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试题(含2课时共9份文档).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含答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优秀PPT课件.ppt--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优秀学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优秀PPT课件.ppt--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优秀学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优秀教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 1 页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测试题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庸夫( ) 色挠( ) 怫( )然 休祲( ) 缟( )素 抢( )地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仓鹰击于殿上 (2)故不错意也 3.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古义: 今义: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古义: 今义: (4)唐雎不辱使命 古义: 今义: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今义: (6)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 (7)非若是也 古义: 今义: (8)休祲降于天 古义: 今义: 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亦免冠徒跣 (2)请广于君 (3)轻寡人与 (4)天下缟素 (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6)且秦灭韩亡魏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大王加惠 (2)故不错意也 (3)此庸夫之怒也 (4)休祲降于天 (5)秦王色挠 (6)非士之怒也 (7)寡人谕矣 (8)以头抢地尔 第 2 页 (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0)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1)而君逆寡人者 (12)岂直五百里哉 (13)秦王怫然怒 6.翻译下列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一词多义。 使(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虽(1)虽然,受地于先王 (2)虽千里不敢易也 徒(1)亦免冠徒跣 (2)徒以有先生也 夫(1)此庸夫之怒也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以君为长者 亦(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 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 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 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 第 3 页 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 ) A非若是也 B要离之刺庆忌也 C皆布衣之士也 D臣未尝闻也 2.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4.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唐雎表现了什么品质? 6.言为心声,言为思想外衣,语言宣之于口,也是人物形象的写照。秦王和唐 雎的一番舌战,一方盛所凌人,杀机重重,一方大义凛然,针锋相对。他们在 机锋的语言背后,各自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和感受? 7.以第三段为根据,想一想,唐雎能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 呢?语言力求简洁流畅。 8.唐雎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什么 现实意义? 9.结合文章内容,或针对人物形象,创造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 ,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 第 4 页 付。请揣摩 下列各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与臣而将四矣: 11.用自己的话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 样的人? 12.列举两个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 要事迹。 (二)比较阅读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 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 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 肖,故宜使楚矣。 ” 注释: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傧者接引宾 客的人。 临淄齐国国都。袂衣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 第 5 页 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睢的“挺 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睢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文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 哪些共同的品格? (三)中考链接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 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 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 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 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头抢地耳: (2)皆布衣之士也: (3)长跪而谢之 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第 6 页 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 ,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yng no f jn go qing jguxin 2 (1) “仓”通“苍” (2) “错”通“措”安放。 3 (1)道歉 感谢 (3)听说 用鼻子嗅 (3)于是 因为 (4)使:出使。 命:任务 重大任务(5)君主的自称;失去配偶的丈夫或妻子。 (6)虽然这 样;转折连词。 (7)这样,如此;判断动词。 (8)吉祥;休息。 4 (1)免: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2)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补充。 (3)名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4)名词用作动词。穿戴丧服。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5 (1)给予恩惠(2)注意放在心上(3)平庸无能的人(4)吉凶的征兆(5) 屈服(6)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7)明白,懂得。 (8)撞(9)交换(10)平民 (11)违抗(12)只,仅仅(13)盛怒的样子 6 (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 (1)出使;派。 (2)虽然;即使。 (3)光着;只,仅仅(4)的人(或 成年男子) ;发语词,不译。 (5)用;把。 (6)也;也不过。 二阅读。 1C 2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徒以有先生也。 4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5唐雎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表现了唐雎正气凛 第 7 页 然、不畏淫威、有勇有谋的品质。 6秦王残暴狠毒,唐雎勇敢无畏。 7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使秦王理亏心虚在前,继而准备行刺搏命, “挺剑而 起”在后,逼使秦王屈服道歉。 (意思对即可)来源:学+科+网 Z+X+X+K 8 如:面对不良风气,面对歹徒,我们应该有勇有谋地同他们斗争。当国家 有难,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有人挑起战争,比如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时, 我们应该像唐雎一样不卑不亢,捍卫祖国的尊严。 9 例 1:上联:软硬兼施 下联:针锋相对来源:学#科#网 例 2:上联:有机便乘霸疆土 下联:无懈可击保国家 10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 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来源:Z.xx.k.Com 11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 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 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 ,以死相拼,舍生 取义,挫败秦王。 (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 暴、勇于献身的人。 12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 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搞曹。 (4)蔺相如,完璧归赵。 (二) 1 (1)出使(2)做,设置(3)改(4)适宜 2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 ,贤明的人就 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 ,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3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地维护国家权益。 4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或秦王 发怒(蛮横霸道)并威胁。 5唐睢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6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第 8 页 (三) 1 (1)撞(2)平民(3)道歉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 有先生啊。 3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第三单元阅读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CHUZHONG YUWEN 第一课时 CHUZHONG YUWEN 基础篇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词语,运用文言规律,理解 课文; 2. 分析故事情节,评价思想精神,勇敢 面对难题。 战国策,我国古代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这 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 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各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 争。它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 中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出自本书的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作品简介 刘向整理编辑:谋臣策士的主张和策略。 理解标题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战国末期人。 辱:辱没、辜负。 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其实另有所图。唐雎临危受命 ,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阅读课文,想一想唐雎为什么能让秦王屈服。 正音 唐雎( ) 怫然( ) 徒跣( ) 抢地( ) 彗星( ) 要离(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 f qin huyo ono xin jn j 文言规律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句 式:倒装、判断、省略 方 法:留(名号)、替(单音)、调(语序)、 补(省略)、删(无意)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易: 其 : 许: 加惠: 虽然: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安 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答应 给予恩惠 即使这样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句式:倒装、判断、省略 方法:留(号名)、替(单音)、调(语序)、补(省略)、删(无意) 文言规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 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错意: 请广于君: 广: 逆: 岂直: 参考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 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 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 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 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在意。错,同“措”。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增广、扩充。 违背。 何况只是。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句式:倒装、判断、省略 方法:留(号名)、替(单音)、调(语序)、补(省略)、删(无意) 文言规律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 怫然: 公: 伏尸: 布衣: 免冠徒跣: 徒: 跣: 抢: 参考译文: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 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 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愤怒的样子。对人的敬称。 横尸在地。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民。 摘下帽子,光着脚。 碰,撞。 裸露。赤脚。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句式:倒装、判断、省略 方法:留(号名)、替(单音)、调(语序)、补(省略)、删(无意) 文言规律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士: 仓: 休祲: 与臣而将四矣: 缟素: 挺: 参考译文: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 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 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 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 )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 果有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 ,今天就是这样。”(于是 )拔出宝剑站起来。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同“苍”。 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拔。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句式:倒装、判断、省略 方法:留(号名)、替(单音)、调(语序)、补(省略)、删(无意) 文言规律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 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色挠: 挠: 长跪而谢之: 谕: 徒: 参考译文: 秦王神色沮丧,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 、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神色变得沮丧。屈服。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只,仅仅。 明白,懂得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句式:倒装、判断、省略 方法:留(名号)、替(单音)、调(语序)、补(省略)、删(无意) 文言规律 思考探究: 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 这些变化。 “不悦”“怫然怒”“色挠” 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联起秦王情绪的变化。 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不悦”,表现出极为失落失落不满的 情绪。 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 再一次受到打击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 当唐雎的“士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沮丧,完全失去了 唯我独尊的威严。 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悦”到“怒 ”,最后到沮丧(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 过程,颇富戏剧性。 梳理情节 唐雎不辱使命 使秦原因 秦王:欲易安陵 安陵君:愿终守之 斗争经过 取得胜利 抵制骗局 反击护国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唐雎获赞,不辱使命 秦王:轻寡人与 唐雎:千里不易 秦王:天子之怒 唐雎:士之怒 思想精神 结合课文,你认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勇赴国难: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 不畏强暴:虎狼之国,奉命出使。 敢于斗争:面对“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针锋相对 指出“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才智过人: 区别“庸夫之怒”和“士之怒”。并将“士之怒”与“休祲将 于天”联系起来。 思想精神 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李大钊、鲁迅、詹天佑、邓稼先、张富清、黄文秀、 杜富国、中国女排、救火捐躯的31英雄、抗“疫”勇士 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一、三和四。 2.以秦国史官来的角度来改写这段外交故 事。 3.预习课后习题二。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词语,运用文言规律,理解 课文; 2. 分析故事情节,评价思想精神,勇敢 面对难题。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词语,运用文言规律,理解 课文; 2. 分析故事情节,评价思想精神,勇敢 面对难题。 谢谢聆听,再见!第 1 页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学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第一学时第一学时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词语,运用文言规律,理解课文; 2.分析故事情节,评价思想精神,勇敢面对难题。 自主学习资料自主学习资料: 1.