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4 月)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 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
2、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 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
3、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 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
4、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 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 (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 加强海军实力 来 强化海权 ,保证 经济实力 的 提升。 B 中国 海军的 主要任务 是 战术上的自卫和战
5、略上的威慑,因此 不会被视为威胁。 - 2 - C 中 国海权 的内涵不仅 受文化传统 和 外交战略 的影响 , 也 受 制于 陆上防卫 压力 。 D 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 中国 海权 维护 问题 的 基础 。 B 中国 南沙诸岛被 长期 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 十分 有效地 制止 侵略行为。 C 本文先通过 比较分析 阐述 了中国海权的特点, 然后 提出了中国 海洋维权 的目标。 D中国经济强大的 内在 原因, 是 中国迫切
6、需要 壮大 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 的有力 证 据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只要干涉性 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 ,中国 和平维护海洋权益 的 阻力就存在。 B 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 就不一定要 发展 壮大 海军实力 。 C 如果要驱离 他国擅入中国海域 捕鱼的渔船 , 应 首选海警而非 海军来执行任务 。 D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 , 这是 为了 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 的 潮流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
7、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 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
8、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 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 3 -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
9、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 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 76 岁了。我已经走了 12 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 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
10、,“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 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
11、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 小说以“我”为全 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 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 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
12、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 4 - E. “我注视着最后几辆大车匆忙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因为一场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可能随即爆发。 5.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概括。( 3 分) 6. 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52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7-11 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7.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 焉 耳矣 B则移其民 于 河东 冰,水为之,而寒 于 水 C
13、.王好战,请 以 战喻 以 手抚膺坐长叹 D.吾尝终日 而 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 致千里。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而 绝江河 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 B.是使民养 生 丧死无憾也 君子博学而 日 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 也 积 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 D使人听此 凋 朱颜 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大王来何操? C.夫晋,何厌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下列各句中 ,不含通假字 的一句是 ( ) A.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白居易,唐代伟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长篇叙事诗代表是长恨歌 并序。他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是按照皇帝年号命名的。 B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