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8 讲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 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主要活动基地 )。 3.内
2、容 (1)提倡 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 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3)提倡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4.影响 (1)猛烈地冲击了 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 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 (3)为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概念阐释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 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原
3、因 (1)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表现 (1)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 年,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 的社团出现。 (4)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马克思主义者 ,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创办 工人补习学校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4、。 3.影响: 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 轻巧识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2)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3)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4)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标志: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
5、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 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础和 国民革命时期 的旗帜。 (2)局限性:仍属于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 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图示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考点一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
6、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2.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新文化运动 (1)积极作用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 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没有同
7、工人运动相结合。 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后来 。 1.论从史出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史料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结论 史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进步性。该史料表明了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反封建的彻底性。 2.史由证来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全盘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吗?论证史料观点
8、的合理性。 史料 新文化运动的 “ 反 孔 ” 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 “ 反孔 ” 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提示:本段材料旨在论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及成因。 论证: _ _ _ 答案 材料表明作者并非是全盘否定孔子及儒家思
9、想,而 是认为新文化运动的 “ 反孔 ” 斗士们主张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反对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却尊重和崇敬孔子,辩证地看待孔子本人和儒家思想的价值。这种观点可以说客观评价了新文化运动对待伟人孔子与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正确的评价。 考点二 “ 走俄国人的路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2)客观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要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10、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家国情怀 20 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 (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 “ 实业救国 ” ,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民主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
11、、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 (4)马克思主义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分析材料,指出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 从 1903 年 1 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段落到 1920 年 8 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字大约有 14 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 8 种,有可能是依据日文译的有 3 种,占全部中译本的 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 李大钊在
12、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17 年到 1921 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等,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主要信息: _ _ _ 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是中国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材料显示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留日学 生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留日学生在传播西方观念,促进中国社会进步中起了重要作用。 考点三 “ 天下为公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唯物史观 多视角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