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大全(新课标 ) 必修 1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它具有三大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有列举法、描述法。 描述法格式为:元素 |元素的特征 ,例如, 5|Nxxx且 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自然数集N(又称非负整数集) :0、1、 2、3、 (2)正整数集N *或 N +:1、2、 3、 (3)整数集Z:-2、-1、0、1、 (4)有理数集Q:包含分数、整数、有限小数等 (5)实数集R:全体实数的集合 (6)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例如: a 是
2、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 A,记作 aA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 1)子集的概念 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 (如图 1),记 作BA或AB. 若集合 P 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 的元素,那么P 不包含于Q, 记作QP ( 2)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 B 的 真子集 (如图 2). A B 或 BA. ( 3) 集合相等:若集合 A 中的元素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 等于集合 B,记作 A=B. BAABBA, 5、重要结论(1
3、)传递性:若BA,CB,则CA (2)空 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 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 它的子集个数共有2 n 个;真子集有2 n 1 个;非空子集有2 n 1 个( 即 不计空集 ) ;非空的真子集有2 n 2 个. 7、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又属于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交集 记作 AB(读作 A 交 B) ,即 AB=x| x A,且 xB ( 2)一般地, 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 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并 B A A,B (图 1) 或 B A (图 2) AB AB
4、集记作AB(读作 A 并 B) ,即 AB=x| x A,或 xB ( 3)若 A 是全集 U 的子集,由U 中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叫做 A 在 U 中的补集,记作ACU , A,U|ACUxxx且 注:讨论集合的情况时,不要发遗忘了A的情况。 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 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 A到 B的映射 f :A B就叫做 A到 B的函数, 记作 y=f(x), 其中 xA,yB.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 象的集合C (CB)叫做函数y=f(x) 的值域 .函数符号y=f(x)表示“ y 是 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 9、分段函数:在定
5、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如 3 12 2 x x y 0 0 x x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 分式的分母不为零;01, 1 1 :x x y则如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05,5:xxy则如 对数的底数大于且不等于; 10),2(log:aaxy a 且则如 对数的真数大于; 02),2(log:xxy a 则如 指数为的底不能为零; x my)1(:如, 则01m 11、函数的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1)奇函数满足)()(xfxf,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偶函数满足)()(xfxf,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6、轴对称; 注: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 偶函数、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12、函数的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内考虑) 当 21 xx时,都有)()( 21 xfxf,则)(xf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当 21 xx时,都有)()( 21 xfxf,则)(xf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函数)(xf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xf在该区间具有单调性,该区间叫做 单调(增 /减)区间 13、一元二次方程 2 0axbxc(0)a (1)求根公式 : a a
7、cbb x 2 4 2 2, 1 (2)判别式:acb4 2 (3)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0时方程无实根。 (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a b xx 21 , a c xx 21 14、二次函数:一般式cbxaxy 2 (0)a;两根式)( 21 xxxxay(0)a ( 1)顶点坐标为 2 4 (,) 24 bacb aa ; ( 2)对称轴方程为:x= a b 2 ; ACU A x y 0 ( 3)当0a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x= a b 2 处取得最小值 a bac 4 4 2 当0a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在x= a b 2 处取得最大值 a b
8、ac 4 4 2 ( 4)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和判别式的关系: 0时,有两个交点;0时,有一个交点(即顶点);0时,无交点。 15、函数的零点 使0)(xf的实数 0 x叫做函数的零点。例如1 0 x是函数1)( 2 xxf的一个零点。 注:函数xfy有零点函数xfy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方程0 xf有实根 16、函数零点的判定: 如果函数xfy在区间ba,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faf。那 么,函数xfy在区间ba,内有零点,即存在0,cfbac使得。 17、分数指数幂(0,am nN ,且1n) ( 1) nm n m aa. 如 2 3 3 xx;(2) n
