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度绥滨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 ( 150 分钟 150 分 )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 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
2、,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 峰形状奇特。山石 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
3、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 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
4、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 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 2 - 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 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
5、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 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 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
6、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 结在三生石畔了。 D.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 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 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 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 潦倒,所
7、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D. 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 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 3 - B. 在第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C. 在第 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
8、结在三生石畔。 D. 在第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14 分) 传 承 卢生强 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 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 ?你能有什么事 ?你必须回来一趟 !”父亲说得斩钉截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
9、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 ?” 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 ?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 ?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 ?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 ?哪儿不对劲儿呢 ? 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 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 ?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 ?
10、” 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 “爸,就我们俩去吗 ?” “怎么 ?你不带你媳妇回来 ?你儿子呢 ?”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 “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 4 -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 ?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 ?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 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
11、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 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 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 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 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 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 ?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
12、。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 ?” 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 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 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 ?” 儿子说:“怎么可能忘 ?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 年是公社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 ?” 儿子默默无语。 “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
13、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 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4、 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 B. 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 5 - 生的时令背景。 C. 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 D. 对于 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 5 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5 分) 6 小说结尾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