作者链接: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在学术文 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 又有文学价值。 2.文体链接: 战国策 ,我国古代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 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 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各国之间在政治、军事、 外交上的斗争。它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出自本书的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狡 兔三窟” “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 3.背景链接: 公元前 230 年和前 225 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 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 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 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 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第 2 页 4.“士” ,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 分子的泛称。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 “士”的地位也出现上升或下降, 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揽“士”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 到他们那里。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游说之士应运而生, 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 唐雎(j) 怫然(f) 免冠(gun) 徒跣 (xin) 韩傀() 谕() 休祲(jn) 缟素 (go) 庸夫(yng) 色挠(no) 以头抢地(qing) 1.通假字 秦王不说(通“悦” ,高兴、愉快) 故不错意也(通“措” ,安放) 仓鹰击于殿上(通“苍” ,青色) 2.古今异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与“但是”合用) 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或凋落) 3.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于: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第 3 页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徒:亦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只是) 者:以君为长者(的人)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怒: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 4.词类活用 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流,动词的使动用 法,使流) 请广于君(形容词做动词,扩充) 轻寡人与(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看不起)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非若是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应为“于先王受地” )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应为“请于君广” ) 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我” )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第二部分:(2、3)唐雎与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表现出他誓死维护国 土的决心。 第三部分:(4)斗争结束,唐雎取得胜利,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第 4 页 分析人物分析人物 结合课文,你认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明确:勇赴国难: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不畏强暴:虎狼之国,奉命 出使。敢于斗争:面对“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针锋相对指出 “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才智过人: 区别“庸夫之怒”和“士 之怒” 。并将“士之怒”与“休祲将于天”联系起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秦王: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 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 强秦的原因。 勇敢解决难题:勇敢解决难题: 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李大钊、鲁迅、詹天佑、 邓稼先、张富清、黄文秀、杜富国、中国女排、救火捐躯的 31 英雄、抗“疫” 勇士 同学们,无论是祖国面临危难关头,还是遭遇困难的时候,还是我们面对 学习生活的难题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习那种精神,做一个有主见,能担当,用 于面对的中国人。第 1 页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一学时第一学时 教案教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词语,运用文言规律,理解课文; 2.分析故事情节,评价思想精神,勇敢面对难题。 新课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 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 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 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接触战国策里的又一个游侠 勇士唐雎。 理解标题: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战国末期人。辱:辱没、辜负。不辱使 命:没有辜负 出使任务。 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其实另有所图。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 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阅读课文,想一想唐雎为什么能让秦 王屈服。 初读正音初读正音 唐雎( j ) 怫然( f ) 徒跣(xin ) 抢地(qin ) 彗星( hu ) 要离(yo ) 休祲( jn ) 缟素(o ) 色挠(no ) 回顾文言规律:回顾文言规律: 字词类: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句式:倒装、判断、省 略;方法:留(名号) 、替(单音) 、调(语序) 、补(省略) 、删(无 意) 再读通译再读通译: 第 2 页 1.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说(“说”通“悦” ,愉快) (2)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3)轻寡人与(“与”通”欤” ,语气词) (4)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青色) (5)寡人谕矣(“谕”通“喻” ,明白) 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1)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表转折 关系的关联词) (2) “非若是也” (是:古:这样;今:判断动词) (3) “休祲降于天” (休:古:吉祥;今:休息) (4) “虽千里不敢易也” (易:古:交换;今:容易) (5) “长跪而谢之曰” (谢:古:道歉;今:感谢) 3.找出文章中的一词多义。 (1)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依次为:派遣、出使 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遣 (2)徒:亦免冠徒跣 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 (3)夫:此庸夫之怒也 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句首发语词,无义 (4)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这样 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5)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 以头抢地尔 把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依次为:凭借、因为 (6)之:聂政之刺韩傀也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结构助词, “的” 长跪而谢之 音节助词,无义 第 3 页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代词,代“它”指土地 (7)于:受地于先王 从 唐雎使于秦 到 休祲将于天 从 仓鹰击于殿上 到 4.找出文章中的词类活用 (1)天下缟素:缟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丧服。 (2)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认为轻” ,小看。 (3)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扩充” 。 5.找出文章中的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宾后置,相当于“于先王受地” ) (2)判断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相当于判断句 “是” ) 6.找出文章中的翻译方法: (1)删(无意):天子之怒。