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25523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

2、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锌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

3、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节选自说苑臣术)【注】为:同“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B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C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D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11对文中下列词语及相关

4、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但须受命于诸侯。B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意义相同。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见识高远,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的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B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

5、,那么自己也不会乘坐。C晏子将食物分给景公的使者,结果自己没有吃饱。使者向景公报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仍然辞谢了。D晏子认为,忠臣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大量施舍,仁人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储藏起来,智者不会像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对待财物。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4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是出于哪些原因?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答案】10、D句意: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并且国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劣质

6、的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赖君之赐”语意完整,“得以”指可以、赖以,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B。“以奉其身”语意完整,“于臣”是“足矣”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11CA.正确。B.正确。“驽马”都译为劣马。句意:驾着劣马;劣马拉车走十天。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错误。再拜指拜两次,或拜了又拜。“再”在文言文中有“第二次”“两次”“多次”等义项。D.正确。12B“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错误。结合“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分析,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嗬! 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

7、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从原文中看不出景公有这样的想法,也看不出晏子 “乘弊车,驾驽马”是为了使君主难堪。13(1)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2)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14安分知足。晏子不重物质享受,能照顾亲友,衣食无忧,就已感到满足。以身作则。晏子担心国人生活奢侈,不顾品行,于是节衣缩食,率先垂范。参考译文:齐侯问晏子说:“忠臣侍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样的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他殉死,(君主)出逃不为他送行。”齐侯说:“(君主)割裂土地封赠他,分封爵位让他显贵,君主有难却不殉死,出逃也不送行,这能够称得上是忠臣

8、吗?”(晏子)回答说:“如果臣下的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难,臣子又为谁去殉死呢? 臣下的谋划被采纳,君主就终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为谁去送行呢? 如果向君主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而去殉死,那就是白白地送死;规劝君主不被听从,(君主)出逃而去送行,那就是奸诈和虚伪。因此所谓的忠臣,是要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的人啊。”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嗬! 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晏子回答说:“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并且国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劣质的

9、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来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车马,那么我也就不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君主您命我监临文武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我就没有办法来制止他们了。”终于辞让了那些车马没有接受。晏子正在吃饭,国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将食物分给使者吃,晏子因此没有吃饱。使者回宫后

10、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咦! 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 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命官吏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拜谢了两次,推辞说:“我的家境并不贫困,靠着君主的赏赐,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还推广到我的朋友,并以此赈济百姓,君王的赏赐太丰厚了,我的家是不会贫困的。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又大量施舍给别人,这就是代替君主施恩,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储藏起来,这是把自己变成了筐箧,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还听说,做臣子的

11、在朝廷上不奉承国君就是忠,离开朝廷不亏待下属就是廉,八升粗布,一盘食物,也就足够了。”使者奉命往返三次,(晏子)始终辞谢不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亡佐急矣。”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12、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周威公问于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对曰:“有。穷者达之,亡者存之,废者起之,四方之士则四面而至矣。穷者不达,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士则四面而畔矣。夫城固不能自守,兵利不能自保,得士而失之,必有其间。夫士存则君尊,士亡则君卑。”周威公曰:“士壹至如此乎!”对曰:“君不闻夫楚乎?王有士曰楚溪胥,丘负客,王将杀之,出亡之晋,晋人用之,是为城濮之战;又有士曰苗贲皇,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鄢陵之战

13、;又有士曰上解于,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两棠之战;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此四得罪于其士,三暴其民骨,一亡其国。由是观之,士存则国存,士亡则国亡;子胥怒而亡之,申包胥怒而存之,士胡可无贵乎?”(节选自说苑尊贤)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B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C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

14、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D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8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而桓公兼有之”与“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兼”字含义相同。B“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C“善哉乎鼓琴”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D“夫城固不能自守”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5、(3分)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仲、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C周威公向宁子询问选取士人的方法,宁子指出要尊重士人并关注士人的处境,帮他们摆脱窘境,让他们好好生活,起用他们,就能赢得士人。D在回答“士人是否重要”这一问题时,宁子以楚国国君得罪楚傒胥、丘负客、苗贲皇、上解于、伍子胥这五个士人逃到晋国的例子,强调了士人的重要性。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2)穷者不达,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