9、m n m n m a a a 11 . 如 2 3 3 1 x x ; (3)()n n aa; ( 4)当n为奇数时, nn aa;当n为偶数时, ,0 | ,0 nn a a aa a a . 18、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Qsra, 0) (1) srsr aaa;(2) rssr aa )(;(3) rrr baab)( 19、指数函数 x ay(0a且1a) ,其中x是自变量,a叫做底数,定义域是R 20、若Na b ,则 叫做以为底N的对数。记作:bN a log(1,0 aa,0N) 1a10a 图 象 性 质 (1)定义域: R (2)值域:(0, +) (3)过定点( 0,1
10、) ,即 x=0 时, y=1 (4)在 R 上是增函数(4)在 R 上是减函数 x y 0 1 x y 0 1 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对数的真数。 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 log b a NbaN(0,1,0)aaN 21、对数的性质 ( 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N a log中0N; ( 2)1 的对数等于0,即01loga ; 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1log a a 22、常用对数Nlg:以 10 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NNlglog10 自然对数Nln:以 e(e=2.71828 )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为:NN e lnlog 23、对数恒等式:Na N
11、alog 24、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 0,N0) (1)log ()loglog aaa MNMN; (2) logloglog aaa M MN N ; (3)loglog() n aa MnM nR(注意公式的逆用) 25、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0a, 且1a,0m,且1m,0N). 推论或 1 log log a b b a ;loglogm n a a n bb m . 26、 对数函数xy a log(0a,且1a) :其中,x是自变量,a叫做底数, 定义域是),0( 1a10a 图像 性质 定义域: (0, ) 值域: R 过定
12、点( 1,0) 增函数减函数 取值范围 0 x1 时, y1 时, y0 0 x0 x1 时, y 0时,有 2 2 xaxaaxa. 小于取中间 22 xaxaxa或xa. 大于取两边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0( ,0 2 acbxax的步骤: 求判别式acb4 2 000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两相异实根一个实根没有实根 画二次函数 cbxaxy 2 的图象 结合图象写出解集 0 2 cbxax解集 12 xxxxx或 a b xx 2 R 0 2 cbxax解集 21 xxxx 注:0 2 cbxax)0(a解集为 R 0 2 cbxax对Rx恒成立0 ( 3)高次不等式:数轴标根法(
13、奇穿偶回,大于取上,小于取下) ( 4)分式不等式:先移项通分,化一边为0,再将除变乘,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如解分式不等式1 1 x x :先移项;01 1 x x 通分; 0 )1( x xx 再除变乘0)12(xx,解出。 87、线性规划: ( 1)一条直线将平面分为三部分(如图): ( 2)不等式0CByAx表示直线0CByAx 某一侧的平面区域,验证方法:取原点(0,0)代入不 等式,若不等式成立,则平面区域在原点所在的一侧。假如 直线恰好经过原点,则取其它点来验证,例如取点(1, 0) 。 ( 3)线性规划求最值问题:一般情况可以求出平面区域各个顶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z,最 大
14、的为最大值。 选修 1-1 88、充要条件 0CByAx 直线0CByAx 0CByAx (1)若pq,则p是q充分条件,q是p必要条件 . (2)若pq,且qp,则p是q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89、逻辑联结词。 “p 或 q” 记作: pq; “p 且 q” 记作: pq; 非 p 记作: p 90、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 q 逆命题:若q,则 p 否命题:若p,则 q 逆否命题:若q,则 p 注意:(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但逆命题的真假与否命题之间没有关系; (2) p 是指命题P 的否定,注意区别“否命题”。例如命题P: “若
15、 0a ,则 0b ” , 那么 P的“否命题”是: “若0a,则0b” ,而 p 是: “若0a,则0b” 。 91、全称命题: 含有“任意”、 “所有” 等全称量词 (记为)的命题, 如 P:0)1( , 2 xRx 特称命题:含有“存在”、 “有些”等存在量词(记为)的命题,如q: 1, 2 xRx 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如上述命题p 和 q 的否定: p:0) 1( , 2 mRm,q:1, 2 xRx 92、椭圆 定义:若F1, F2是两定点, P为动点,且aPFPF2 21 (a为常数 )则 P 点的轨迹是椭圆。 标准方程: 焦点在 x 轴:1
16、2 2 2 2 b y a x )0(ba;焦点在 y 轴:1 2 2 2 2 b x a y )0(ba; 长轴长 =a2,短轴长 =2b 焦距: 2c 恒等式:a 2-b2=c2 离心率: a c e 93、双曲线 定义:若F1, F2是两定点,aPFPF2 21 (a为常数),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图形:如图 标准方程: 焦点在 x 轴:1 2 2 2 2 b y a x )0,0(ba 焦点在 y 轴:1 2 2 2 2 b x a y )0,0(ba 实轴长 =a2,虚轴长 =2b,焦距: 2c 恒等式:a2+b2=c2 离心率: a c e 渐近线方程: 当焦点在x 轴时,
17、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当焦点在y 轴时, 渐近线方程为x b a y 等轴双曲线:当ba时,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 22 yx。 94、抛物线 定义:到定点F 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M 的轨迹是抛物线(如左下图MF=MH ) 。 图形: 方程 )0( ,2 2 ppxy 2 2, (0 )yp xp 2 2, (0 )xp yp 2 2, (0 )xp yp 焦点:F)0, 2 ( p F(,0) 2 p F(0,) 2 p F(0,) 2 p 准线方程: 2 p x 2 p x 2 p y 2 p y 注意: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 2 p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
18、95导数的几何意义:)( 0 / xf表示曲线)(xf在 0 xx处的切线的斜率k; 导数的物理意义:)( 0 / xf表示运动物体在时刻 0 x处的瞬时速度。 96、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0C(C为常数) . (2) )()( 1 Qnnxx nn . (3) xxcos)(sin. (4) xxsin)(cos. (5) x x 1 )(ln;aaa xx ln)(. (6) xx ee )(;. (7) 2 1 ) 1 ( xx 97、导数的运算法则 (1) ()uvuv. (2) ()uvuvuv. (3) 2 ()(0) uu vuv v vv . 98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