天子发怒 (2)补(省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用方圆五百的土地交换 安陵。 (3)调(语序):受地于先王。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4)替(单音):大王加惠。大王给予恩惠。 (5)留(名号):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三读理解文意,分析情节三读理解文意,分析情节 1.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不悦” “怫然怒” “色挠”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联起秦王情绪的 变化。 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不悦” ,表现出极为 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 第 4 页 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 ;当唐雎的“士 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 “秦王色挠” ,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 我独尊的威严。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 反应,他从“不悦”到“怒” ,最后到沮丧(色挠) ,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 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2. 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 2、3 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一层(第 2 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 3 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 第三部分(第 4 段):唐雎胜利。 理解人物性格: 结合课文,你认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明确:勇赴国难: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不畏强暴:虎狼之国,奉命 出使。敢于斗争:面对“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针锋相对指出 “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才智过人: 区别“庸夫之怒”和“士 之怒” 。并将“士之怒”与“休祲将于天”联系起来。 勇敢解决难题: 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李大钊、鲁迅、詹天佑、 邓稼先、张富清、黄文秀、杜富国、中国女排、救火捐躯的 31 英雄、抗“疫” 勇士 同学们,无论是祖国面临危难关头,还是遭遇困难的时候,还是我们面对 学习生活的难题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习那种精神,做一个有主见,能担当,用 于面对的中国人。 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一、三和四。 第 5 页 2.以秦国史官来的角度来改写这段外交故事。 3.预习课后习题二。 课堂小结:识记文言词语,运用文言规律,理解课文; 分析故事情节,评 价思想精神,勇敢面对难题。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使秦原因使秦原因 秦王:欲易安陵秦王:欲易安陵 斗争经过斗争经过 取得胜利取得胜利 抵制骗局抵制骗局 反击护国反击护国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秦王:轻寡人与秦王:轻寡人与 秦王:天子之怒秦王:天子之怒 唐雎:士之怒唐雎:士之怒 教学反思:第 1 页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一学时第一学时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1.注音 唐雎( ) 怫然( ) 徒跣( ) 抢地( ) 彗星( ) 要离(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 2.文言规律: 字词类: 句式: 方法: 3.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说( ) (2)故不错意也( ) (3)轻寡人与( ) (4)仓鹰击于殿上( ) (5)寡人谕矣( ) 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1)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2) “非若是也” (3) “休祲降于天” (4) “虽千里不敢易也” (5) “长跪而谢之曰” 第 2 页 5.找出文章中的一词多义。 (1)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人谓安陵君曰 (2)徒: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3)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4)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5)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以头抢地尔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之:聂政之刺韩傀也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长跪而谢之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7)于:受地于先王 唐雎使于秦 休祲将于天 仓鹰击于殿上 6.找出文章中的词类活用 (1)天下缟素: (2)轻寡人与 (3)请广于君 7.找出文章中的文言句式 (1)倒装句。 (2)判断句。 第 3 页 8.找出文章中的翻译方法: (1)删(无意): (2)补(省略): (3)调(语序): (4)替(单音): (5)留(名号): 第 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j f xin qin hu yo jn o no 2.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倒装、判断、省略;留(名号) 、 替(单音) 、调(语序) 、补(省略) 、删(无意) 3.(1) “说”通“悦” ,愉快(2) “错”通“措”,放置,安放(3) “与” 通”欤” ,语气词(4) “仓”通“苍” ,青色 (5) “谕”通“喻” ,明白 4.(1)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2)是:古:这 样;今:判断动词(3)休:古:吉祥;今:休息(4)易:古:交换;今:容 易(5)谢:古:道歉;今:感谢 5.(1)使:依次为:派遣、出使;派遣(2)徒:光着;仅仅(3)夫:成 年男子;句首发语词,无义(4)然:这样;的样子,形容词词尾(5)以: 用;把;把;依次为:凭借、因为(6)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 “的” ;音节助词,无义;代词,代“它”指土地(7)于:从;到; 从;到 6. (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丧服。 (2)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认为轻” ,小看。 (3)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扩充” 。 7.找出文章中的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宾后置,相当于“于先王受地” ) (2)判断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相当于判断句 “是” ) 8.找出文章中的翻译方法: (1)删(无意):天子之怒。天子发怒 (2)补(省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用方圆五百的土地交换 安陵。 (3)调(语序):受地于先王。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4)替(单音):大王加惠。大王给予恩惠。 (5)留(名号):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第 5 页第三单元阅读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CHUZHONG YUWEN 第二课时 CHUZHONG YUWEN 提升篇 复习巩固: 1.举例说明,文言文翻译的思路和方法; 2.分析课文情节,评价思想精神。 1.原文(字词句)译文 语法:词类(通古一活)+句型(倒判) 方法:留替调补删 2.秦王(不悦、怒、色挠)唐雎(否、不、非、挺) 分析、归纳 角度:语言、动作、神态 学习目标: 1.品味外交辞令,分析说话的结构; 2.运用恰当的结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考探究: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多是外交辞令,委婉而富有深意,试加以分析。 示例: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哉? 示例分析: 面对秦王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 先重复之前已经说过的理由“守地于先王”不肯易地要守先人之土; 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 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 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礼有节。 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伪。但他却不作正面驳斥和 申辩,而是顺着秦王的“好意”说下去。 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 然后,语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夺的决心。 这样的外交辞令,言辞虽卑,意志不衰。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 易的严正立场,可谓敏于应对、善于言谈。 思考探究: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多是外交辞令,委婉而富有深意,试加以分析。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试题(含2课时共9份文档).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