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师说中说,一个崇尚学习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尊重师者的时代。古代圣贤本来已经超出一般人很多,“_”,好学不倦;而当时的普通人,相比圣人已经差得很远,“_”,至士大夫之流也是如此。(2)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3)在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形象地说明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只要“锲而不舍”,就会“_”;相反,如果“锲而舍之”,就可能“_”。(4)蝴蝶(也作“胡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种类繁多,色彩鲜艳,姿态轻盈,因而受到古代文人的喜爱,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
2、“_,_”。(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6)东风在古诗中经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出一例:“_,_”。(7)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写出了统治者掠取珍宝时丝毫不剩,耗费起来毫不在意的情形。(8)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用歌词写出了自己的黯然思绪和对理想的追求。(9)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后,以“_,_”两句表现己的行事
3、准则,彰显了一代改革家的刚决精神。(11)“梧桐”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悲秋的情感,如诗句“_,_”中“梧桐”就含此义。(12)诗经静女中以“_,_”两句移情于物;爱屋及乌,表现男子对女子的喜爱。(13)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和“借助船只渡河的人”设喻,论证了“_,_”的观点。(14)“金樽”足古人对酒杯的美称,在李白的诗中频繁出现,如“_,_”。(15)古人常借外物来抒发自己的愁苦。李白在“不称意”中吟唱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以“弄扁舟”摆脱了人生的苦闷;而苏轼在(16)赤壁赋中借“_,_”两句将现实中的苦闷寄予了秋风。(17)赤壁赋中写到客与苏轼的谈话
4、,用比喻的修辞感叹人生短暂渺小的语句是“_,_”。(18)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了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19)春江花月夜中的“_,_”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生命不息、自然恒久不变的哲学思考。(20)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21)大学之道中的“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22)鲁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
5、北固亭怀古中,“_,_”也暗含了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忘却革命鲜血之意。(23)李华利用假期进行了一次“重走一国路”的旅行,当他行至赤壁旧址,看到此外山水环绕,一片苍翠,不由得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来形容此景。(24)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对任重、道远的解释分别是为:“_”和“_”。(25)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_,_”。(26)贾谊过秦论上中“_,_”,写出了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得天独厚的地利形势。(27)赤壁赋中,苏轼泛舟赤壁时,由明月江水感悟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是
6、“_”,从“不变”的角度看是“_”。(28)扬州,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有人说,扬州是一个活在古诗词当中的城市,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含有“扬州”二字的诗词名句,如“_,_”。(29)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描写了太阳西沉,日光暗淡、流连抚松之景,体现了作者的高洁之志。(30)柳永望海潮中运用对仗手法,刻画出钓鱼老翁和采莲少女戏乐样子的两句是“_,_”。(31)我国古人把星座分成斗、角、参、心、女、牛等“二十八宿”,古代诗词中也常出现星宿的意象,如“_,_”。(32)荀子劝学中的“_,_”两句以行路为喻,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3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和樊川流经阿房宫,从侧面衬托阿房宫
7、之大的两句是“_,_”。(34)以声喻声,又叫“拟声法”。白居易琵琶行中就运用了此法来指摹音乐,如用“_,_”一句描摹琵琶声的婉转流利,一句描摹琵琶声的阻察不畅。(35)李白在蜀道难中“_,_”两句通过写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侧面表现了青泥岭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36)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之下时看到月亮升起的两句是“_,_”。(37)姚鼐的登泰山记文笔洗练,作者登上山顶之后,只见“_,_”,这两句用极少的笔黑写出了泰山山顶的雪景。(37)作为一篇史论,伶官传序叙述了君臣仓皇出逃,不知所归,然后“_,_”,的历史情形,发出“何其衰也”的感叹。(38)古人对荷情有独钟,或描写其
8、绰约身姿,或借助它描绘夏日胜景、抒情言志,宋代词作中有许多这样的名句,例如“_,_”。(39)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的经验教训。(40)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41)“月”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也运用了“月”这一意象,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4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战车千乘并且内外交术的国家治理得“_,_”。(43)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
9、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两句是“_,_”。(44)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的诗句中常写流泪,如登岳阳楼中的“_”一句,蜀相中的“_”一句。(45)望海潮词中的“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46)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47)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4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49)中国古代诗文与酒有密切关系。苏轼赤壁赋中“_”一句写曹操斟酒祭江;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一句写作者自斟自酌。(5
10、0)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两句与之观点相似。附:参考答案(1) 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2)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金石可镂;朽木不折(4) 示例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5)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 小楼昨有又东风,故国不堪同首月明中(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8)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9)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0)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4)金樽清酒斗十
11、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15)古人常借外物来抒发自己的愁苦。李白在“不称意”中吟唱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以“弄扁舟”摆脱了人生的苦闷;而苏轼在(16)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8)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9)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2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2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25)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2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7)则天地
12、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8)示例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示例二: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9)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30)羌管弄晴,菱歌泛夜(31)示例一: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唐李白蜀道难)示例二: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示例三:尽挹西江,细斟北斗(南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3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3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3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向(3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38)示例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湖东南形胜)示例二:水面清圆-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39)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44) 凭轩涕泗流;长使英雄泪满襟(4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4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47)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48)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49)酾酒临江;引壶觞以自酌(5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