16、士则四面而畔矣。【答案】7B句意:还有士人叫伍子胥,楚平王杀死他的父兄,他逃亡到吴国,吴王阖闾任用了他,就发动军队袭击了郢都。所以即使楚国大大地得罪了梁、郑、宋、卫的国君,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杀”的宾语是“父兄”,且“出亡走吴”的主语是“伍子胥”,不是“兄”,所以应在“父兄”后断开,排除AC;“大”修饰“得罪”,做“得罪”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8CA.“然而桓公兼有之”句意:然而齐桓公都具备了。“二者不可得兼”句意:二者不可都拥有。两个“兼”都是“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物或若干方面”。B.“伯牙子鼓琴”句意:伯牙弹琴。“虎鼓瑟兮鸾回车”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两个“鼓

17、”都是“弹奏”的意思。C.“含义不同”错误。“善哉乎鼓琴”句意:弹得太好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句意:我选择他好的品德向他学习。两个“善”都是“好”的意思。D.“夫城固不能自守”句意:城池坚固不能自守。“日益骄固”句意: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前一个“固”,坚固;后一个“固”,顽固。故选C。9D“五个士人逃到晋国的例子”错误,伍子胥逃到吴国。10(1)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接纳他,贤士又有什么途径尽其忠心呢!“虽”,即使;“接”,接纳;“奚由”,什么途径,“由”,途径。(2)仕途不顺的士人不能显达,逃亡的士人不能存活,罢黜的士人不能被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四面八方叛乱了。“穷者”,仕途不顺的士人;“

18、达”,通达;“废者”,罢黜的士人;“畔”通“叛”,叛乱。参考译文: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

19、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琴声。伯牙正在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的泰山!”不一会,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弹琴是这样,贤人也是这样。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接纳他,贤士又有什么途径尽其忠心呢!周威公问宁子说:“选拔士人有办法吗?”宁子回答说:“有的。仕途不顺的士人使他显达,逃亡的士人使他存活,罢黜的士人使他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仕途不顺的士人不能显达,逃亡的士人不能存活,罢黜

20、的士人不能被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四面八方叛乱了。城池坚固不能自守,武器锋利不能自保,得到贤士又失去他,必定是有失误。有贤士存在君王就会尊显,失去贤士君王就会卑弱。”周威公问:“贤士竟至于如此重要吗?”宁子回答说:“您没有听说楚国的事吗?楚王有士人叫楚傒胥、丘负客,楚成王想要杀掉他们,他们出逃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们,故而有了城濮之战;还有个士人叫苗贲皇,楚共王要杀掉他,他逃亡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故而有了鄢陵之战;又有士人叫上解于,楚王要杀掉他,他逃奔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故而有了两棠之战;还有士人叫伍子胥,楚平王杀死他的父兄,他逃亡到吴国,吴王阖闾任用了他,就发动军队袭击了郢都。所以即使楚国大

21、大地得罪了梁、郑、宋、卫的国君,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这四次得罪了那些士人,就有三次士兵暴骨荒野,一次丢失了它的国都。由此看来,士人存在,国家就能保存;士人失去,国家就会败亡。伍子胥一怒之下就灭亡了楚国,申包胥一怒之下就保存了楚国,士人难道不宝贵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然则

22、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

23、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24、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B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C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D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B“我心匪石”与“匪我愆期”(诗经

25、氓)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C“居三年”与“居则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不同。D“今既去父事君”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读书人不应该用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而要以树立个人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哀痛。B读书人的耻辱并不在于卑贱贫穷;但是,如果尊贵的地位是经由正道并且遵循事理而轮到了自己的话,那么读书人也是可以接受的。C楚王想授给申鸣国相的职位,他推辞不受;在他父亲的劝说下,申鸣接受了国相的职位。后来申鸣准备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又制止他

26、。D申鸣在国难当头时,临危不惧,忠国在前,孝亲在后,功成不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廉、义”的高尚气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14申鸣认为自己是忠臣还是孝子?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答案】10、C句意:白公胜说:“好。”就前往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持他的父亲,告诉申鸣说:“你帮助我,我同你平分楚国。你不帮助我,你的父亲就会被杀死。”“则往取其父”,意思完整,“其父”作“往取”的宾语,故“则往取其父”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子父”中“子”是“你的”意思,修饰“父”

27、,“子父”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A。11AA.“含义不同”错。“举”均译为“推举”。句意:天下推举忠直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后来的刺史名荣推举我为秀才。B.含义相同。“匪”均译为“不是”。句意:我的心不是石头/不是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C.含义不同。“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过了/平时。句意:过了三年/平时总是说。D.含义相同。“事”均译为“奉事,为服务”。句意: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事奉国君/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12D“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廉、义的高尚气节”错。应是充分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忠、孝”的高尚气节。13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这