19、正负的关系: 在某个区间( a , b)内,如果0)( xf,那么函数)(xfy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如果0)( xf,那么函数)(xfy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注:若函数)(xfy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则0)( xf 若函数)(xfy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则0)( xf 99、判别)( 0 xf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1) 求导)(xf; F)0, 2 ( p 准线 F M H 极大值 (2)令)(xf=0,解方程,求出所有实根 0 x ( 3)列表,判断每一个根 0 x左右两侧)( xf的正负情况: 如果在 0 x附近的左侧0)(xf,右侧0)(xf,则)( 0 xf是极大值; 如果在
20、0 x附近的左侧0)(xf,右侧0)(xf,则)( 0 xf是极小值 . 100、求函数在闭区间a , b上的最值的步骤: (1)求函数)(xf的所有极值; (2)求闭区间端点函数值)(),(bfaf; (3)将各极值与)(),(bfaf比较,其中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 注意:(1)无论是极值还是最值,都是函数值,即)( 0 xf,千万不能写成导数值)( 0 / xf。 (2)若在某区间内只有一个极值,则不用与端点比较也知道这个极值就是函数的最值。 选修 1-2 101、复数zabi,其中a叫做实部,b叫做虚部 (1) 复数的相等,abicdiac bd. (, , ,a b c d
21、R) (2) 当 a=0,b 0 时,z=bi为纯虚数 ; (3) 当 b=0 时,z=a 为实数 ; (4) 复数 z 的共轭复数是biaz (5) 复数zabi的模|z= 22 ab. (6)i 2 =-1, ( -i ) 2 =-1. (7) 复数zabi对应复平面上的点( , )a b, 10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加:()()()()abicdiacbd i; (2) 减:()()()()abicdiacbd i; (3) 乘:()()()()abicdiacbdbcad i; 类似多项式相乘 (4) 除: )( )( dicdic dicbia dic bia (分子、分母
22、乘分母共轭复数,此法称为“分母实数化”) 103、常用不等式: ( 1)重要不等式 : 若,a bR,则 22 2ab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 =”号) ( 2)基本不等式 : 若0,0 ba,则abba2 ( 当且仅当ab 时取“ =”号 ) 基本不等式的适用原则可口诀表示为:一正、二定、三相等 当ab为定值时,ba有最小值,简称“积定和最小” 当ba为定值时,ab有最大值,简称“和定积最大” 104、推理: ( 1)合情推理:包含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 ( 2)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 极小值 理) 、
23、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105、证明: ( 1)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又叫由因导果法)和分析法(又叫执果索因法) ( 2)间接证明:又叫反证法,通常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 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06、极坐标系:其中| OM (1)如图,点M的极坐标为),(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sin,cosyx; 222 yx, x y tan 107、参数方程形如)( , )( )( 为参数t tgy tfx ( *) 参数方程是借助参数t,间接给出yx,之间的关系 , 而普通方程
24、是直接给出x与y的关系, 如01yx (1)圆 222 ryx的参数方程是)( , sin cos 为参数 ry rx (2)椭圆1 2 2 2 2 b y a x 的参数方程)0,( , sin cos ba by ax 为参数 (3)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消去参数方程的参数,得到普通方程。 消去参数的方法有:公式法:用公式1cossin 22 等 代入法: 方程(*)中,由)(tfx解出)(xht, 代入)(tgy 加减消元法:方程(*)中,两式相加(减)消去参数t 请 同 学 们 试 着 将 圆 的 参 数 方 程)( , si n c o s 为 参 数 rby rax , 化 为
25、 圆 的 标 准 方 程 _,说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提示:解参数方程问题,通常先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求解。 几何证明选讲 10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 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极点 O 极径 点 M),(yx )极角 极轴x y x 推论 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 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国一腰 109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10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6、的方法: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引理:若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直线平行第三边 11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12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如图RtABC 中,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则 (1)BDADCD 2 (2)CDABBCAC (3)
27、ABADAC 2 ;ABBDBC 2 113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 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推论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114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 1: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5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如图:21 116与圆有关的定理: (1)相交弦定理: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 的积相等;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 段长的比例中项;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 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 2 C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