教学突破点:教学突破点:(1)找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强调方程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3)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和乘法分配率的的正确使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际问题一、实际问题探究去分母的方法探究去分母的方法前面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有这样一个古老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解决。问题(1)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共是 33,这个数是多少?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问题(2) :你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解法。 )问题(
4、3) :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1直接用分数系数合并同类项2利用等式性质去分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第二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等式性质来帮助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对比两种解法,得到共识:当方程中含有分数系数时,先去分母可以使未知数的系数变为整数,从而解题更加方便、快捷.教师引出本节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去分母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体会到“去分母”的必要性;(2)学生是否明确“去分母”的可行性;二、例题分析二、例题分析规范去分母过程规范去分母过程1、学生初步尝试,感受去分母的必要性。例 1 :解方程21235xx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例
5、 2:解方程422121xx提问(1)第一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2)怎样去分母,这有什么根据?(3)去分母后会出现怎样的需要注意的问题?(4)下面还有怎样的步骤? (学生独立完成)3、师生共同总结:1为了去掉方程中的分母,第一步应该找到这三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 10;2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 10,这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成立;3去掉分母后的分子如果是单项式的话应加括号;4接下来还有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型和系数化 1小结: 通过老师的示例和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边做边答,不仅能让学生对去分母的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而且对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6、问题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理顺了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三、三、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归纳一般步骤归纳一般步骤。(1)梯度练习1、将下列方程去掉分母2、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A312253xxB3x+312321xxC当 x 等于什么数时,x-31x的值与 7-53x的值相等?(2)同学之间交流,找出问题,进行纠正。(3)提问:通过解以上的方程,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吗? 你知道每种变形的依据吗?3312253xx61221253xx2通过解以上的方程,你觉得那些环节是值得同学们需要注意的?小结: 在学生总结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后,说明不同的方程有不同的解法,不能生搬硬套这个步骤。让学生感受学生解题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适合的解题步骤。四、四、小结提升,小结提升, 总结收获总结收获。现在我们回想一下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内容?教师指板书共同复述:去分母的方法:依据:解方程过程中需注意:解方程一般步骤: (教师提醒:需要哪些步骤取决于方程)最终化成的形式:五、作业五、作业习题 3.3:第 3 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一定要把更多的学习、探究机会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老师绝不代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安排足够的练习巩固的时间,一方面:学生可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进行因材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