28、样以后才能和他共度危难。这就是读书人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啊。我听说这样的道理就是,吃国君的食物的人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俸禄的人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14是忠臣,吃国君的饭,不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孝子,使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参考译文: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却以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难道不可哀痛吗?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王子比干牺牲自己来成就他的忠贞,尾生牺牲自己来成就他的诚信,伯夷、叔齐牺牲自己来成就他们的清廉。由此看来,卑贱

29、贫穷,并非读书人的耻辱;读书人感到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直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推举诚信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推举清廉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然而这并不是爱好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经由正道,遵循事理,尊贵的地位轮到自己,读书人也不会推辞。诗经上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随便翻转。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任意收卷。”说的就是不要丧失自己的节操。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这样以后才能和他共度危难。这就是读书人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啊。楚国有个名叫申鸣的读书人,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孝行闻名于楚国。楚王想要授给他国相的职位,申鸣推辞不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要任你为相,你为何不接受呢?”申鸣回答说

30、:“为何不做父亲的孝子,却去做君王的忠臣呢?”他的父亲说:“如果在国家享有俸禄,在朝廷有地位,你乐意我也就没有担忧的了。我希望你能去做国相。”申鸣说:“好吧。”于是就入朝。楚王便授他国相的职位。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前去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制止他,说:“抛弃父亲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我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归于国君,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事奉国君,难道能不为国难而死吗?”于是辞别父亲前往,进而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勇士,现在领兵围困我,我该怎么对付他?”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孝子,用兵器前去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此

31、事必定前来,便可趁机与他交涉。”白公胜说:“好。”就前往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持他的父亲,告诉申鸣说:“你帮助我,我同你平分楚国。你不帮助我,你的父亲就会被杀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今天我是国君的忠臣。我听说这样的道理就是,吃国君的食物的人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的俸禄的人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如今我已不能做父亲的孝子了,只能是国君的忠臣,我岂能保全自身!”于是拿起鼓槌击鼓进兵,终于杀死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死去。楚王赏给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国君的饭,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忠臣。使国君的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不是孝子。忠、孝之名不能两立,忠、孝之

32、行不能两全,像这样而活着,有什么脸面立身于天下呢?”于是自杀而死。所以说读书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节选自说苑立节)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

33、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楚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持酒而进之,子反曰“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又曰“退,酒也。”谷阳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醉而寝。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闸酒臭旦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夫谷阳之进酒也,非以妒子

34、反,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节选自说苑敬慎)【注】麤衣粗布衣服。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竖此处指僮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B.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

35、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C.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D.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闻余教”与“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两句中的“余”字含义不同。B.“夫谷阳之进酒也”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C.“弃国之蚤”与“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用法

36、相同。D.“人多爱臣”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却不这样做,而是用谦逊待人、小心谨慎、廉洁奉公这三条来教导他如何治楚。B.齐桓公与大臣约好在日中时分举办酒宴,管仲后到,齐桓公罚他饮酒。管仲将酒杯举到半空就将酒倒掉,原因是他担心酒后失言祸及自身。C.司马子反口渴要求喝水,他的僮仆谷阳就把酒当水给子反喝。谷阳这样做不是忌恨子反,而是出于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但这却害了子反。D.齐侯问鲁哀侯为何年纪轻轻就抛弃国家,鲁哀侯回答是因为当初做太子时不任用谏臣,不

37、亲近忠臣,从而导致耳目闭塞,无人辅佐。13.把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5分)(2)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5分)【答案】10.C11.D(“人多爱臣”中的“爱”是“爱护”的意思,“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是“吝惜”的意思)12.B(原文意思是管仲喝掉酒杯中的一半酒后,把剩余的酒倒掉)13.(10分)(1)恭王想要再次作战,派人征召司马子反,子反以心病为借口推辞。(“复、召、辞”各1分,“以心疾”状语后置1分,大意1分)(2)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蒿,根本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拔掉。(“

38、是、恶、而、且”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人的生存死亡灾祸幸福,关键全在自己。圣人十分注意警戒自己,对容易忽略的事恭敬谨慎。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成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希望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

