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和热爱学习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基本性质.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利用等式及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
2、步认识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 130 页最上方的彩图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 x 岁,那么“乘 2 再减 5”就是_,因此可以得到方程:_.【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学生根据两人的对话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初步体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列方程问题问题 1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m?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_.(2)甲、乙两地相距 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 1km, 因此提前 12min 到达乙地,
3、 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行走 xkm,可以得到方程:_.(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数据,截至 2010 年 11 月 1 日 0 时,全国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 8930 人,与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 10 万人中约有 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_.(4)某长方形操场上的面积是 5850m2,长和宽之差为 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m, 那么长
4、为(x+25)m,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_.【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学生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思想.【归纳结论【归纳结论】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问题问题 2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2)方程 2x-5=21,40+5x=100,x(1+147.30%)=8930 有什么共同点?【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这些方程的共同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归纳结论【归纳结论】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
5、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基本性质问题问题 3 还记得小华和小彬猜年龄的问题吗?你能帮小彬解开那个年龄谜吗?你能解方程 5x=3x+4 吗?【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教材 132 页天平平衡图,感知等式的基本性质.【归纳结论】【归纳结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问题 4 解下列方程:(1)x+2=5;(2)3=x-5;(3)-3x=15;(4)-3n-
6、2=10.【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计算,掌握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在一卷公元前 1600 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纸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 19.”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 0 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 10 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 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2.x=2 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10-x)=20;(2)
7、2x2+6=7x.3.解下列方程:(1)x-9=8;(2)5-y=-16;(3)3x+4=-13;(4)2/3x-1=5.4.小红编了一道题:我是 4 月出生的,我的年龄的 2 倍加上 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月的总天数.你猜我有几岁?请你求出小红的年龄.【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求解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设“它”为 x,则 x+1/7x=19,x=133/8.(2)设甲队胜 x 场,则 3x+(10-x)=22.x=6,10-6=42.
8、(1)将 x=2 代入方程,左边=32+(10-2)=14右边,故 x=2 不是原方程的解.(2)将 x=2 代入方程,左边=222+6=14=右边,故 x=2 是原方程的解.3.(1)x=17(2)y=21(3)x=-17/3(4)x=94.设小红有 x 岁,则 2x+8=30,解得 x=11,故小红有 11 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学说明】 教学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 5.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 要了解一元一次的概念,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