39、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齐桓公为大臣们准备了酒宴,约好在日中时分举行。管仲在日中之后到,齐桓公举杯罚他饮酒,管仲喝了一半就将酒倒掉。齐桓公问“有约定的时间却在之后到,喝酒却倒掉酒,这在礼节上说得通吗”管仲回答说“我听说酒进了嘴舌头就伸出来,舌头一伸出来就会说错话,说错话的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臣算计了一下,与其身遭弃尸,不如弃掉些酒。”桓公笑着说“仲父请起,请就坐。”楚恭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作战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要求饮水,僮仆谷阳端着酒来进奉给他。子反说“拿下去

40、,这是酒。”谷阳说“这不是酒”。子反说“拿下去,这是酒。”谷阳又说“这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它,酒醉后睡着了。楚恭王准备再次开战,派人召见于反,子反借口有心病推辞。于是楚恭王驾车前往子反住处,进入子反帐中,闻到一股酒味。楚恭王说“今天的战斗,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竞醉成这样,这是忘记了我的国家,并且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士卒。我靠什么再作战呢!”于是杀掉子反陈尸示众,然后回师。那谷阳献酒,不是因为忌恨子反,是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却正好害了他。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敌人;小利是大利的祸害。鲁哀侯抛弃国家而逃亡到齐国,齐侯问他“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家?”鲁哀侯说“我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有很多谏

41、言的臣子,我接受了却不任用;有很多人拥戴我,我也爱护他们,但不亲近他们;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无人辅佐我。这好比秋天的蓬蒿,根本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拔掉。”5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山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腹心之疾

42、,齐犹疥癣耳,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其后四年,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盘庚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女与吴俱亡,无为也。”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

43、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愿王蚤图之。”(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B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C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

44、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D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12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官职名称,居于卿之下,与屈原列传中的“上官大夫与之同列”的“大夫”相同。B币,泛指财物或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与苏武传中的“置币遗单于”的“币”相同。C能,通“耐”,指禁得起,受得住,与侍坐中“非曰能之,愿学焉”的“能”相同。D劓,割鼻子的酷刑,大约起于商代,与宫刑、黥刑、刖刑、大辟合称为古代的“五刑”。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兵败求和,吴

45、王认为齐国大臣争权,新君幼弱,存有战机,有利可图,便与越国达成和议。B吴国将攻齐国,越王率部队来帮助吴国,并贿赂伯嚭。伯嚭为越美言,吴王听信了伯嚭的计谋。C伍子胥认为,殷商对狂乱越轨不恭的人严加伐戮,斩草除根,才得以兴盛,灭越才是当务之选。D伍子胥认为吴国将亡,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此事被伯嚭作为把柄进行诋毁,称其结交诸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5“正谏”,即正言规劝。请结合伍子胥的正谏,分析吴国失败的原因。【答案】11、B句意:伍子胥的为人,刚愎暴躁,缺少恩义,他的怨恨猜忌

46、,将为祸不浅。仇视前些日子大王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不行,大王最终伐齐并取得大功,伍子胥的计谋不被采用,便反生怨恨。“深”作为“为祸”的补语,不修饰“恨”,“深”后要断开,排除AC。“乃”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12CA.正确。“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句意:派了大夫文种送了厚礼给吴国太宰伯嚭请求和谈。/“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句意: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B.正确。“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句意:派了大夫文种送了厚礼给吴国太宰伯嚭请求和谈。/“置币遗单于”句意:准备了厚礼送给单于。C.“相同”错误。“越王为人能辛苦”的“能”通“耐”,指禁得起,受得住。句意:越王为人能忍受艰

47、苦。/“非曰能之,愿学焉”的“能”解释为“有能力”“胜任”之义。句意:我不敢说有能力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D.正确。13A“便与越国达成和议”因果关系不当。原文为“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吴王听信了伯嚭的计谋,与越国达成和议;其后五年,吴王伐齐,吴王并不是因为伐齐而与越国议和。14但大王不先取越国,却致力于讨伐齐国,岂不是错误的吗?伍子胥专横刚愎强力劝谏,阻止诋毁做这件事的人,希望吴国失败,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计谋胜于别人。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15越王勾践为人能忍受艰苦。越王勾践节衣缩食,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而且善于用人。越国伪善狡诈用花言巧语蒙骗吴国。参考译文: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操练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勾践率领残兵五千人困守在会稽山上,派了大夫文种送了厚礼给吴国太宰伯嚭请求和谈,愿意将整个越国作吴国的奴仆,吴王准备答应越王的求和。伍子胥劝谏说:“越王为人能忍受艰苦,现在大王不灭越国,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采用了太宰伯嚭的计谋,与越国达成和议。在那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们争权,新继位的国君幼弱,就要率军北上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勾践吃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